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

时间:2024-02-24 07:37: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1

  一、教学目标(投影)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积累下列词语。

  吆喝 拘囚 丞相 高官厚禄 大声疾呼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宝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

  本文是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61年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谈骨气》。

  板书课题:2谈骨气吴晗

  2、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马人。

  3、生字词学习(资料)

  1)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解决。

  4、轻声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什么主张?

  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

  (全班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

  3)(点名朗读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概括段意,分析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

  第三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

  第四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含义也不同。

  这两段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分析,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中心论点具有不辩驳的气势,支持论点。

  4)课文提出中心论点后,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的?

  明确:精选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5)要求学生口述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拟上小标题。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骨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体会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论证的方法和过程。

  理解“骨气”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学习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准备一些有关骨气的典型事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什么是骨气?骨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贞,是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一个人有骨气,就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一个民族有骨气,国家就会繁荣昌盛。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谈骨气》。

  介绍作者及本文的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的一生,曾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故乡邹国,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记录他的思想和与门徒及其朋友的问答内容的书。《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是作者针对当时一些人污蔑中国人崇拜帝国主义者和买办文人,鼓吹中国人缺乏骨气的言论而写的,鲜明地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

  整体感知: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方面按照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其中,第一个方面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金钱利益时毫不动摇;第二个方面则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人格侮辱和贬低时能够坚守尊严;第三个方面则进一步深化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武力威胁时毫不屈服。

  深入研读: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则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态度来进一步强调论点的正确性;道理论证则是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思想根源来阐述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寻找现实生活中“骨气”的事例,讨论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从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阐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可以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孟子的教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尊严。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2、教育学生做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

  议论中的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骨气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教师:请学生背诵诗歌:

  《石灰吟》(于谦)

  《咏竹》(郑板桥)

  《赠从弟》(刘桢)

  《乌江》李清照

  《青松》(陈毅)

  2、教师:这几首诗歌颂了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气节,同一种品质,是什么?

  明确:刚强不屈。

  教师: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节叫做骨气。我们今天与吴晗先生一起来谈谈骨气。

  二、检查学生预习时对字词的积累情况。

  1、教师和科代表巡检教材上或笔记本上学生所做注释。

  2、教师提问部分字词的解释。

  丹心:红心;忠心;真诚的心。

  汗青:史册。

  厚禄:丰厚的俸禄。

  淫:诱惑。

  疑:动摇。

  屈:屈服。

  三、理清文章结构。并简析第一部分。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教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快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1、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明确。

  (1-4)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9)以三个事例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0)无产阶级应该有自己的'骨气。

  (二)、简析课文第一部分。

  教师:请同学们简析第一部分,分别指出各段的大意。

  (1)、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引用孟子的话,将骨气分解为三个方面的表现。

  (3)、从历史的角度阐明骨气的历史意义。

  (4)、从传承角度阐明骨气的现实意义。

  四、祥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分析三个事例的特点。

  学生读“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句。

  教师: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下文将有怎样的内容?

  明确:写祖先有骨气的事迹。

  教师:我们先找同学读出下文中的三个事例。思考三个事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学生读文,独立思考。

  2、讨论明确。

  相同点:

  (1)、三个事例都是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的叙述,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三个事例都隐含着同一种内容的对比——生与死。

  (3)、叙事简明概括。

  不同点:

  (1)、论证的角度不同。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事例中的三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古代士大夫

  古代平民百姓

  现代知识分子

  (二)、分析本文在事例的基础上所生发的议论的特点。

  教师:记叙,在议论文中,是以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出现为议论服务的。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作者在叙述三个事例的基础上,生发了怎样的议论,这些议论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讨论明确。

  相同点:

  (1)、都是用了讲道理的方法。

  (2)、都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生发议论。

  不同点:

  (1)、第一个事例后,直接议论(简略)

  (2)、第二个事例后,议中又叙(详细)

  (3)、第三个事例后,引主席的话议论(详细)

  3、学生朗读三处议论的句子。

  (三)、分析第10段

  教师:本段表现了作者写此文怎样地目的,是什么?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应有自己的骨气,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五、学生质疑。

  教师:同学们如果心存疑惑,不论课文的内容或形式哪一方面的,请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人为什么能够在生命攸关的时刻表现出刚强不屈的气节进行探讨,看看作者是怎么分析的,再想想还可能有什么原因。此环节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做引导,不做说教。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参考话题:

  文天祥不求富贵吗?(求)

  俄人拒绝了什么?为什么饿死了?(轻侮,没有得到带有同情心的施舍)

  敌人以杀相威胁,想要他放弃什么?(正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到底是什么?(信念)

  六、布置作业。

  教师:请同学们写一篇《谈骨气》的读后感,不限字数。

  七、结束。

  教师:我们在大致领略了《谈骨气》的观点之后,让我们再一次在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来体悟一下骨气的含义吧。

  播放《最后一次演讲》录音,到下课铃响。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理解“骨气”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学习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作者阐述的“骨气”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做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骨气”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难点:学习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作者阐述的“骨气”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卧虎藏龙》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片中主人公大侠孟良崮以身殉国的英勇形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介绍作者:吴晗,原名吴春晗,浙江义乌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光华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兼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北日报》主笔。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分析课文:本文以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依据,阐述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事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文章从孟子的名言入手,引出了本文的主题——谈骨气。接着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有骨气的人的事迹,如文天祥、朱自清等,突出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最后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做有骨气的人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对“骨气”的理解是什么?

  (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让你感到有骨气的人或事?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弘扬“骨气”这种精神吗?为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孟子名言的阐述,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骨气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有骨气的人的事迹。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为题的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八年级下册《谈骨气》教案】相关文章:

《谈礼貌》教案09-14

《谈生命》教案07-21

八年级地理教案下册01-06

风景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1-02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02

《古人谈读书》教案12-22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09-2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通用01-0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02-11

数学下册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