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2 08:45: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南极洲: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南极雪山海

  三、标题与作品

  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

  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五、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认识女画家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七、探究标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八、分析第一部

  1、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

  [开始名额挤不上;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九、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过渡

  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观赏南极见闻景

  四、朗读、讨论、探究——南极见闻之感受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3、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五、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六、探究南极精神

  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七、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八、总结全篇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九、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

  1、线索清楚,构思巧妙

  组材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中国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

  小问: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揭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多处运用比喻,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富有表现力。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1)对考察队长用个性化的描述

  (2)善于运用女画家的真情流露、画画前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

  (3)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女画家的心理感受。

  十、布置作业——语段阅读分析

  阅读课文53—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画家创作壁画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认为她赋予了这幅画什么内涵?

  3、作画之前,女画家有哪些构思上的表现?你在创作诗、文、画等之前有没有类似经历?请举一个亲身事例谈谈。

  以上第二课时结束

语文教案 篇2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广”,里面是“坐”。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师重点引导:“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衬衫,裤,袜,袖。

  5.全班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

  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

  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句子,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老师范读,并提醒学生:看到逗号,要有简短的停顿;看到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应往上扬。

  (4)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句子。

  2.再次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

  四、指导书写。

  1.呈现“那、着、到、高、兴”5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5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那”的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着”上面是一个“羊”,只不过竖变成了撇,下面是一个“目”而不是“日”。注意“到”结构是左宽右窄。“高”注意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这个口不能写太大,否则不好看。“兴”第三笔是一短撇,最后一笔是一长点,不是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那 着 到 高 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PPT出示去掉拼音的“我会认”生字。开火车认读。

  2.PPT出示词语,学生分组轮流读。

  2.出示文中长句,分组赛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齐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回顾识字时候提到“座”和“坐”区别。

  (2)复习数量词短语:一( 座)桥 一(条)小河 一(朵)红花

  一(座)果园 一(只)小狗 一(头)黄牛

  (2)仿句练习:天上有 ; 有。

  2.PPT出示第二段内容。

  (1)指名朗读,注意红色我会认的字要读准确。

  (2)学生自读第二段,想一想:“我”走到彩虹桥上想做什么?(我想拿着水壶走到彩虹桥上为爸爸浇田。)

  3.PPT出示第三段内容,学生齐读。想一想“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做什么?(板书:给妈妈照亮梳头)是啊,多么有爱的场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

  4.PPT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1)想一想“我”把秋千挂在彩虹桥上想什么呢?(哥哥看到彩云)哥哥和我在一起时,这是多么快乐的场景啊!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句子里边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学习积累:荡来荡去。我们仿照着来想一想类似的词语。例如:走来走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

  三、指导书写

  1.呈现“千、成”2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2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千”注意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丿”,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成”注意笔顺第一笔横右上倾斜点,第二笔竖撇,第三笔横折钩从横中线靠下一点的位置起笔,第四笔是斜勾,第五笔这一撇不要忘了,最后一笔是点。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我也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提供范例:

  如:姐姐,你裙边上的蝴蝶结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把它撒向四方,天上不就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2.学生想一想,相互交流练习说。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水壶下雨 给爸爸 浇田

  镜子作月亮 让妈妈 梳头

  秋千作彩云 哥哥 看见

语文教案 篇4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5号介绍较为详细。之后重点说明了小行星的编号和命名:“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一颗小行星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同时,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最后,文章还说明了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还有近地小行星。关于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最后也作了简单介绍。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小行星的存在及存在的位置。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的,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它们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第二部分(第2至第9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小行星的情况。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至第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这一层首先说明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 1801年1月1日被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发现的详细经过,揭开了小行星的发现史。接着在第4自然段中介绍了小行星发现过程当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说明在科学技术还不很发达的时候.小行星的发现是一件比较艰难的工作。最后说明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发现并获得永久编号的超过8000颗。这就是小行星的发现史。

  第二层(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的命名方式。其中,第6自然段又介绍了有趣的“中华”星的命名情况。

  第三层(第7、8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近地小行星的发现情况。

  第四层(第9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

  第三部分(第 10、11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们对“为什么在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而不是一颗大行星呢”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见解,并鼓励我们进一步去更多地了解小行星。

  三、说明重点与说明顺序

  课文围绕小行星,主要谈了两大方面和几个小的方面。两大方面是:①小行星的发现史。②小行星的命名方法。几个小方面有:①小行星的位置。绝大多数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另有4颗近地小行星。②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并由此提出新课题:为什么众多的小行星不是一颗大行星呢?简单介绍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及意义。

  全文从总体上看是逻辑顺序,由总到分。文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每一层次的顺序又不尽相同,在说明小行星的发现史时,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四、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运用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其中最大的1导小行星的直径也只有1000千米”。在列数字的过程当中又使用确数和约数。确数和约数有不同的作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全面、精确的程度,应用确数予以说明,如“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8个天文单位”,其中“2。8个天文单位”准确说明了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应用约数加以说明,如“约在50万颗以上”。确数和约数的合理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

  五、精当的用词

  课文用词精当,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说明第一颗小行星被发现时用了“陌生天体”一词,照应“发现”照应“任何星图上都没有标注”等语。说明它闯入了科学家的视线,闯入了科学研究领域,开启了天文观测的新篇章。

  又如,“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又相继被发现”“相继”一词,既说明了先后顺序,又说明两颗小行星的发现相隔时间之短。

  另有“风采”、“着实”、“杳无音讯”、“雨后春笋”等用得都很精当。

  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建议

  要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学品质,形成适宜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应是:使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用语言暗示、趣事导入或设置富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点拨。要突出学习过程的意义。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像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会在其中蕴藏着可贵的独立性、独创性,才会克服消极被动学习等弊端。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诚心作学生探究问题的伙伴,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挑战书本与权威,敢于发表一己之见。

语文教案 篇5

  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小朋友们,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块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昆虫标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二、看图学文,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2.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标本,他们到哪儿去找昆虫呢?

  三、读准字音,归类读词

  3.小组读。齐读。

  1,学生自读,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正音。

  4.用“采、集、虫”口头扩词。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照笔顺提示,自由练习书空。

  2.重点指导:

  集:

  采: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旧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书空“采”、“采”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假日里,同学们来到了大自然中采集标本多开心呀!谁来说说图上有哪些昆虫?

  2.学生小声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正音。

  3.理解词义。

  ⑴出示蝴蝶标本,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标本,蝴蝶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也非常的漂亮。

  ⑵“蟋蟀”又叫“蛐蛐”,它是怎么叫的?你们知道吗?它的叫声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而是通过翅膀的磨擦产生的。

  ⑶哪些小朋友捉过蜻蜓?它是益虫,能消灭蚊子,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它,不要捕捉它。

  三、诵读韵文

  1.归类读韵文。

  2.齐读,边读边想大自然的美景。

  3.背诵课文,边背边想像。

  四、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牛、蚂、蚁”。

  2.学生照课文提示说笔顺。

  3.记忆字形。

  板书:牛、蚂、蚁

  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已学会本课生字,能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