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0 08:29:34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些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一下子就进入了上学的情景。)

  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

  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池塘的美景。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读得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师: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四个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生字读得既准又大声。

  师小结比赛结果,为表现得好的小组打上红旗。

  4、游戏巩固生字

  瞧,这里有好多绿娃娃,你们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出示小草、秋苗、树叶形状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正确就请他贴在黑板上,游戏完成后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绿娃娃”的诗意图。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那部分景象,美美地读一读,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这个部分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师:下面老师想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学习,如何进行呢?由小组长负责,每位组员轮流先为其他同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的课文,再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树”。

  2、指名生分析“树”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情景交融,互动对话,快乐朗读

  1、听,谁在鼓掌?(风吹树叶声。学生意趣盎然地倾听,争着回答。)哦,原来是树叶宝宝!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与文本对话。)

  2、树叶娃娃多幸福,在大树妈妈怀里长大;树叶娃娃多快乐,风儿一吹爱鼓掌,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谁愿意来读一读?

  3、自由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上台展示。

  三、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12、绿娃娃

  树叶是绿娃娃

  秋苗是绿娃娃

  小草是绿娃娃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兔、冬、早、块”等10 个生字,会写“飞、老、鸟、早”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内容分析:

  《兔兄弟和老鹰》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兔兄弟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巧妙地躲过老鹰的袭击。课文中蕴含着这样的科学常识:有些动物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迷惑敌人,躲过袭击,从而保护自己。课前可让学生收集青蛙、大青虫、蝉、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图片。老师准备生字课件、朗读内容课件、图片课件等。

  学生分析: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是小动物最后摆脱了困难,取得了胜利,本课适合学生的阅读品味。小白兔利用保护色的原理机智地脱离了被老鹰追捕的危险,这一原理不需要学生了解透彻,只要求学生大致明白一些道理即可。

  教学过程:

  一、聊天引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些什么游戏?(学生汇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怎么玩?谁来说说老鹰的样子?表演一下可以吗?课件出示老鹰让学生观察。

  (并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老鹰凶猛,专吃比它弱小的动物。)

  2、谁见过兔子?喜欢吗?(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小灰兔和小白兔)

  3、引入课题:有一天,可爱的兔兄弟与凶猛的老鹰之间发生了一件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等会儿,我们学课文便知道了。

  板书课题:22。兔兄弟和老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故事(放录音):注意听准每个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后学生汇报,听懂多少说多少)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查字表,问同学或老师)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4、同桌互相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5、脱离具体语言环境识字。

  ①点击课件认读生字;

  ②做与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

  ③开火车领读生字;

  ④全班齐读生字。

  6、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大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白道理。

  1、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老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好?应该怎么改正?

  2、小组分角色帮读,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3、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学生可下位找学生伙伴)

  课件出示

  ①兔兄弟怎么知道老鹰来了?

  ②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它的办法好吗?

  ③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

  4、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1)小鸟在天上飞,较早发现了老鹰,把消息告诉了兔兄弟。

  指导朗读

  ①鸟儿见到老鹰时有什么表现?“乱飞”、“大喊”说明了什么?怎

  么读这两个词试读一次好吗?出示课件: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

  兔兄弟大喊。

  ②鸟儿怕老鹰为什么还把消息告诉兔兄弟?鸟儿的话怎么读?

  谁来读读鸟儿的`话?出示课件:“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③让学生自由表演、朗读。

  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2)小灰兔听到鸟儿的消息有什么表现?谁来做做“慌了”的样子?(学生动作演示)小灰兔为什么会慌?怎么读小灰兔的话?出示课件:“这儿没有洞,往哪儿藏啊?”

  (3)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这办法好吗?为什么?(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指导朗读

  ①小白兔告诉小灰兔:“你藏到乱石堆里!”这句怎么读?谁来试试?

  ②小灰兔怎么说?

  (“哥哥,你怎么办呢?”)

  说明什么?怎么读?

  你试试好吗?

  ③“你快藏吧,别管我。”这句话谁会读?教大家读好吗?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鸟儿的话,男同学读小白兔的话,女同学读小灰兔的话。(读完后评价谁读得好?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5)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大家读读。“瞧了又瞧”什么意思?做做动作让老师看看。

  (6)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

  (明白道理)

  5、教师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利用自己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近,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四、拓展延伸。

  1、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找青蛙、大青虫、蝉等动物图片,都找到了吗?说说这些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你还知道别的动物也可用自己身体颜色保护自己吗?

  3、动物们遇到危险会用身体颜色保护自己躲过袭击,如果你生活中遇到危险怎么办?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

  (2)、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运用。

  (3)、学习文中的重要句式和成语。

  (4)、了解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

  (1)、向孟子学习爱好高雅音乐的态度。注意用高雅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

  (2)、学习孟子关心民生疾苦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文章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

  (2)、掌握论题提出的艺术。

  (3)、掌握切分文章重要层次的方法,把握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切分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很多课文的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内在逻辑思路,我们在解读时,不可能一眼看透其内部结构,只有先把它切分为若干小段,在完成局部理解之后,然后才有可能完成对全文的理解。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它是建立在自己对文章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一篇相同的文章在理解的起点上不可能完全一样,语文的学习不是运动场上的赛跑,不会都站在同一条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个学生对这一段较熟,觉得亲切,容易作为切入口,那一个学生却对另外一段易于上眼,于是,在学习时,我们拿起自己目光之剪,切分出一段文章来,细细品味、鉴赏,自然可以渐渐地步入学习的佳境。其实,读书治学,应该学一学“庖丁解牛”的方法,到“目无全牛”之后,方可到达对文章的心领神会。

  《庄暴见孟子》一文的最精采的段落是对比描写突出“与民同乐”思想的那一段,那一段若再细分,又可分为乐境图和惨境图两个小段,学习时,由点及面,可以理解全文。

  2、以写促读法。

  学习本文,可以先看一看学习重点,然后,试着作一次片断写作的练习,练习过后,分析总结一下需要掌握的写作重点和技巧。课文是用对比描写法突出“与民同乐”的好处,学习时,可以自己定个题目,比如,“学习上交流与切磋的好处”,然后按步骤去完成课文的学习。

  3、珠玉收集法。

  语文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语言的学习,古人所谓“清词丽句必为邻”,所道出的其实是语言学习的甘苦和语言学习的方法。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那么,在阅读时,势必难以真正进入理解文章的佳境;在写作时,当然更是捉襟见肘,无法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自古以来,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工作。唐朝的李贺,经常骑着毛驴到外面收集语言材料,一有所得,便记录下来,放进布袋,晚上回到家中再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客人谈话,听到句有趣的谚语,总要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而高尔基说得更有趣,他“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做大量的批沙拣金的工作的,而语言的金子必须在大量的收集之后才能真正闪光。以一个中学生来说,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特别需要我们去吸收和积累。

  本课中的一些至今习用的成语和一些精采的描写类的`词句,在语言的仓库中,就象珍珠美玉一样,我们可以用研究的方法去先行作个了解和分析,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二、重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化解:读通课文,即可理解。

  2、论题的提出有哪些特点?

  化解:论题是“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要注意的是,在庄暴谈到齐王“好乐”的问题时,孟子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这里的可能有几种:一是事实上孟子根本没有民齐王详谈,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写出,那样就更加恰切有力。另外,在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通过与庄暴的谈话引出论题,作用却是多方面的:不仅造成了悬念,而且以庄暴无言以对来说明论题的难度,为后文显示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作好铺垫。再说《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其切入方式当然最好是对话形式。

  3、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化解: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齐王为什么要故意和孟子对立。对这个问题,朱熹在他的《孟子集注》中有个说法可供参考:“惭其好之不正”。意思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

  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

  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这是不容易的。

  3、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化解: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4、两幅画面的妙用

  化解:一是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使用的是描写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说理,其好处是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中学教材中是少见的,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5、对比手法的运用

  化解: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种两步分述的对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对比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借鉴。

  6、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化解:描写类语言的形象和精炼。在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是指那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比如,“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王变乎色”等,这些神态语言,胜过无数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孟子》中优秀的地方。而精炼的语言在文中主要是指那一组描写齐王娱乐、田猎的词语,那是一组经过提纯的生活场景的概括,比如,“钟鼓之声”、“管籥之音”、“车马之音”、“羽旄之美”,这些词语,非常概括地绘出了王公们的日常生活,是语言运用上的精彩之笔。有人说,文章写作,就是剪辑生活场景的艺术,这一组名词短语的锤炼技巧,就值得后学借鉴。

  三、相关知识补充

  1、孟子论仁政重民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 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 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3)与民同乐

  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子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 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2、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性的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下面方老师要考考大家,生字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我们开小火车读。

  注意:岸 撒、窗、野。

  3、读第一段。下面我们跟着小作者坐上火车去旅游了,轰隆隆,轰隆隆,你们听火车开动了,我们一起读第一段。

  二、细读课文。

  (一)、那我们在火车上看到了哪些活动的照片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确2、3、4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活动的照片你们肯定找到了,请拿笔用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

  3、、交流。板书 田野 高山 绿水。

  4、谁来读读这些照片,你可以随便挑选一张照片来读。

  5、那么我们小朋友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呢?老师要请你把喜欢的照片好好的再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6、生自读。

  (二)、交流。

  A、1、谁能来把自己喜欢的这张照片读给大家听听,也喜欢这张照片的请站起来读读。

  2、为什么喜欢?指名说。

  美在哪里?(板书大。)看图。大得怎么样?

  还喜欢什么?(板书绿。)

  小结:你看田野里分不清哪是庄稼、哪是树木和野草,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是多么的美,怪不得大家是那么的喜欢。

  3、理解一条条、一块块。

  4、指导朗读:面对绿油油的田野,而且大得望不到边,这么美的田野你会怎样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B、1、你还喜欢哪张照片,你能读读吗?

  2、你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高,好高好高是赞叹山高。山高得怎么样?

  3、还为什么喜欢?理解 一座座,手牵着手,肩挨着肩。(看图,是指山多,山连着连山,把它当作人来写。)

  板书:多。

  4、指导朗读。试----指------男女分读。

  C、 1、绿水,喜欢这一张的赶紧也来读一读。

  2、指名说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宽。理解。

  3、理解难句。星星点点。也突出水面的宽。

  4、朗读指导。试----指-----同桌读。

  (二)、不知小朋友在学这三张照片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句式:出示句子

  1、学习例子:自读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分析。

  2、学习下面二句。

  3、练习马路长,学生说,练习,校对。

  (三)、训练说话。

  1、引读:我们已经学会了2、3、4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一张照片是田野,田野怎样美?生接.……

  小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车窗外拍下的照片,张张都很美,那我们在火车上从车窗里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是不是只有田野、高山、绿水?还有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幅照片,请学生开支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分小组讨论。

  5、交流。

  (四)、小结:说得真棒!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我们小朋友看到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真是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火车继续向前奔跑让我们一起去歌颂祖国美丽的山川景色,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机动。

  1、大家肯定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也看到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去按“哪些景色----景色怎么样?”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作业:课堂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