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 ( ) 清冽( ) 为坻( )
B.为屿( ) 为嵁(山甚)( ) 佁然( )
C.俶尔( ) 翕忽( ) 差互( )
D.寂寥( ) 悄怆( ) 幽邃( )
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目标2)
(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
2.熟读课文。
五、小结:(1分钟)
请一学生概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并背诵全文。(A)
2.翻译第二自然段。(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
技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词语、生字在预习中解决,对文中的一些活用现象不必涉及,只作整体理解即可。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 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分钟)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的完成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
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①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②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或投影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 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票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段。
5.讨论下列问题:
①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②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投影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③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板书或投影显示:
潭中景物 潭水
游鱼、阳光 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 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①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②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投影或板书显示:
小潭源流
溪身
斗折蛇形
明灭可见
曲折、蜿蜒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比喻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投影或板书显示: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四、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的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A)
2、《掌握语文》(B)
3、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写感受)。(C)
六、说课精要: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背诵及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完成,以解决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出示课件)
《赵州桥》中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2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出示课件)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出示课件)
“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本自然段的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可前可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无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是否为关键句的重点是看是否与段意有关。(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分析如何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学会归纳段意的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一)照样子写片段。
(出示课件)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出示课件)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像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禁碰呢?
设计意图:
通过读观察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了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出示课件)
表示改正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出示课件)
表示对调表示移动
2、(出示课件)
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板书: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修改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表示对调,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表示移动,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三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设计意图:
认识两种常见的修改符号,并使用它们修改病句,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写了涧边幽草和林中黄鹂的优雅景致,后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出示课件)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出示课件)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板书:标有节奏的古诗)
8、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时的作用;学习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学写观察记录: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语文教案 篇3
通过《ie üe er》的教学,使同学们学会复韵母ie üe er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阅读《中秋节》,认识六个字 。
2、学会复韵母ie üe er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e yue 。
过程方法
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札记:
本堂课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讲故事,读儿歌,记口诀,和在拼音乐园中比赛拼读音节词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眼,耳,口,脑去完成活动中的各种要求,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我还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迁移,提倡自主学习,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温故导入
小朋友,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这儿有几位老朋友可想念大家了。
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出示卡片:ɑi、ei、ui、ɑo、ou、iu开火车读。
1、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中秋节》,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中是什么?
2、对,那么哪位小朋友知道过什么节日吃月饼 ? 生答略。
3、你们看月饼圆圆的,过中秋节家家都团团圆圆的`,晚上坐在一起赏月,真惬意。现在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这首儿歌。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同时用其中的字说话。
2、师范读儿歌。
学习ie
(1)出示课件“树叶”,问:这是什么?(树叶)
(2)对,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ie”的读音就跟树叶的“叶”的读音一样,但不要带声调。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复韵母,它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3)观察发ie时,口形有什么变化?口形是这样变的,我们发i时要轻短,中间气不断,快速读ie。谁来试试?
学习üe 出示:课件月牙,认读“月”字,小朋友认识这个字吗?读什么?把第四声改读平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朋友üe了。下面同桌讨论一下,怎样读好üe?记住üe?看谁的办法最好。
学习er
(1)出示耳朵图片,小朋友,你们摸摸自己的小耳朵,说说小耳朵都能帮我们干什么?
(2)我相信小朋友的小耳朵都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大家一定想知道我们下面要学什么了吧?下面学的这个复韵母就跟我们的耳朵的“耳”的读音一样,只要把第三声改读平声就行了。(出示:er)谁愿意告诉大家怎样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跟老师读er er er。
三、看情境图,巩固新知。
1、今天你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2、今天我们认识的三个复韵母朋友就藏在这幅图中,出示儿歌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四、学习四声
1、给ie加上声调,帽子应该给谁戴?为什么?
2、给üe加上声调,帽子应给谁戴?为什么?
3、帮er戴上帽子它就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了,er的帽子给谁戴?为什么?)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问:ie想自成音节给汉字注音,小朋友有没有好办法?怎样使ie变成音节?
2、ie和ye有什么不同,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给ye加上声调,帽子又要给谁戴?
3、观察:yue和üe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给yue加上声调,帽子给谁戴?出示yue的四声yuē yué yuě yuè指名读,齐读。
六、游戏巩固
今天我们在汉语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小朋友高兴吗?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个在拼音树上摘果子的游戏,谁摘对了,老师就把果子奖给他。看小朋友今天学得怎样,能不能摘到拼音树上的果子?
(出示拼音树,树上挂满了果子)摘对了,领读两遍。
七、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及意图学生活动及目标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者想深入学生心灵,要先了解他们的感受、困惑和疑问。)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2.从哪儿能体会出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点拨重点:
1.比较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⑦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紧扣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伴随舒缓深沉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与境结合,体会课文中抒发的情感,走入课文,倘祥其中,充分感悟母与子的深情。)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过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他们之间深情。(以上是一个迁移运用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板书:
雁阵北归
我推着你走走树叶飘落
秋天的怀恋菊花烂漫
要好好儿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始读文感知后自由谈感受。默读课文后试着用书上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交流沟通。学生专注地投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脑海中形成画面,形成自己的联想和体验,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自觉抓住描写的语句说出母亲对子女深情。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与情感世界相互沟联、碰撞,产生更高层次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意识。学生表白内心,以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
(1)、帮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触摸作品的语言进而把握主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 点
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 点
体会本文蕴含的哲理并认识装假作伪的危害
学情分 析
文中蕴涵的哲理是难点,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读语言,在品读中悟哲理。
教学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课前检测: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五、师生探究:
本文语言极富特点,或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或议论精妙,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如选取第三段文字对其中的形容词进行赏析:通过对比,将枯叶蝶两种状态下的颜色描摹的迥然不同,鲜明的表现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同时运用比拟手法,用写人容貌的 “枯槁”比拟蝴蝶翅膀的颜色,形象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再如:选取文章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品味,得出美更要真的观点。 或解读文章最后两句话,指出做人要表里如一,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1、(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2、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说些什么?(可多角度联想)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人类,我想对你说: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六、课堂小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随堂检测,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徐迟) 光彩夺目(美丽本真) 物 人(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枯叶蝴蝶-----装假作伪-----频临灭绝 人------装假作伪-------? 返璞归真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课文的内容以及学习形式较以前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更贴近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有关思想,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10组,每组一般有2-3篇课文,进一步体现努力构建语文教材灵活开放的体系,为教师、学生留有选择、更新、拓展的空间的思想,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课程,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册教材更注重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项综合训练,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学会写摘录笔记,并养成经常写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
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3)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形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读读比比,咀嚼咀嚼,感悟课文用词的分寸,体会词语细微的.差别,呈现的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2)由于情感的激起,品尝到课文语言之美,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略读课文上。
2.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
4.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5.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
6.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8.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四、教学方式:
1.读全文,弄清读懂了什么。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会质疑。这样,学生自己能读懂的问题不必讲,整个课堂都围绕着学生不懂的问题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抓住重点、难点是改变串讲串问的突破口。进入五年级,课文比较长了,教学中必须抓住重难点,进行恰当取舍,才能教之有效,学之有效,才能真正地改变串讲串问。
4.在教学中,注意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概括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下大力气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五、学习方式: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认识基础。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的设计,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实验、分工查阅资料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以个人和整体成绩为双重评价标准,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措施:
1、要以《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5、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
6、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
七、教学改革构想:
将教学课堂结构形成一个马鞍形的流程,课堂上体现三个基本环节,即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作精雕细刻的揣摩玩味→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教给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八、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马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包括《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语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课文《马背小学》然后提供了三个练习.:《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这三个练习都涉及到了和马有关的知识,《畅所欲言》是收集和马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马在历史上的作用,探讨马现在的用途。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3、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掌握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能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每篇课文借助写马表达的中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