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11日,我园青年互助组的成员观摩了青年教师苏玉嘉老师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次数学教育活动的观摩使我对数学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让我在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学习、研究的路途上迈开第一步。
一、关于活动目标的设计
首先看到目标,竟然只有两条。为什么呢?不是应该三条吗?两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去查看其他教师的数学教育活动的教案,也发现教育活动中都只有两条目标。猜测原因可能是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个目标会过于笼统,并不具体的来操作,可有可无。向老教师请教了之后,老教师建议我去看看我们的一本白下幼儿教育研究组编写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在其中编写的使用说明中的注意问题这样写道:活动目标是从幼儿发展目标的角度提出的,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来提出的,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适当添加情感发展、活动习惯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原来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添加这一项。
二、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
数学教育活动被非常严谨的分成了三大块:集体活动、分组活动、活动。看到“配组”这个新词时开始感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配组呢?新学到一项知识不是应该在分组游戏时加以练习吗?去玩配组游戏的`幼儿该怎样去练习这项新的知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接着去看教学活动。听到一个词叫“跑组”,原来幼儿是要轮流的玩游戏,每个幼儿都可以玩到新的游戏,练习新的技能的。
解决了一个疑惑,我的另一个疑问又产生了,为什么非得浪费时间去玩配组,直接只玩新游戏不是更好吗?是不是便于教师针对新游戏去指导,还是学具太少?我想当然的把原因归到了这两个原因上。在与老教师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老教师又告诉我一个原因:其他配组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复习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配组游戏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要分别有数、量、形、逻辑等相关的游戏至少一个。原来复习又体现在了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在以往组织幼儿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技能,幼儿过段时间就忘记,那时我会想当然的认为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记忆短暂,忘记是正常的。原来是自己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很少考虑去复习。通过学习我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转变到真心是心服口服。原来这样设计是考虑了那么多的原因的,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
三、关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在教师组织活动时,针对第二条目标“学会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很少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结果,我觉得是不是教师漏掉了这一项,没有去强调呢?当我的疑问发出时,老教师又将原因告诉了我。教师只是教给幼儿方法,幼儿学会怎么说就可以了,并不强调每个幼儿能够直接说的很好,来验证教学目标。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练习,潜移默化中习得。不需要用语言一遍遍的练习学习、记忆。
数学教育活动本属于科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的严谨,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更加体现出来,包括教师的语言组织,教、学具的准备,材料的投放,概念的界定等等,都不能轻易地来确定,需要反复的推敲。数学教育活动如何来设计是我最近要去重点学习的。
活动名称
5的组成——分隔点图
学科领域
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5的组成。
2、学会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
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
一、 集体游戏
1、介绍游戏
指: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和几来玩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点子,强调总数5)。
指:我们来挪动皮筋,可以把分成两份,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请把你的结果记录在房子里,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他的答案。
再请一名幼儿。
指:5还可以分成几呢?等会你们自己试一试。,并把答案记录在房子图里。,分一次记录一次。全部记录号之后请将皮筋还原。
二、分组活动
1、介绍新游戏
指:今天的游戏叫做“分割点图”,老师把新游戏放在了第三、六组,请每个小朋友都要玩到。拿到作业纸后先写下代表你名字的一个字,然后开始游戏。
2、介绍配组游戏
分割点图两组
分纽扣一组
小棒拼图一组,
相邻数一组
等量判断一组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
请幼儿讲诉操作的过程、结果,教师记录。
指:谁来把你的记录纸读听一听(强调正确的有序的)。
指:原来他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挪动皮筋的,这样就不会出错啦。下次我们可以用他的方法来试一试。
9:37
新游戏直接导入
请两名幼儿尝试挪动皮筋,并记录。
集体用语言表达: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就是5.
9:40
1、绍新游戏名称、讲解游戏规则。
2、介绍配组游戏。
9:42
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讲规则,提醒幼儿写代表自己的字。
做完收好放在桌子中央,找空位子玩游戏。
答案纸带在自己身上带走。
10:00
活动
请幼儿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重复的。
请一名幼儿说己的结果,教师记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猜测中,学习推理、提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立体图形的盒子(正方体、长方体[有两个正方形]、长方体[全部是长方形]三棱柱),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礼物若干,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
1、复习几何图形名称
2、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
玩法:一个立体图形找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它们之间要有关系。找到朋友放在垫子上回到座位上。
●第一次游戏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有什么关系?
●第二次游戏
---提问:一个立体图形只能有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吗?
:这些几何图形中,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两个平面图形做朋友。
二、游戏《猜礼物》
玩法:礼物藏在几个盒子中的某一个里,不能走上来看,不能用手触摸。但是你可以问我问题,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猜对了礼物就归你。
规则:
1、不能上来看,也不能摸盒子,只能问问题。
2、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
●第一、二次游戏:教师藏礼物
----提问:可以怎么问呢?(引导幼儿问:礼物是藏在XXX的盒子里吗?)
●第三、四次游戏
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来藏,谁愿意来猜?
-----提问:哪一个肯定不是的?
:立体图形的罐子上面有平面图形,只要问问上面有什么平面图形,就能够猜到礼物藏在那个罐子里。
●延伸:今天我们试着在三(四)个罐子中间猜糖果藏在哪?我还有一些礼物,如果藏在更多的罐子里,你能够用今天的方法猜出它藏在哪里吗?
教师通过“猜礼物”这样一个游戏设计,主要将目标定位在图形的认知上。我们知道大班幼儿对于大多数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基本上都是能够认知和说出图形名称的,是不是儿童能够叫得出这个几何图形的名称就表明儿童对这个图形的特征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呢?老师们,让我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一起来探讨吧!
抛问:
1、你认为教师要帮助儿童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关系,加强认知重点应关注什么?
2、如果第二环节,不用“猜礼物”的提问方式表征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活动形式进一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关系?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验活动中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记录表、铅笔、胶条、报纸、硬纸、打印纸、小立方体、长方体积木、大插片每组五个。
过程:
1、教师根据上次实验中幼儿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一样的纸,一样的.插片,可是承受插片的数量是不同的?”选择与上次实验一样的纸张,进行实验前的猜想。
并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表中。
2、幼儿根据自己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 3、相互交流。每组幼儿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其他组的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4、延伸:幼儿可在活动区中继续尝试其它各种纸的实验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学学、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 2.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能简单复述故事。 重难点: 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大胆连贯表达。 活动准备 1.黄、橙、绿、蓝、青、红、紫色的光线宝宝贴绒。 2.向日葵、橘子、草、大海、小螃蟹、番茄、茄子等卡片若干。 3.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1.认识七彩光知道光是有七种颜色构成的 (1)我是太阳公公,我有好多调皮的光线宝宝,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谁吗?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颜色。以问好的形式特别关注青色 (2)太阳光有几种颜色组成的?我们一起来数数 2.光线宝宝出游记——学习句型 (1)光线宝宝出去玩:学习短句——我是XX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 (出示蓝色)调皮的光线宝宝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你们猜猜蓝色光线宝宝会上哪里去玩呢?辅助提问:你为什么猜到蓝色光线宝宝会到大海里去玩? 小结:光线宝宝会选择跑到与自己颜色相一样的东西上去。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去玩(出示图谱) 提问:刚才蓝色光线宝宝是怎么到大海里玩的?真是一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你觉得它还会怎样调皮的到大海里去玩?(根据孩子们的用词,用动作模仿) (2)光线宝宝变变变:学习短句———我会把XX变得怎么样? 看我会把大海变得怎么样了?(蓝蓝的) (3)光线宝宝变魔术:——完整使用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 ①教师示范根据图谱提示用句式完整讲述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描述。 刚才老师把蓝色光线宝宝下来游玩的事,编成一句话,这句话中要说清,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上哪里去玩?我会把它变成怎么样?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玩,我会把大海变得湛蓝湛蓝的。 ②谁能把刚才蓝色宝宝下来游玩的事情讲一遍?个别学说,集体学说 3.光线宝宝变魔术:学说句型 蓝色光线宝宝玩得可乐啦,谁听见了也下来了?(出示红色光线宝宝)(出示果园)红色光线宝宝上哪里去玩?(果园里)我会把果园里的谁变得怎么样? 4.光线宝宝出游啦——使用句型 (1)嘻嘻、哈哈,蓝色光线宝宝与红色光线宝宝玩得不亦乐乎,其他光线宝宝听见了,也都忍不住下来玩了。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光线宝宝,找到它想去的地方图片。 (2)拿到图片以后请你回到座位上,和边上的'小朋友按照刚才的“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XX变得怎么”的句型说说,比比谁说得最好! (3)幼儿听要求后分散找图片,并使用句式两两描述、个别描述。 (4)你还会变成什么光线宝宝,想到哪里去玩,会把XX变得怎么样?(让幼儿想象按句型自编) 5. 完整欣赏故事 刚才,老师把调皮的七彩光下来旅游的事情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6、拓展 “七彩光线宝宝把世界变得那么丰富多彩,如果没有光会怎么样?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还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此次活动《调皮的七彩光》是主题《七彩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这个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具是否有利于语言活动的展开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活动过程中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在孩子观看图片时,大阳公公、光线宝宝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卡通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使幼儿能清晰的观察到光线宝宝的七种颜色,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看图片听故事,逐步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问准备的很充分,活动中每一次的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在第一次听故事时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七彩光宝宝会来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目的明确,但在幼儿回答后,我没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幼儿继续带着问题听第二遍故事,听一听里面形容颜色的好听的词语,这样不仅能使在第一遍中已经听到那些词语的幼儿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回答出光线宝宝来到地上使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有了好看的颜色时,我若能及时追问延伸,让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多种色彩,并运用好听的形容词来说一说,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也避免了老师枯燥地说教。在幼儿说到各种动词时也要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进行语言的随机教育,使幼儿更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有趣和体验用词的美。 活动目标: ( 1 )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凤阳人敲花鼓的欢快场面。 ( 2 )尝试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 3 )增强热爱家乡民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观看过花鼓表演,知道花鼓的相关知识。 2 、表演花鼓的相关图片,制成 PPT 课件、音乐、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 幼儿随音乐《凤阳花鼓》入场,导入课题。 这是什么音乐?人们什么时候会表演凤阳花鼓呢? 你在哪里见过? 小结:爷爷奶奶锻炼身体的时候,有大型庆祝活动时会表演凤阳花鼓。逢年过节时,鼓楼广场和各个旅游景点都有花鼓表演。作为凤阳人心里是非常自豪的,所以会敲响花鼓。 二、 探索与演示。 1、 出示花鼓表演的'图片,请幼儿观察。 人们打花鼓时两只手里分别拿着什么?身体的姿态是什么样的?背后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2、 请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打花鼓姿势,体验头、臂、腰、腿的摆放造型。 三、引导幼儿构思想要表达的内容。 1 、交代绘画任务。 2 、引导幼儿构思画面。 ( 1 )花鼓表演有很多人,还有节日场景装饰,场面特别大,应该怎么画? ( 2 )请幼儿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听讨论。 ( 3 )请想的比较好的幼儿大胆表述。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 、引导幼儿安排好画面。 2 、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在幼儿感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帮助。 3 、引导幼儿从不同方面,如发型、服装、姿态、表演背景等,大胆表现表演花鼓的欢快场景。 五、活动延伸。 1 、举办“欢快的花鼓舞”绘画展。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回忆、联想、感知各种各样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喜欢进行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车、铅球、小鼓、响板、口琴、铃鼓、棒球、米两袋、净水两桶、推小车、各种辅助材料。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常做的`事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引导幼儿讲述生活经验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们知道在我们平时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来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 . 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 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样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2. 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 3.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4.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三、 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 幼儿操作后自由发言: 在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 四、幼儿操作,并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省力的地方,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1 .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运东西,我这里有两袋米,两桶净水,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搬到那边去? 2 . 幼儿,操作体验,教师参与指导。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把米和水运到这里,那请问你们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呢? 师:原来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省力的,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生活里哪些地方还需要省力? 师:你觉得现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费力,你想怎样使它省力,可以发明些什么呢? 3 . 师:我发现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不过只有现在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啊! 五、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 "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2.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 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精选】大班教案09-08 [经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教案(经典)08-27 【经典】大班教案08-23 (精选)大班教案07-21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8-08大班教案 篇4
大班教案 篇5
大班教案 篇6
大班教案 篇7
大班教案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