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7:45:5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 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 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 、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 (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二课时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3、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的天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展开拓展阅读,了解“看”的学问;从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对比中得到启示。

  2.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重难点,关键

  1.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针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阅读《“看”的学问》和《管道》。

  二.学习《“看”的学问》

  1.轻声读文,思考“看”有哪些学问。

  2.讨论:“看”都有哪些学问?

  3.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样观察事物的?

  三.学习《管道》

  1.提出要求,引导速读。

  2.学生自由速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速读的体会。

  4.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二.开展《畅所欲言》的话题交流

  1.默读故事,理解内容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针对故事,开展讨论。

  3.教师小结。

  三.完成《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引导评议。

  3.评选班级“智多星”。

  4.课外延伸:毛遂自荐当主编将全班同学提供的好方法,好窍门编成小册子,名曰《智慧万花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将上节课讨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继续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6.谈感悟: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7.布置作业:期中考试在即,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咱班某位同学贪玩,无心学习。请你作为朋友给他写一段话,劝说他专心复习,争取考出理想成绩。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

  “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⑵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⑶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 引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 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 引读:

  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⑶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 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 引读: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同学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一起的敌人,为了一起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啜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示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身感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