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14 08:50:4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 小竹篓一个。

  2. 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宝宝们,今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第五句塞罗罗到最后为第二部分。)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 XX节奏音型。

  (1)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六、去兔子家参加聚会

  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事先演练好。小朋友开小火车去参加生日聚会。把节目表演给我们的兔子姐姐看,带上我们的表情祝福兔子姐姐。兔子姐姐表扬了我们。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模仿教师指挥,其余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2、幼儿自由分配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合作练习。

  3、设置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美术区角,让幼儿自由发挥,把他们发明的蘑菇贴在区角处。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1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2 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

  3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2 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1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2 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3 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综合点评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现学习、舞蹈创编、合作能力培养等几方面,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1 运用了启发联想,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你创编的动作像什么”“你能学一学这个像照镜子的动作吗”“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的姿势”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新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动作,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动作学习的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通过适时的提问,如“你喜欢老师的哪个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更适合大鼓?适合小鼓”等,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 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后播放了两次录像片、一次由教师个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幼儿了解了满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点,发现了太平鼓舞各种队列的变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为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高级榜样”。通过欣赏教师的表演,让幼儿从中发现了许多新动作,这也为幼儿自主创意性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用舞蹈语汇。

  4 运用了节奏图谱的教学策略。《满童乐》是一首在曲调上富于变化的乐曲,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鼓谱,把鼓谱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别用大鼓、小鼓、腰铃等图形标志出来,按照乐曲的结构组织排列。在小组合作创编活动中,还分别用“红、黄、蓝”帮助各组区分各自原先创编好的鼓谱。直观形象的鼓谱较有效地降低了幼儿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为幼儿的创编、语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大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特征,并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小书包。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形盒子,卡纸、蜡笔、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外形特点。

  1、教师出示各种书包,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外形特征。

  2、我们马上就要步入小学了,每个小朋友都要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都看过什么样子的书包呢?这些书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3、我们看到的书包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料、或者是皮料)。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纸张折书包!以前你们折过吗?

  4、出示上周的折纸:书包

  小朋友看这是我们上个星期学折的书包,小朋友都会折了吗?(会)我们上周用的是正方形的折纸来折出的书包,那小朋友想想除了用折纸的来折书包,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的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5、幼儿交流。

  原来你们想到的是这样的方法,那你们要用那些材料呢?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吧!

  二、介绍区域的主题。

  今天的区域活动我们就要来制作书包,我们上次是折的书包,今天我们就要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书包。你想制作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自己先想好,想好后可以到各个区域去制作。

  三.介绍操作材料。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的制作材料:有卡纸、海绵纸、、、等。在图书角投放了纸张和笔可以让你们先去设计,你先设计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书包你就先设计好,设计好后可以放到手工区去制作生产,制作好后在放到超市去买,想要的`可以到超市去买。

  四、幼儿自选区域进行制作。

  1、你们想好了就可以到各区域进行制作了。

  2、幼儿自选区域,开展区域制作。

  3、图书角开展设计“我的书包”的设计。

  4、手工区的幼儿开展书包的制作。

  五、指导幼儿制作。

  1、引导图书角的幼儿大胆设计。

  2、指导幼儿大胆制作书包。

  六、各区域互动。

  图书角的设计,放到手工区制作,制作好后放到超市销售。效果分析: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尝试自制的三明治,懂得制作事物时要注意卫生。

  2 体验制作过程的快乐,能和别人分享劳动的成果。

  活动重、难点:

  1 自制三明治。

  2 体验制作过程的快乐,分享劳动的成果。

  活动准备:

  面包、果酱、火腿、鸡蛋、黄瓜、白菜、豆奶粉、杯子、勺子

  本次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幼儿的学法有:谈论法、观察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1 开快餐店

  a“孩子们,瞧,我今天打扮的.像干什么的?”请小朋友观察。(做饭的)

  b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赵老师开了一个快餐店,想让早上没吃早餐的小朋友来我的店里吃早餐,你们说好不好?”

  那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小米粥、油条、豆浆、面包、酸奶``````)

  c告诉孩子们,“幼儿早餐店”里主要经营三明治、豆奶。现在快要开始了,我请您们来当厨师,和我一起来做,做好了先请其他老师来品尝一下我们的手艺。

  2 介绍制作面包三明治的方法和豆奶的方法:

  a出示事先做好的三明治,请小朋友们观察:一共有几层?第一层上面都有什么;第二层上面都有什么;告诉孩子们在做三明治时要把面包分成三份,做好后放入盘子里。

  b豆奶制作方法:

  把豆奶粉用勺子放入杯中,先加入适当的热水(60度),用勺子搅拌均匀;

  搅拌均匀后,再把水加满;(注意:水不能太多)

  豆奶就冲好了,把它放到盘子里。

  3 制作前的准备:

  a穿上工作服,在制作前先把手洗干净,做出来的食品才卫生。

  b介绍制作的材料。

  4 制作三明治和豆奶:

  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评:

  a做好后请小朋友们讲一讲自己的三明治都放了什么样的材料,然后个别讲述;

  b相互观看;

  6 相互品尝自己制作的三明治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块做。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想象,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理解“漂亮”的真正含义。

  活动准备:

  绘本图书《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挂图

  活动内容: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挂图,一双巨人的脚

  小朋友看到这双脚会想到什么?(巨人)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讲的就是巨人的'故事。

  (二)观察封面

  出示书的封面

  1.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2. 介绍故事的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

  3. 看到这个漂亮的封面,你最想知道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欣赏故事,随机设疑。

  1、出示扉页,让幼儿知道扉页上面写着书名、作者的名字,还告诉小朋友故事的主人公。

  2、开始分享故事。(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并逐步出示挂图。

  (1)开始——“他走进店里,买了······”。提问:他得意地说什么?

  (2)他走出店里听到的奇怪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为什么发出这种声音?乔治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没有了领带,乔治开心吗?他嘴里唱着什么歌?

  (4)山羊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乔治是怎么做的?

  (5)乔治走过一座烧毁的房子,是谁的?单脚跳着走的乔治开心吗?

  (6)小狐狸为什么哭?它遇到了什么困难?乔治是怎么帮它的?

  (7)路过沼泽地时发生了什么事?

  (8)回到商店,乔治又买了新衣服吗?

  (9)回到家的乔治收到了什么礼物?是谁送来的?

  (四)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写卡片。

  师提出写卡片的想法,用神秘的语气启发想象。

  (1) 小动物们因为感激乔治所以制作了卡片送给乔治,那么你有要感激的人吗?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张卡片送给要感激的人。

  (2) 教师带领幼儿到美工区制作卡片。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拓墨色块添画成小动物的形象。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合理搭配色彩并进行大胆装饰。

  3.结合自己的'作品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水粉笔、水粉颜料、8K正方形作业纸、PPT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拓墨借形想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示范讲解——在互动中学习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拓墨色块添画成小动物。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1.正确定位

  2.合理搭配色彩进行装饰

  3.大胆想象添画情节

  4.欣赏讲评——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作品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在点评中指导孩子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合理搭配色彩并进行装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让孩子体验创作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7

  《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找来篮子、围兜等扮演起小红帽、外婆、老狼等角色。

  为了让幼儿更加尽兴地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人物的特点,提高表演的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2.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刨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

  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一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 一一猎人)

  3.人物图片、头饰

  活动准备

  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

  1.欣赏森林的美景。

  《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教师:谁来学一学漂亮的花朵?大家都来摆个花的造型,看看谁表演得最漂亮。

  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1.欣赏《小红帽》的故事。

  教师:故事里都有谁?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讨论:在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红帽有没有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

  评: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只有帮助幼儿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因此,教师设计了“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这样的问题,以帮助幼儿展开讨论获得答案。同时,幼儿通过讨论也明白不能随便听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

  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可真好听,老师还为4个人物配了4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段音乐像谁。

  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

  (1)第一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谁来学一学小红帽走路的样子,她边走路边做什么?

  (2)第二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音乐听上去很忧伤,就像外婆在病中思念着小红帽。

  谁来学一学年老的外婆走路的样子。

  2.区分并模仿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

  教师:再听两段音乐,你们听听像谁?

  (1)音乐很神秘,好像大灰狼鬼鬼崇祟地跟在小红帽的后面呢!

  教师: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走路的样子。

  (2)音乐听上去很有力,就像勇敢的猎人迈着有力的步伐走来啦。

  教师:大家来学一学。

  评: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选取的四段音乐形象分明,幼儿一下就把音乐与人物相匹配起来了;幼儿的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的。因此,我让幼儿联想人物走路的姿态,这下幼儿的氛演就“有内容”了、小红帽——蹦蹦跳跳地采花;外婆——驼背弯悝,拄着拐棍:大灰狼——脚步轻轻,勉毡祟祟跟随在小红帽身后;措人——脚步有力,扛着措枪。,这样,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

  四、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特点。

  1.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表演要求并进行表演。教师要对小演员和小观众都有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注意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观众们要仔细看,对演员表演进行评价。

  3.观众评价。

  4.集体表演。

  五、欢庆胜利一一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教师:在故事的最后,大灰狼被打败了,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庆祝胜利吧!

  播放《小红帽》的歌曲,幼儿边唱边跳出教室。

大班教案 篇8

  一.提出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圣诞老爷爷在大一班举行圣诞舞会?

  2.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做很多相同的广告宣传画?

  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人?

  二.共同探究:

  1.与圣诞老爷爷对话,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圣诞老爷爷通知小朋友我们班要举行圣诞舞会?

  2.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A。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做很多相同的广告宣传画?

  B.怎样制作“简易印刷机”?

  3.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人?

  4.讨论:广告宣传画发行到哪儿?

  三.自由表现:

  1.引导幼儿设计制作“简易印刷机”。幼儿用剪刀筷子在吹塑纸上剪,刻出圣诞舞会主题图画,粘在易拉罐或者瓶子上。

  2.给自己制作的“简易印刷机”字。

  3.与同伴合作印刷广告宣传画,给“印刷机”涂上鲜艳的颜色,在黑卡纸(可更多不同的纸)上进行印刷,同时引导幼儿运用各种边角余料装饰广告宣传画,注意版面的排列。

  4.与同伴创编设计广告词,广告歌等广告表演,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人。

  5.“大一班‘圣诞舞会’广告制作,表演秀”,引导幼儿轮流担任广告演员,用自己的方式向同伴众人表演,圣诞老爷爷当评委,选出广告明星。(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获得成功感。)

  6.发送广告宣传画,与接受方相互交流活动内容,时间,地点。

  四.特别提示:

  1.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广告有美化环境和宣传的作用,从南昌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和创造力。

  2.在设计制作“简易印刷机”时,启发幼儿用不相同的方法围绕主题来完成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表现,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剪,贴,刻等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合理,协调的选择颜色,能滚动易拉罐或瓶子在黑卡纸上进行印刷。

  3.在创编设计广告词,广告歌等广告表演时,教师应给幼儿条件,让他们有充分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有创造性的表演。同时,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自己的独创性,引导孩子们拓宽视野,不要受别的广告的影响。

  4.此次活动,教师应用及时肯定幼儿取得的成绩,培养他们的胆量和自信。

  五.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易拉罐,瓶子,筷子,吹塑纸,颜料,废旧边角余料,剪彩刀,胶棒,黑卡纸,供幼儿表演的各类材料,如铃铛,绸子,圣诞帽等。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

  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

  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

  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

  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

  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

  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

  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