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7 07:56:2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有兴趣的阅读知识性刊物。

  了解昆虫的伪装行为。

  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有遮蔽物的户外场地。

  昆虫模型若干或伪装物品数种。

  活动过程:

  玩"找一找"的游戏。

  --请翻开图画书,找一找第2页至第7页中有什么昆虫?

  --为什么不容易找到这些昆虫呢?

  --蟑螂、蚱蜢、纺织娘是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与它们生活周围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

  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将各种昆虫各自的保护方法介绍给幼儿。

  --请小朋友找一找,书中还躲着哪些昆虫?

  --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它们为什么有这些本领?

  --带幼儿一起阅读《昆虫躲猫猫》。

  玩"昆虫小侦察"游戏。

  --找一个有一些遮蔽物(如树木、花草、泥土、落叶)的户外场地,事先沿途放置和环境颜色相仿的昆虫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数目暂时对幼儿保密)。

  --将幼儿每3到5人分为一组,带着纸笔出发寻找藏匿的物品,看能发现几个(发现了不要捡起)。

  --时间一到,请幼儿回来告诉老师找到昆虫模型或物品的总数及名称;如果没有人答对,老师就公布数目,让幼儿再找一遍。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角色表情,理解各角色的心理活动。

  2、 观察画面细节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理。

  3、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独木桥、《过独木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让幼儿体验过独木桥

  1、 师:小朋友,在河的对面准备要播放电影了,你们想去看吗?我们怎么样过河呢?

  2、 分享过独木桥时的心情。

  二、 学习读本

  封面:

  1、 会有多少动物来看电影?

  2、 会有哪些动物来看电影呢?

  第一页:

  1、 小鸟拿着喇叭会对小动物们说什么?

  2、 谁会第一个走过去,为什么?

  第二页:

  1、 小蛇现在在想什么?

  2、 小鸟会对小蛇说什么?

  3、 小蛇过桥后会坐到在哪个凳子上?

  第三页:

  1、 小鹿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2、 你觉得小鹿会安全过桥吗?为什么?

  3、 下一个过桥的会是谁?

  第四页:

  1、 青蛙是怎样过桥呢?他这样过桥会发生什么事?

  2、 青蛙能安全过桥吗?

  3、 下一个过桥的又会是谁?

  第五页:

  1、 青蛙去哪里了?

  2、 大象过桥了吗?

  3、 他过桥的时候是轻松的还是紧张的`?

  4、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 大象会坐在哪个位置上?

  6、 接下来是谁过桥?

  第六页:

  1、 袋鼠妈妈过桥的时候害怕吗?袋鼠宝宝怕不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袋鼠妈妈过了桥应该坐在哪个地方?

  3、 青蛙现在在哪里?他还能回来看电影吗?

  第七页:

  1、 犀牛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他在想什么?

  2、 袋鼠妈妈坐到哪里去了?她的小凳子刚才是在这个地方吗?她为什么要换位置?

  3、 小青蛙还能回来吗?

  第八页:

  1、 青蛙为什么不坐着看电影?

  2、 小鸟也来看电影,你帮他们找个位置吧。

  三、 为读本起名字

  四、 幼儿过独木桥离场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用数量递增、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投影仪

  2、学具:大小、颜色不同的回形针每组一份(大小、颜色排序)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回形针每组一份(递增递减排序)排序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回形针,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回形针?它是干什么用的?(幼儿讨论交流)

  2、请幼儿观察,讲述回形针的不同特征。

  师:“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这些回形针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

  二、初步尝试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选择回形针进行排队,初步探索排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要帮回形针来排排队,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吗?(愿意)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给回形针排队

  3、集体小组交流自己的排序方法

  4、请个别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选择两个:按大小、颜色有规律排序的)

  师引导:你是怎样给回形针排队的?(大小大小大小、红黄红黄红黄)

  5、教师小结:排列的时候,我们可以按回形针的大小、颜色等特征有规律地排序。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幼儿第二次操作排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再来排一次?这一次请小朋友要按照回形针的其中一个特征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师:“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是按照回形针的大小和颜色这两个特征来排序的,那除了这两种,还有其他的排序方法吗?(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四、学习按数量的递增、递减的方法进行排序。

  1、出示回形针数量递增、递减的排序卡,发现其中的排序规律。

  师:这是老师给回形针排的队,看看和你们排的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师:接下来应该怎么排?谁来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简单掌握其中的规律。(递增、递减)

  4、引导幼儿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进行排序

  师:回形针这样排队真好玩,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请你们选择其中两种回形针来排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5、幼儿第三次操作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操作活动:“装饰门帘”。

  1、教师示范将按递增或递减规律排好的回形针一个个串起来,变成漂亮的门帘。

  师:小朋友看,这些回形针串起来变成了什么?你们会不会变?那就来试一试吧!

  2、幼儿第四次操作排序

  师:小朋友做的门帘真漂亮,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3、将幼儿串好的门帘悬挂在活动室的门上,互相检查欣赏。

  小百科:回形针即曲别针,区别于别针,是用金属丝来回折弯做成的夹纸片的用具。 回形针似乎是所有发明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不过是一小段夹纸的弯曲金属丝。但回形针在制成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形状以前却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设计。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中班教案 篇5

  诗歌《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动物们忙撑伞

  小兔撑起蘑菇伞

  蚂蚁撑起树叶伞

  蜜蜂撑起花瓣伞

  青蛙撑起荷叶伞

  长形伞,圆形伞

  花花绿绿真好看

  活动目标:

  1、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知道伞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2、借助音乐帮助幼儿体验诗歌的'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伞的图片、音乐、森林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森林图

  这是什么地方啊?(有森林、花草、这是森林)

  森林里都住着谁呢?(小兔、青蛙……)

  1. 引出诗歌

  突然,小动物们好着急四处乱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听(雨声)原来,下雨啦!(引出伞)

  下雨的时候我们都要用伞来挡雨,可是小动物们没有伞,我们来帮帮它们,送它们一把伞。(出示伞图)

  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把这把伞送给它?(送完伞后教师提示小兔撑起蘑菇伞)

  有了伞的帮助,小动物们好开心,它们撑着伞,念起了诗歌。我们来听一听它们的诗歌是怎么说的?(教师念诗歌)

  2.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片边念诗歌

  那我们也来学学小动物念的诗歌。

  3. 分组念诗歌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那组小朋友念的好(把幼儿分两组)

  4. 活动结束

  提问:森林的雨还在下呢?还有哪些小动物撑的是什么伞呢?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正确用嗓唱歌的能力。

  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

  活动准备

  音 乐 课 件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伴随节奏边表演手腕转动的动作边进教室。

  2、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该对老师说什么?这首歌曲叫什么?歌里面唱了些什么?

  4、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念这首歌的`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师:注意不要抢,跟着节奏唱。

  6、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7、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继续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喜爱老师。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次的美术活动来源于大班的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教育建议,要求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因此,我尝试让幼儿了解蚂蚁身体结构的基础上,用粘贴和添画的方式,表现蚂蚁搬西瓜的各种动态姿势。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基本结构头、胸、腹,知道变化头和腹的方位会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2、尝试用粘贴和添画的方式,表现蚂蚁搬西瓜的场景。

  3、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愉悦感。活动准备:蚂蚁卡片若干份;西瓜图片、西瓜背景图;记号笔、固体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西瓜图,引出蚂蚁。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看起来怎么样?师:这么诱人的西瓜引来了谁呢?逐一出示蚂蚁身体部位的卡片,添画触角和脚,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结构。

  二、基本部分。摆出蚂蚁各种搬西瓜的动作。

  1、师:这只小蚂蚁发现了这些西瓜以后,它会怎么做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西瓜搬回家?

  2、请幼儿上台模仿蚂蚁动作,教师操作图片,摆出蚂蚁的动作。小结:我们把小蚂蚁的头变化不同的'方向,就能摆出不同的动作来。3、师:蚂蚁除了顶西瓜,还会用什么动作?谁愿意上来做一做4、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动作吗?我请小朋友自己来摆一摆。幼儿讨论各种动作。

  小结:原来只要变一变蚂蚁的头和腹部的方向,就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

  三、操作巩固:

  1、交代要求。师:你们看,我这儿还有这么多西瓜想不想都搬回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蚂蚁卡片,请你们把想到的动作都摆出来,然后用固体胶贴好,再有记号笔画出触角和脚。

  2、幼儿自由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1、幼儿自由欣赏、表述。

  2、教师点评。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蒙古族提、压腕的挤奶动作,能根据音乐的特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出自豪、轻快、喜悦的情绪。

  2、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1、观看PPT,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2、小结:他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大多数过着放牧生活,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

  二、欣赏并尝试模仿人物的动作。

  1、提问:谁来学学他们是怎么挤奶的'?

  2、个别幼儿模仿动作,教师给予指导。

  3、集体学习蒙古族提、压腕的挤奶动作。

  4、提问:挤奶前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小结:挤奶前要准备好装牛奶的桶,还要挽好袖子哦。

  5、引导幼儿集体学做挽袖动作。

  三、完整学做舞蹈。

  1、听音乐,教师示范表演《挤奶舞》。

  2、提问:挤完了满满一桶的牛奶,我刚才还做了哪些事情?

  小结:挤完了牛奶,我的心里真高兴,快快乐乐地骑马回家去了。

  3、引导幼儿学习硬肩、骑马的动作。

  4、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完整学做舞蹈。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为了更形象地体现音乐的强弱,根据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我设计了这样节音乐活动。从倾听到动作表现到分角色,层层深入,实践中大家可以确实地感受。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来变现相应的动物。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想各种强弱不同动物的动作。

  活动重点:

  能区分音乐的强音和弱音。

  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创编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强音和弱音》。

  动物课件:

  头饰,老虎,大象,熊猫,小兔,小猫,青蛙,蝴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身体音阶歌》。

  二、

  1.请欣赏音乐,猜动物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强弱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尽量每次表现的动物要有所不同。

  3.师幼共同整理创编动作。

  4.总结刚才模仿的那些动物,谁是强的?谁是弱的?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清楚知道这种动物是强或者弱,听到相应的音乐开始做动作,不是自己的音乐就停止不动。

  2.邀请其他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

  3.老师分析乐曲,有A和B两种音乐。

  A、的音乐比较沉重,恐怖的声音。

  B、的音乐比较清脆、动听。

  四、结合音乐《强音和弱音》使用了不同的乐器进行配乐。

  1.认识乐器并共同探讨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强音和弱音。

  2.合作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孩子有序地收回乐器。

  2.用好听的节奏说再见。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8-04

[精选]中班教案08-21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17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