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和心灵。把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们注重释放的结果,但我们更应该重视释放的过程。聊天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他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
二、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作到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点:
1、激发联想,广开言路,展现难忘的回忆。
2、注重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垫情感。
1、师: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见到我高兴吗?来点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开心的笑脸。
3、师:从大家的掌声中我读出了你们的热情,从开心的笑脸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兴。(贴上笑脸图)
人呀,往往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神情就做表情。(板书;表情)其实说到表情,它是非常丰富的。你们知道除了喜之外,还有那哪些表情呢?
(二)游戏表演、观察叙述。
1、师:这样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暂时不说出来,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要请我们班的同学上来表演一个表情。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猜出的理由好吗?告诉你,表演逼真是本领,说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细观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师适时指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指名4人表演)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两边洌开,露出洁白的牙齿,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眯成一条缝。
3、师根据学生的表演适时贴上喜、怒、哀、乐、晕、烦、害羞、怕等图片
(三)以点带面、广开言路。
1、师从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表情丰富多彩,难怪有人把我们的脸说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实一种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种心情。就拿“哭”来说吧,(出示哀图)当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时,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呢?
2、生说: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泪流满面 、悲痛欲绝、嚎啕大哭、黯然落泪等。
3、师:众多成语都说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们能联系事情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哭吗?
4、生根据图片猜测,师适时板书。(委屈、伤心、感动、后悔、高兴)
5、过度:
是呀,当我们看到这些字眼时,我们也不禁想到自己。谁没有哭过呢/从我们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随我们成长。虽然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女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她们常用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哭的故事,不过我要同学们把自己哭的经历详细地说出来,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好吗?先闭上眼睛好好回忆,然后来说咱们老百姓的故事。
6、生说,师指导。重点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发散话题 真情记录。
1、师:哭声伴随成长,哭声记录回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有哭,还有笑,有怒有烦、有爱有恨。每种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要细心才能读懂。今天我们就用我们的妙笔来描绘这些故事,好吗?(板书:背后的故事)
2、出示要求:习作五:联系表情,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由自己定。
3、拟题指导。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同学们,老师也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也拟了一些题,。请同学们那出我的纸,背面有一些题目。认真读读,也许能一些启发。
4、给自己的拟一个好题目,准备开始习作。老师希望同学在时能够作到:一言不发、一心一意、一气呵成。可以作到吗?
5、生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6、: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经历的见证。同学们当我们在难忘的回忆中发现我们已经成长时,文章便是我们的记载。今天这节课希望留的是你我的情谊,也是我们难忘的回忆。
附:板书
习作五 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伤心
喜 哭 后悔
感动
怒 哀 乐 烦 高兴
怕 晕 羞 愁
语文教案 篇2
2.草船借箭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具: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
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
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
(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
(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为线索,抓住有关句子边读边议:周瑜怎样步步紧逼,故意为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将计就计,成竹在胸的?
(3)对话朗读训练,
(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
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
五.填空:因为周瑜( )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 )诸葛亮;诸葛亮( )答应( )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 ) 的人。
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作业本1、2题
板书: 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
(1—2) (3—5) (6~9) (10)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
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
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
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
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
1.理解“神机妙算”
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
四、导学法,探究讨论。
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
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
(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
(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
“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
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
(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
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五、扩展探究,加深认识。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
六、简要复述课文。
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
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 ),鲁肃( ),曹操( );还利用( )( )天气和( )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 )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 )又( )的人。
作业:作业本3、5、6题
板书: 知天时:大雾
草船借箭 识人心:周瑜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懂地理:顺风顺水
资料提供者:张欢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六、总结课堂,完善板书
哈
尔
威
船
长
舍己为人威严
大义凛然果断
忠于职守......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
(《铁达尼号》音乐响起)
(反思: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对于类似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种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我想,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所以,我确定了研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我猜想,编者的意图也不过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容易产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热血男儿,而现在的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说容易,做却真的很难。试想,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他人脱险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没理由通过四十分钟的这一堂语文课,就硬逼着孩子们全部将思想化为行动。我定位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是:感受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本来,拓展环节,我还想把学生的视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如非典时期的白衣战士;衡阳11*3事件中在烈火中永生的消防战士,等)还有勇斗邪恶等。让孩子们在感受英雄群像的同时,震撼心灵,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与渺小在震撼后进行对话......但时间没来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标对不对。
曾记得张艳春老师推荐给我一句话: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更深。目前灵气不足的我是因为缺乏一种底气,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还须大力增加底蕴,用什么来充实?只有靠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了。庆幸的是,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白鹤小学,我不会让自己倦怠。)
(反思:下面是有效作业设计的尝试。)
七、课件出示作业
1、爱读书的你,提前阅读第22课《丰碑》吧,课文将让你的心怀再次涌动无穷的敬意......
2、爱说故事的你,回家后把《诺曼底遇难记》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3、爱写作的你,此时的心儿一定很不平静吧,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