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2 08:30: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体会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运用选择好的方式自学。

  (2)运用表格、画简意图、介绍等方式再现住宅的设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想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介绍的电脑带给人类的便利。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请说说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么特点?

  2、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这节课,我们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

  3、板书课题:电脑住宅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同桌自由互相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生字和新词: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4、对课文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解疑。(难点词:风向标、分门别类、集装箱、储存、烹饪、火候等)

  5、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

  6、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住宅的设施的?(周边设施——风向标、入宅、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你的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引导分小组自由读课文,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有哪些奇妙的功能?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5、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注明各部分的神奇之处。

  6、请同学们以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中某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四、想象创作

  1、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2、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家住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得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创造出自己的那份“神奇”。

  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风向标——温度、湿度、风力风向

  门口:密码、主人指令

  电门厅:乐曲电脑判断

  脑会客厅:“集装箱”分门别类提供舒适

  住厨房:教人做菜

  宅卧室:休息状态

  浴室:预约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电脑住宅就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控究的形式,按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我知道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鼓励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如果我是一名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进行交流、讨论。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智能化的教室、学校、商场……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是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在节课的时间里较难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本课的一些问题讲述不够深入,有些环节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用性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②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③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动物夸尾巴》的故事、小品或小快板等,内容为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等,准备上课表演。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由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动物夸尾巴》。主要角色可包括:机灵的猴子、漂亮的松鼠、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兔子、矫健的燕子、威严的老虎等。台词内容:尾巴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可与班内同学一起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设计说明】此为全课的引子,能自然、恰当地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给予配音表演,引入新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三)初涉新课

  看图说话,本文有一幅生动而有趣的图画——长了尾巴的人类。课前可将此图加工复制成放大的彩色图画,课堂上展示此图,会吸引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看到的有趣的地方说出来。

  【设计说明】此环节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进入新课,符合学生心理,易于调动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在学生赏图说画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愿望。

  (四)细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联系前面看图说话的内容,归纳作者想像的人类尾巴的作用与功能。(可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可让各小组将提纲写在胶片或玻璃板上,准备通过投影与其他组交流)

  【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引导学生对文章3、4两段认真细读。进而归纳要点,整理提纲。此过程既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又锻炼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特点。(做得好的组应给予鼓励)

  提纲如下:(供参考)

  (1)表情达意(表示歉意、赞同、友好、爱意等)。

  (2)保健作用(感知温度、丰富的穴位可治疑难病症)。

  (3)带来操作之便。

  2.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怎么会想到让人类长一条尾巴呢?

  (可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找答案,归纳出是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可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发明者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可让学生发言,说说哪些发明创造是受到了生活中的什么启发。如,飞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等)

  (五)课堂讨论

  1.各抒己见

  作者在想像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愿意长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设计说明】课文最后把人类贫困、短寿、行动不便等归罪于没有尾巴,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并希望世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此结论尽管是作者的一个美好心愿,但事实上有好多人并不认同。安排此活动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赞同者,必然会将课内有关尾巴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依据,并结合生活实际作更广阔的想像;不赞同者显然与课文作者的观点相悖,欲使之树立,不得不充分展开想像,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此活动引导得好,将会形成课堂高潮,出现彼此相争的热烈场面。此情此景,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契机。

  附:本环节也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论题可拟为:(1)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2)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辩论要求较高,需广泛的搜集资料,作大量的准备。因此可放在第二课时专题举行)

  2.奇思妙想

  口头作文,以“假如……”为题展开想像,提出新奇的见解,学生活动,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同学在班内讲。

  【设计说明】“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个设想大胆而新奇,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在动物园观赏动物时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超常的设想,不失为一位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学习本文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的矛盾,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想像,以求解决矛盾,人类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假想的实现。因此,此活动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在此学生的想象力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将“假如……”一题写成日记。

语文教案 篇3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 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指导或帮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 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 1 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 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 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1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 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 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

  4 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 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三 揭示主题。

  1 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2 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1 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 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 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教学后记

  1 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当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对托木尔峰景色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

  3.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4.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养成摘抄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做一次旅游,让我们的心灵驰骋在托木尔峰的美景之中,同学们意下如何?先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板书课题:6天山的托木尔峰)。

  二、交流关于托木尔峰的资料。

  1.听老师读课文后信息窗里的内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托木尔峰的印象。

  三、录像展示托木尔峰景观。

  1.学生观看课件。

  2.谈谈观后的感受。老师相机板书:奇特、壮观。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

  托尔峰衬姿且耐旱莲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字。

  3.给形近字组词。

  峰()姿()旱()且()

  蜂()资()早()县()

  4.学写生字。

  (1)看投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2.说说托木尔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奇特、壮观、千姿百态)

  二、细读课文,体会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课文里哪些语句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奇特”“壮观”与“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下列语句:

  ①托木尔峰上空,终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都下雪。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

  ②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

  ③走上冰面,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2.说说哪些词语体现了托木尔峰的奇特与壮观?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云雾缭绕、银色的巨塔、千姿百态的冰、潺潺的流水)

  3.想象这些句子描绘的美景,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读己的理解。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习积累。

  1.这课文语言优美,语句形象生动,是一写景的佳作。你读完这课文后喜欢哪些语句呢?

  2.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语句。

  3.有感情地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4.学生摘抄好词佳句。

  5.交流。

  四、个性表达。

  默读课文,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托木尔峰”为题写一段话,介绍托木尔峰的动物、植物、特产等。

  五、作业。

  把托木尔峰的美景向爸爸妈妈介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出示三个名字:陈丹 赵小艺 宋涛)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指两人领读后齐读)谁还想读、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4、咱们班谁姓这个姓(出示陈)赵呢?、有姓宋吗?涛,谁能给他找个朋友?艺:找朋友 ……

  5、我们再来轻轻地喊他们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学和这几个孩子有关的故事,愿意读读课文吗?你打算怎么读呢?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8、课件出示找找说说:第一行字是我们刚学的字,下一行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还能组成哪些新的词语?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0、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是小评委了,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等一会要评评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板书:飘着的旗子〕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1、那咱们读了课文,想不想练习写字,课件出示“艺、丝”。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课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打开书看看68页的田字格,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看看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怎么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使其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诗词五首》,都是唐、宋两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五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二、扫除生字障碍

  寥liao 霄xiao 戟ji 蕲qi 浣huan三、学习《渡荆门送别》

  1、教师朗读或听录音

  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3、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4、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5、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6、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7、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8、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秋词》

  1、指名朗读

  2、中国古代咏秋之作很多,但大多是以悲秋为其基调。这首《秋词》有没有悲秋之意?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分析。——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自古人们是逢秋悲寂寞,而作者却认为秋日比明媚美丽、万物意新的春天更美好。开头便奠定了乐观明快的风格。第三句描写的豪迈高旷的图画,写鹤的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其实也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所以第四句就和白鹤一样直达碧霄了。因此无悲秋之意。

  3、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怀?——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怀。

  4、写出字面上有“秋”字的诗词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天凉似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8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1

语文教案02-21

语文教案02-21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