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

时间:2024-02-26 06:57: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2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3

  【教学目标】

  1、认识后7个生字,会写“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学习全诗: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7、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4

  清平乐作者:辛弃疾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词”

  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

  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全词

  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

  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

  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

  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

  三、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预设

  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④“锄豆”是怎么回事?

  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品味意境

  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

  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

  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溪)

  5、重点赏析“醉”字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醉)

  ②谁为什么而醉?

  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6、体会诗人的情感

  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

  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六、课外作业

  1、认真书写“翁、锄、莲”;

  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

  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溪青青草美

  人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醉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5

  内容摘要: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6

  【教学目的】

  1、读顺古诗文字,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训练。

  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置疑解疑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画意入题,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天里都有哪些活动?你当时的心情怎样?能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2、学生交谈。

  3、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画,请大家按一定顺序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说说看了画面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投影出示插图)

  4、学生交流。

  5、谈话:

  清朝诗人高鼎在有一年的春天亲眼目睹了这一画面,并且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文字

  1、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边听边想,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并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小组内检查生字和古诗朗读。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检查古诗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1、这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回答。

  3、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看看弄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并把小组同学学习中共同的难点找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学生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学习结果:

  ⑴拂:做动作帮助理解。

  醉:联系生活经验(喝醉酒的样子)帮助理解。

  ⑵结合插图及生活经验理解句意。

  6、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谈听后感受。

  (鼓励学生结合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1、朗读前两句。

  抓住“醉”字,对照图画,联系往年见过的春日美景体会那种陶醉的感觉,然后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

  3、朗读后两句:

  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和当时的的心情,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

  自由练读。

  指名读。

  4、反复练习朗读:

  指名读。

  生生、师生比赛读。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1、播放音乐,教师根据诗意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展开想象。

  2、说说刚才你在自己的脑海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创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面对着这迷人的景色,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

  4、那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面对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来吟诗一首吧。

  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面对画面吟诵古诗。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如果你是一位画家,学完这首古诗后,你最想干什么?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想象)

  2、古人特别喜欢赞美春天,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春天的优美诗歌。请同学们课下每人搜集两首,练习朗读,准备举行“春天,我爱你”古诗朗诵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重点】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古典音乐(古筝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感知,诵读正音。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同学们注意听了,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也要在心里跟着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1)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咱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出示划分节奏的词)

  (2)此也可以排列成诗的格式来读,你看——(幻灯出示),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看谁读的节奏感美。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与句式提示)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及注释,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我仿佛看到(听到)。

  (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

  生交流(预设):

  感悟人和

  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亡赖)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咱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茅檐青青草)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这老两口在用当地方言聊天呢。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板书:相媚好)

  (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5)交流

  (6)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生成画面,描述词境。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

  2、交流看到的画面

  师: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出示句式:我看到这样的画面,词中是这样写的。

  风景图

  你先看到了什么画面?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你接着看到了什么画面?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三儿图

  最后你会看到什么画面?

  3、你看,我们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请同学们看着这幅插图,同桌之间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和谐美满的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过渡:同学们把作者辛弃疾的`感受都说出来了,这户人家住的虽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看到这一家幸福安宁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辛弃疾也深深陶醉了,创作了这首词。辛弃疾大家了解吗?

  1、出示作者资料,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读完这段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4、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那惬意、悠闲、和谐的村居生活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记不住的也可以看着书读。(出示画面师引背)

  六、总结课堂,巩固延伸。

  1、现在这村居生活和谐美好的画面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有感情地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词的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溪~~~青青草~~~(景美)

  ~~~相媚好~~~(人和)

  ~~~无赖~~~(情真)

  ~~~醉~~~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9

  一、教学要求

  1毖岜究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毕胂笫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毙醋纸萄А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弊罱学习的几首古诗都

  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苯馓猓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弊约航柚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庇每ㄆ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奔觳橹傅级量挝模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弊约褐鹁涠潦,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苯淌φ攵匝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毕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苯淌Ψ抖粒学生仿读。

  3倍嘀中问嚼识帘热。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2)自愿读。

  3)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1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2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词句,理解词意,并能够背诵。

  2.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3.读题。

  4.“村居”你能理解吗?(乡村人家)从“村居”一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过渡)那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师:请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词,一个要求:“要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再齐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1.师: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2.指名读,师相机评价引导。

  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老师可以不用看书,就能背诵出来,你们能背诵出来吗?想超过老师吗?那我们来比一比。要求:要读出节奏美感。

  2.指名背诵。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

  2.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师点拨。(重点:吴音;卧剥莲蓬)

  (引导):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哪里人还在使用“吴音”?【苏锡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区的人还在说着“吴音”。】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基本上每个词的意思解决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还不太容易。因为古人为了压韵,常常会打乱词序。没关系,试试看。(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无赖:这个词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图,这个小“无赖”在干什么?能用词来形容他吗?对,我们可以把“无赖”当作“顽皮”、“调皮”说。

  (你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首词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六、读课文,读出画面

  1.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

  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辈子相知相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事呀!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

  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

  4、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结: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词人的情境。

  4.配乐朗诵。

  七、拓展阅读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南宋杨万里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对照注释读一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

  2、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那里的民风淳朴。我想对于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来说,心灵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八、作业: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清平乐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悦,接着由远及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词的`上片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了巧妙的铺垫。紧接着描写了白发翁媪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词的下片描写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

  【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

  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

  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

  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师:板书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

  居然之家,安居乐业

  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

  3。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师板书“词”。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村居》就是这首词的题目,而为“村居”所配的乐曲是…师板书“清平乐”,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点拨乐的读音。“清平乐”也就是词牌名。词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虞美人、 “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读:《清平乐村居》。

  4。师:了解了课题,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什么?生:作者。

  师:你说得真好!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辛弃疾。师板书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所查阅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介绍,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词人。(播放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清词丽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谁来展示读一读?生读,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请男女同学分别读上、下两片。生再齐读。师板书剥。读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大蒜皮则称为剥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称为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生书写“剥”字。

  2。师:这首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要略有停顿。细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从诗与词的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有趣吧?

  3。师:再请生读课文,看着屏幕读。一生读。师强调“蓬”作为韵脚的读音,这是古诗词中和仄、押韵的需要。应该读蓬音。如:“小、草、好、媪;东、笼”。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小溪图)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师:有谁读懂了别人没读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师:屋矮檐低,门前溪流潺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辉。这么美丽的居住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们来读读整首词好吗?生齐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色遥看近却无。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导出图片)

  (3)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4)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

  师:现在,老师把两位老人家请出茅屋。你来对照画面,读词中的句子。生:“白发谁家翁媪。”师:齐读。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这对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师:怎样聊天?生:喝酒、带着醉意,醉就是带着醉意。师板书“醉”字。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播放词句:请齐读。

  师: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师:老两口操着吴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们在用当地方言聊什么吗?生自由想象答。师:说不定看着儿子大了想给儿子说房媳妇呢,也说不定在回忆自己年轻时谈恋爱说的悄悄话呢。补充:

  师:孩子们长大成人已经能帮父母耕田持家,老两口喝点小酒,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呀!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沉醉其中,就连路过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让我们也带着醉意,感受这醉人的生活画面吧!师引读“醉里吴音…”生齐读。

  感悟人和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相机导出图片)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导出小儿剥莲蓬图)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我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请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

  师:假如你就是作者,路过这座小山村,请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

  3。师:哪一句或哪一字连起了整幅图?生:“溪”字。

  师:仔细看书这三个“溪”字有什么不同?+ppt声音生说。师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师: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你想到什么?生:说明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周围的景物串连起来。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三个“溪”字串成了词的脊梁。词人沿“溪”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

  4。师:如果此时,你与词人一道漫步溪边,看到这户人家老人在饮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儿在卧剥莲蓬…说不定你也诗兴大发想吟词一首呢!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师板书“美”。

  师: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让我们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吧!怎一个“醉”字了得。

  《清平乐村居》起!生读。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六、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布置作业】

  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看着这幅图画,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初步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3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

  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课题)

  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

  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

  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

  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志心。

  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

  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

  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师:溪水人家绕,绿野乡村,有对老夫妇正醉中逗趣,三个孩子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是怎样的姿态?(观察课件画面)可不可以换成“躺”、“趴”?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

  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

  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

  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

  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

  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

  3、师: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的“无赖”。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色让人好生羡慕和向往。辛弃疾看到了此情此景,难道产生的仅仅是幸福是羡慕吗?

  (课件出示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

  5、师:是啊,就是这样的一位精忠报国,誓死收复中原失地的爱国词人,他的一颗报国之心是否在疆场上得以施展?充斥于满心的怎么还有欲说还休的“愁”呢?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师: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谁来说一说,词人的“愁”指的是什么?

  (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

  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

  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

  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报国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1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词,背诵古词。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古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景色,感受古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以及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词上阕从景到人的描写顺序,下阕从远及近的表达顺序的写法。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词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词中的诗眼和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词,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及关于辛弃疾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2、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及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词,感知秋色

  (一)初读古词,感知词意

  大家都预习了《清平乐·村居》,一定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你们一定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出示课本图片),老师引入课题:

  1、简要介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清平乐”是词牌,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村居”是题目概括了词的有关内容。(学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六盘山》学生说出词牌和题目)。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作者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这更加激发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因此他创作了《清平乐村居》。

  2、板书:《清平乐村居》

  3、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4、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

  A、“清平乐”中乐读“yue”不读”le”“卧剥”的“剥”读“bao”不读“bo”。“锄”是翘舌音。

  B、纠正“翁媪”的读音。

  5、逐句默读古词,思考古词大意:每句词描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6、小组合作学习。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词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物,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7、指导提示学生读好每句词的节奏,师范读并出示课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8、小组汇报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翁媪:老年夫妻。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顽皮。

  9、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整体感知词意。教师小结,成新课堂上部分题目,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词,品味意境

  师讲故事导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老人正在用好听的吴地方的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吃呢。

  (二)诵读《清平乐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问: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句应该如何来读?

  2、这句写出了简朴的乡间生活,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来。

  3、师:请大家轻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思考: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这老两口醉了吗?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朗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后交流,在图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聊天,那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4、学生交流了老两口聊天的内容,学生汇报:

  a、老伴啊,今年我们的收成看样子是不错了,等到秋后,给大儿子把婚事办了吧,也了了我们的一翻心事。

  B、小儿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过几天把他送学堂里读书吧。

  C、老伴啊,你现在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不知不觉我酒就喝多了。

  5、师小结:大家讨论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这户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也过的和和睦睦,让人羡慕:翁媪之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这对白发夫妻简直陶醉了。作者辛弃疾在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却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让这位一辈子征战沙场的词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这首田园风格的词《清平乐村居》。

  6、创设情境,感情诵读。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满含激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播放古筝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诵。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交流,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吗?教师出示:

  《破阵子》,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让我们把两首词放在一起读一读。同样是辛弃疾所作,在风格上是迥乎不同。

  2、请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3、拓展感悟:辛弃疾一生征战沙场,可惜抱负无法实现,在退隐上饶以后,看到了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以及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轻松和谐的画面。不由的写出了这首词,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四)练习设计

  1、背诵古词。

  2、继续搜集阅读辛弃疾的词,想一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26清平乐村居

  上阕环境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下阕叙事

  附预习单:

  26《清平乐村居》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

  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一边读词一边思考:这首词那些景色?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

  2、请你也来搜集辛弃疾的词,写下来,读一读。

  3、收集有关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得这首词,并读一读。

  4、记下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词人、主题探索、融情诵读、激情延伸、对比诵读来完成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文本的学习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中将《清平乐村居》的学习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领——引入文化因素,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在渗透文学教育,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一扇浏览文学宝库的窗户,让他们进入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温度的,应设身处地的站在词人的角度,体味词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准地把握诗词韵感。

  不足之处:对词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对辛弃疾的创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对词的情感感悟上还需加强。

  使用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迁移旧的知识来学习这种新见文体,是摆在课前的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想了好久,决定发挥教材优势,迁移原来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村居》反思12-31

清平乐村居教案11-05

《清平乐村居》教案09-19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最新0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案11-03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游》教案11-03

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教案01-02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画风》11-11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2-14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