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4 08: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自己快乐的心情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课前做一件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描述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画的)。

  2、明确交际话题: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快乐,让我们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揭示: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先说说。

  2、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要求:

  ⑴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⑵说出自己的快乐。

  ⑶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达成目标: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三、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1、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2、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台交流。

  3、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五、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板书设计:秋天的快乐

  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说出自己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

  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字难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己查过字典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字典。

  二、查字典。

  1、“厨”字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其含义。

  2、谁能说说该如何查字典啊?(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学生一起完成。

  A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C。

  B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46页。

  C翻到正文第46页,找到chu,接下来就可以查到“厨”字了。

  4、让我们齐读并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5、完成课本第40页的`练习。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积累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

  2、集体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李白。

  3、请学生试说《赠汪伦》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说一说你胖乎乎的小手都为家人做过什么?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重点难点

  1.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2.感受“绿叶的梦”就是作者童年的梦,是作者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绿 叶 的 梦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高粱(lián)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niǎn)磨[mò]、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piáo)做船,荷叶当伞……[句导读:排比句及省略号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令人神往。]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句导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①课文中为什么提到这些儿时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zháo]迷的还是绿叶。[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绿叶是“我”童年时最着迷的玩具。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③“永远”用得好不好?为什么?]除了教我们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sōu)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huì)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④第一、二句话有什么关系?]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⑤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括n)。[句导读:这句话不但列举了“我们”活动的范围,还呈现给读者一片广阔的天地,令人心驰神往。][⑥从“跑遍”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爬大树,钻丛林,嬉(xī)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mì)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⑦这两句话点明了什么?]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tù)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zhuó),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 [⑧这句话又点明了什么?]在旷(kuàn)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pǔ)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yuè zhān)。 [⑨怎样理解“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段导读:绿叶编织着“我们”快乐、悠闲、美好,甚至疯狂的梦。

  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我们常常有意外的发现,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毛栗子、酸枣树的`尖刺儿几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⑩为什么常常受伤,孩子们还要去探险呢?]

  段导读: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背着筐,扛着筢(pá),奔跑着,欢呼着,搂[lōu]树叶,堆成垛(duò),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 从这一系列准确贴切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句导读:由于这些标本凝结着“我们”的汗水和辛劳,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是“我们”的骄傲,所以“我们”视为珍宝。]圆形的、条状的、 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rón)毛的……一一陈列开来。[ 为什么要列举出各种形状的树叶?]

  段导读:秋天的树叶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收获。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 老师为什么这样做?]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qū)痰(tán)止渴;细长的垂柳叶子可解酒毒, 治皮癣(xuǎn);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bò]荷叶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yì)里。 [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段导读:老师让“我们”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与药用价值。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原因,搜集绿叶标本,讲述它的知识和趣闻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活动。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

  一 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许可爱的洋娃娃会陪你度过每一个夜晚;也许威武的机器人会给你带来快乐;也许四驱车会使你着迷……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欢乐。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汇 岗 戒 章 枣 刺 陈 毒 忆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汇拢――汇 结合具体的事物说说“汇拢”是什么意思。

  土岗――岗 查词典,说说什么是“土岗”。

  乐章――章 “章”还能组成哪些词语?和同学交流。

  陈旧――陈 你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词?

  毒药――毒 结合生活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再用“毒”组词。

  记忆――忆 “忆”还能组成哪些词语?

  (3)书写指导。

  ①戒:注意不要丢掉第三笔“竖撇”。 ②陈:注意与“阵”的区别。 ③忆:注意“忄”的笔顺。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比如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等。

  在理解生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词典,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等。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2.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 小结

  1.请学生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

  2.生活中很多人童年的快乐都源于大自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感受作者的绿色童年。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乐园(四)》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认读偏旁相同的字,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读《快乐的泉水》中的一句话,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运用“只要……就……”这样的关联词来写句子;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快乐,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并与他人分享快乐。

  本课教学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快乐驿站”“快乐森林”“快乐泉水”“快乐小五”四个环节,充分利用活泼的形象、生活化的场景等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将始终置身于“快乐”的学习情境中,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马、车、舟”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12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

  3、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快乐,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

  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

  6、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马、车、舟”3个偏旁及含有这3个偏旁的5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马、车、舟”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12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

  3、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快乐,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今天,咱们的老朋友乐乐也来参加咱们语文乐园的旅行了。

  (出现乐乐的音像:大家好!我是乐乐,见到你们真高兴!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次快乐的旅程。说起“快乐”,它可是个怪东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它。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做一个生活在“快乐”中的人。来,

  让咱们首先到“快乐驿站”去看看吧。)

  二、快乐驿站——认一认,读一读

  1、认读生字。(出示:马、车、舟的图像运动到屏幕左方。)

  师:“快乐驿站”里为咱们的旅行准备好了三种交通工具,它们分别是——马、车、舟。(在工具身上出现“马、车、舟”三个字)

  今天咱们的旅行就要借助这三种交通工具啦!你们看,这些交通工具上还有几位小乘客呢!(出示相关三组字以字娃娃形式乘坐在各自的交通工具上依次出现)

  (1)你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

  (2)想和字娃娃交朋友吗?不认识的宇娃娃,咱们可以请拼音来帮帮忙。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学生自由拼读)

  (3)反馈读字卡。

  2、观察发现、探究。

  (1)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感受识记汉字的规律。)

  (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可做一字开花的游戏)(在快乐的马蹄声中来到“快乐森林”)

  三、快乐森林——读一读,想一想

  (茂密的森林背景,各种小动物带出本题六个成语。)

  1、认读词语。

  (1)乐乐:现在咱们来到了“快乐森林”。你们看,可爱的小动物们正在欢迎你们呢!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这些成语交朋友吧。(学生可自读、小组读、与好朋友一起读等等)

  (2)师:你和哪个成语交上了朋友?(请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正音。)

  (3)齐读成语。

  2、观察发现。

  (1)师:如果你想成为这些成语真正的朋友的话.请你再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成语里藏有反义词,感受其中的趣味。)

  (2)擂台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在清脆的汽车汽笛声中来到“快乐泉水”)

  四、快乐泉水——读一读,写一写

  (展示画面:一股清澈的泉水在石洞里缓缓涌动。一位白发老人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

  1、读悟句意。

  (1)师生或生生配合读句子。

  (2)读了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含有“只要……就……”这样的句子,“只要……”决定了后半句“就……”的结果。)

  2、用“只要……就……”说句子。 (请学生试说句子,师生共同评价、指正。)

  3、写句子。(个人写后,请小组同伴评价、指正。)

  4、反馈。 (在悦耳的河水流动声中来到“快乐小屋”)

  五、快乐小屋——读一读

  1、乐乐:今天的一趟旅程下来,有点累了,咱们来读一份快乐报吧。(出示短文《找快乐》,学生自由读短文。)

  2、反馈读:这篇文章很有趣,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3、师: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找到许多快乐。快找找看,看谁找得多,再说给家听一听。(请学生说)

  六、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探究与发现”中的“写一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并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

  1、 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 说说你的发现?(这6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一样。)

  3、 “丝、奋”要写得上长下短,“穿、若”要写得上短下长,“表、集”上下基本相当。

  4、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 集体评议。

  二、我的作品

  1、 说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学生在苹果树上写快乐的事。

  3、 大声朗读你快乐的事。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快乐驿站(图) 认一认,读一读 快乐泉水(图) 读一读,写一写

  快乐森林(图) 读一读,想一想 快乐小屋(图) 读一读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自己快乐的心情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课前做一件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描述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画的)。

  2、明确交际话题: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快乐,让我们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揭示: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先说说。

  2、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要求:

  ⑴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⑵说出自己的快乐。

  ⑶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达成目标: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三、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1、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2、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台交流。

  3、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五、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板书设计:秋天的快乐

  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说出自己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

  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字难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己查过字典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字典。

  二、查字典。

  1、“厨”字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其含义。

  2、谁能说说该如何查字典啊?(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学生一起完成。

  A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C。

  B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46页。

  C翻到正文第46页,找到chu,接下来就可以查到“厨”字了。

  4、让我们齐读并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5、完成课本第40页的`练习。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积累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

  2、集体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李白。

  3、请学生试说《赠汪伦》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说一说你胖乎乎的小手都为家人做过什么?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重点难点

  1.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2.感受“绿叶的梦”就是作者童年的梦,是作者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绿 叶 的 梦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高粱(lián)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niǎn)磨[mò]、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piáo)做船,荷叶当伞……[句导读:排比句及省略号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令人神往。]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句导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①课文中为什么提到这些儿时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zháo]迷的还是绿叶。[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绿叶是“我”童年时最着迷的玩具。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③“永远”用得好不好?为什么?]除了教我们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sōu)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huì)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④第一、二句话有什么关系?]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⑤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括n)。[句导读:这句话不但列举了“我们”活动的范围,还呈现给读者一片广阔的天地,令人心驰神往。][⑥从“跑遍”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爬大树,钻丛林,嬉(xī)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mì)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⑦这两句话点明了什么?]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tù)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zhuó),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 [⑧这句话又点明了什么?]在旷(kuàn)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pǔ)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yuè zhān)。 [⑨怎样理解“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段导读:绿叶编织着“我们”快乐、悠闲、美好,甚至疯狂的梦。

  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我们常常有意外的发现,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毛栗子、酸枣树的`尖刺儿几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⑩为什么常常受伤,孩子们还要去探险呢?]

  段导读: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背着筐,扛着筢(pá),奔跑着,欢呼着,搂[lōu]树叶,堆成垛(duò),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 从这一系列准确贴切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句导读:由于这些标本凝结着“我们”的汗水和辛劳,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是“我们”的骄傲,所以“我们”视为珍宝。]圆形的、条状的、 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rón)毛的……一一陈列开来。[ 为什么要列举出各种形状的树叶?]

  段导读:秋天的树叶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收获。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 老师为什么这样做?]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qū)痰(tán)止渴;细长的垂柳叶子可解酒毒, 治皮癣(xuǎn);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bò]荷叶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yì)里。 [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段导读:老师让“我们”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与药用价值。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原因,搜集绿叶标本,讲述它的知识和趣闻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活动。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

  一 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许可爱的洋娃娃会陪你度过每一个夜晚;也许威武的机器人会给你带来快乐;也许四驱车会使你着迷……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欢乐。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汇 岗 戒 章 枣 刺 陈 毒 忆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汇拢――汇 结合具体的事物说说“汇拢”是什么意思。

  土岗――岗 查词典,说说什么是“土岗”。

  乐章――章 “章”还能组成哪些词语?和同学交流。

  陈旧――陈 你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词?

  毒药――毒 结合生活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再用“毒”组词。

  记忆――忆 “忆”还能组成哪些词语?

  (3)书写指导。

  ①戒:注意不要丢掉第三笔“竖撇”。 ②陈:注意与“阵”的区别。 ③忆:注意“忄”的笔顺。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比如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等。

  在理解生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词典,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等。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2.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 小结

  1.请学生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

  2.生活中很多人童年的快乐都源于大自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感受作者的绿色童年。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乐园(四)》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认读偏旁相同的字,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读《快乐的泉水》中的一句话,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运用“只要……就……”这样的关联词来写句子;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快乐,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并与他人分享快乐。

  本课教学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快乐驿站”“快乐森林”“快乐泉水”“快乐小五”四个环节,充分利用活泼的形象、生活化的场景等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将始终置身于“快乐”的学习情境中,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马、车、舟”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12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

  3、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快乐,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

  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

  6、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马、车、舟”3个偏旁及含有这3个偏旁的5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马、车、舟”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12个汉字,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成语,发现并感受其中反义词的趣味。

  3、初步感受句子的条件关系,学习运用关联词“只要……就……”来写句子。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快乐,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今天,咱们的老朋友乐乐也来参加咱们语文乐园的旅行了。

  (出现乐乐的音像:大家好!我是乐乐,见到你们真高兴!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次快乐的旅程。说起“快乐”,它可是个怪东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它。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做一个生活在“快乐”中的人。来,

  让咱们首先到“快乐驿站”去看看吧。)

  二、快乐驿站——认一认,读一读

  1、认读生字。(出示:马、车、舟的图像运动到屏幕左方。)

  师:“快乐驿站”里为咱们的旅行准备好了三种交通工具,它们分别是——马、车、舟。(在工具身上出现“马、车、舟”三个字)

  今天咱们的旅行就要借助这三种交通工具啦!你们看,这些交通工具上还有几位小乘客呢!(出示相关三组字以字娃娃形式乘坐在各自的交通工具上依次出现)

  (1)你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

  (2)想和字娃娃交朋友吗?不认识的宇娃娃,咱们可以请拼音来帮帮忙。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学生自由拼读)

  (3)反馈读字卡。

  2、观察发现、探究。

  (1)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感受识记汉字的规律。)

  (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可做一字开花的游戏)(在快乐的马蹄声中来到“快乐森林”)

  三、快乐森林——读一读,想一想

  (茂密的森林背景,各种小动物带出本题六个成语。)

  1、认读词语。

  (1)乐乐:现在咱们来到了“快乐森林”。你们看,可爱的小动物们正在欢迎你们呢!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这些成语交朋友吧。(学生可自读、小组读、与好朋友一起读等等)

  (2)师:你和哪个成语交上了朋友?(请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正音。)

  (3)齐读成语。

  2、观察发现。

  (1)师:如果你想成为这些成语真正的朋友的话.请你再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成语里藏有反义词,感受其中的趣味。)

  (2)擂台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在清脆的汽车汽笛声中来到“快乐泉水”)

  四、快乐泉水——读一读,写一写

  (展示画面:一股清澈的泉水在石洞里缓缓涌动。一位白发老人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

  1、读悟句意。

  (1)师生或生生配合读句子。

  (2)读了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含有“只要……就……”这样的句子,“只要……”决定了后半句“就……”的结果。)

  2、用“只要……就……”说句子。 (请学生试说句子,师生共同评价、指正。)

  3、写句子。(个人写后,请小组同伴评价、指正。)

  4、反馈。 (在悦耳的河水流动声中来到“快乐小屋”)

  五、快乐小屋——读一读

  1、乐乐:今天的一趟旅程下来,有点累了,咱们来读一份快乐报吧。(出示短文《找快乐》,学生自由读短文。)

  2、反馈读:这篇文章很有趣,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3、师: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找到许多快乐。快找找看,看谁找得多,再说给家听一听。(请学生说)

  六、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探究与发现”中的“写一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发现同一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占格有所不同;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并把自己快乐的事写在“快乐树”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

  1、 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 说说你的发现?(这6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一样。)

  3、 “丝、奋”要写得上长下短,“穿、若”要写得上短下长,“表、集”上下基本相当。

  4、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 集体评议。

  二、我的作品

  1、 说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学生在苹果树上写快乐的事。

  3、 大声朗读你快乐的事。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快乐驿站(图) 认一认,读一读 快乐泉水(图) 读一读,写一写

  快乐森林(图) 读一读,想一想 快乐小屋(图) 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