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2-29 07:31:57 教案 我要投稿

《圆锥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2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节课题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适合素质比较的学生。整节课大体分三个环节:一、学生预习,确定目标。二、读、想、解、做(四步)教学。三、学生课后反思、收获。

  一点儿建议:

  1、自学提示与自主尝试有点矛盾,看不出学生的自主。

  (环节是这样的: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

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时,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如下: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恰恰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没注意到。只是说:侧面都是曲面。那么学生是不是以前接触过曲面,或者引发他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学效果会更好。

  3、数学童话故事做为作业是不是有点牵强呢?

  (环节如下: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咱们对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了单元预习,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信息窗一,去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出示课题)

  师: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是很多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吗?(生举例)

  (老师举出拿出一个上粗下细的杯子,问是圆柱吗?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的实物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老师就沿着这个圆柱的轮廓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图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同样的方法老师画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预习第一个信息窗你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那些特征?

  预设: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等。

  1、自主尝试

  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圆锥呢?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们汇报,咱们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说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圆柱、圆锥实物到讲台演示,另外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上标出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

  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

  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候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你们现在还有什么疑惑吗?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好吗?

  预设:圆柱和圆锥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4、圆锥和圆柱特征的比较

  同桌交流、汇报,师出示表格:

  图形不同点

  相同点

  圆柱有两个底面,有无数条高而且长度相等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有1条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下面物体的形状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生活中的实物)

  2、下面的图形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

  3、连一连(操作题)

  上面是两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几何图形沿着虚线剪开,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扇形

  让学生先连线再操作。通过操作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粗细有什么决定?高矮有什么决定?

  4、操作题

  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回顾提升、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又有那些收获?你是怎么学到的?你认为本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你表现怎么样?你认为老师表现怎么样?给老师提点建议好吗?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3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的特征?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这个物体叫圆锥。(板书: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小结: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拿出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小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华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形,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4)认识圆锥的高。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5)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螚直接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

  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展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以同桌为单位,利用教材的图示动手制作圆锥或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精巧。

  2、对比提升。比较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各部分的名城、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4

  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4)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

  二、关键点拨

  1、圆锥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

  (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3、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

  (1)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作图示范。)

  (5)学生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5、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6、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8厘米和6厘米。

  (1)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以短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圆锥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01-03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9-17

(荐)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7-06

《圆锥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0-10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4篇03-12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17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4篇)04-06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25

圆锥的体积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