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1、懂得赞美的重要,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3、真诚地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褒扬别人。
教学重点:说话时态度要诚恳,要注意分寸,不说奉承话。
教学准备:
1、做幻灯片,创设情境。
2、了解班集体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3、收集英雄人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1921年付出1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人们感到不可理解: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值得花这么多钱?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最值钱的`本领。板书:学会赞美
(二)、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老师: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师: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投影显示做好的饭菜)
学生:妈妈,你辛苦了!
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态度 ----真诚
师:还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学生:妈妈,你做的菜比宾馆的名厨做的菜还要香,你太伟大了!
师:对他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板书:语言-----恰当
师:谁能更上一层楼?
生回答(略)
板书:内容----具体
评议:你认为他成功在哪里?
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 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5、大组交流。
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板书设计】
21 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雪中 鹅毛般 一会儿 积雪压枝
雪后 景美 人欢
联想:瑞雪兆丰年
语文教案 篇4
一、课文分析:
《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文中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均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希望以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为文中的情感所打动,那么无论读多少遍,学生也不会真正地朗读出感情,更不能理解文中抒情的作用。对于文中各类象征形象的理解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习本课的关键就在于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
我结合学生平时的阅读内容和习惯简单分析一下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将之归纳为三点:
一、文章中狂飙突进的语言风格不是现在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抒情。
二、学生无法理解屈原近乎疯狂的抒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刺激了屈原。
三、学生与郭沫若之间的时代隔阂过深,无法理解文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才能有效地打动学生。我们可以从把握诗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课的情感基调,再通过对局部字句的品读,把握具体语段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学本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戏剧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了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国一步步走向黑暗时的痛苦,再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在此过程中以指导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出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指导,体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2、通过学生朗读,结合老师指导,理解文中各个意象的象征含义。
3、结合背景材料,感悟作者通过屈原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目标1
重点:目标2
四、教学准备:
屈原《怀沙》、《天问》、《渔父》、《离骚》节选,背景材料
预习作业:细读全文,归纳一下本文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并根据抒情主人公对其的不同态度将之分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位诗人面对眼前的世界,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国,感到迷惑不解。这个曾经强大的祖国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败落,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无人理会,最终向这个世界发出一系列疑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节选,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请大家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一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情。这一声呐喊,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最终又一次在1942年重庆上轰响,震撼着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内心,而其中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雷电颂》。
2、检查预习,感知文意。
①课文预习提示中的“独白”一词指什么?(心理描写,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②在本文中,主人公是借助一系列自然现象及不同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那么文中究竟出现了哪些形象,依据屈原的不同态度,大家觉得可以将之分为几类?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归纳:风、雷、电(呼唤它们摧毁眼前的黑暗)、洞庭湖、长江、东海、小岛(渴望走入它们的世界)、土偶木梗(愤怒地指责、控诉)
③总结文中的情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顽强战斗精神。
3、朗读指导
过渡语:屈原是怎样的人?或许你有已经有了答案,可是今天,我们要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屈原,让我们通过朗读,赋予文字以生命,点燃心中的激情,荡涤心中的尘埃……
①语气,感受文中的主要情感倾向。
语气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体会人物情感的途径。下面这几个句子,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为什么?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⑵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东君?
(学生活动,依据提示,明确朗读的语气,再朗读,先个别读,再齐读)
提示:
⑴结合上下文及对戏剧内容的介绍,感受屈原所处的时代的黑暗。对照《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全体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哪能够以干净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的诗句,思考屈原呼唤风的原因。(对现实黑暗的愤恨,表达自己不屈的意志)屈原对于风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期盼、颂扬)屈原还对文中的哪些意象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风雷电)
⑵屈原对于剧中众神的情感又是什么样的?(对他们的蔑视与批判)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批判他们的原因是什么?(无能、愚昧)补充戏剧中的郑袖勾结张仪出卖国家利益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张仪选派中原的美女,而楚怀王偏听偏信,根本不听屈原的辩解。再对照《离骚》中对世人的描写“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译文“大家都竞争着在以酒食为征逐,贪财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满足。大家都宽恕着自己而猜忌别人,大家都在斗着心机而互相嫉妒”)。说说剧中的众神是什么人的化身?(就是楚国贵族的写照,也代表历自私短视、昏庸无道的统治者,是黑暗势力的化身)
⑶面对这些统治者屈原屈服了吗?他凭借什么与之斗争?(风雷电)于是自然界的风雷电就有新的含义,是什么?(与黑暗世界抗争,改变黑暗世界的力量)风雷电都在呼唤光明,创造光明,而光明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屈原也渴望自己来到长江、东海及无名的小岛,这里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化身,这里是光明、自由的。
总结:这种用某种具体的事物表达特殊含义的手法,叫做象征。作者在这里用风雷电象征对光明的渴望以及与黑暗世界的抗争。
拓展:从文章中任选一句话,揣摩语气,朗读评析。
②语调,把握情感的变化。
语调主要包括抑扬顿挫(下降、上升、停顿、转折。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与轻重缓急两种情况,这是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请大家朗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出语调的变化。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提示:
⑴语调下降、上升、停顿与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是相对应的,在这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屈原的情感起伏了吗?找出文中情感与主体内容不相同的语句。(“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⑵语调的轻重缓重与情感的激烈与平静相对应,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现情感最激烈的语句。(“你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避开”)
(学生活动:先齐读,指导后自读,再由个别学生先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齐读)
总结:作者在这里用第二人称来呼唤风雷电,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呼告)通过这种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面对强大的黑暗力量,屈原知道双方力量的悬殊,但他依然表现出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这里情感的变化正是他精神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文中表现出什么精神。
4、体会精神。
①对照屈原的诗句,感受本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
朗诵《怀沙》片段:“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译文: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模!)感受其中的精神,对照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②屈原是不可能写出《雷电颂》这样的作品的.,郭沫若之所以创造出这样的作品,与当时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补充背景:1941年祖国山川正遭日寇践踏,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人民流离……而同时,“皖南事变”的血腥,窒息着国统区每颗进步心灵,愤怒了华夏每一个正直的灵魂……
郭沫若在原先的构想中,是要把《屈原》写成一部时间跨度达成20年的作品,其间屈原的命运也几经沉浮,最终在国家遭遇毁灭性打击后自杀殉国。但在这部作品中,时间被浓缩为一天,屈原也奔向汉北,与当地人民一起抵抗秦军的侵略。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甚至要改变历史人物的结局?
选择一段情感比较强烈一点的,齐读体会(预设第8段)
朗读设计:学生读——教师指导——领读7段学生跟读8段
情感激发: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你,你眼望着奸臣当道,祖国即将毁灭,大殿外雷声轰鸣,狂风大作,闪电霍霍……读8节
5、拓展练习:
本文在写作上多用象征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同时接合了呼告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多用第二人称直呼文中的人或物,以增强情感及感染力。请大家模仿文中的写法,对自然界的事物写一段相关的描写。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区的陈隽老师开设了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之所以称之为成功,是因为在这节课上,陈老师极其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陈老师的视频请见我仔细分析了全课的主要内容,我觉得陈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执着于分析各种意象的象征含义,而是启发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即可。他在朗读中,没有过多地强调朗读的技巧,而是强调了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我们可以发现,他所选择的两组朗读的例句,以训练语调、语气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本文中情感的变化。这两个训练内容,学生容易掌握,而也突出了本课朗读的核心内容。因为通过这两段朗读的练习,也就将文本的主题明确了出来,再结合时代背景,学生也就能够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精神。可以说,体现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6
【作者及背景】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话中可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这种不怕时人耻笑,敢于反抗流俗不良风气,批驳错误观点,建立新的师道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关于题目】
“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是议论体裁的一种。
“师说”——即“说师”,解释为“说说(议议)有关老师的问题”。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特色讲解】
1、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本文第二段写得很精彩,运用的三组对比:
(1)纵比:古之圣人才智多,犹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而耻学于师。
(2)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大遗。
(3)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通过这三组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而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引用论证,无可辩驳。本文第三段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比前文笼统的`说“古之圣人”更加可信,而且用封建社会的圣人证明“学必有师”“有道即师”,这就把论敌置于无可争辩的地步。
3、看似闲笔,实为论据。本文最后一段,寥寥数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说明写作缘起,实际上远非如此,韩愈是借对李蟠的夸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来再一次证明“学必有师”的重要性。
4、语言表达,气势飞动。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益:更。辄:就。犯:冒犯。
B.暇:空闲。挈挈:孤独。而东:到东边去。
C.仆:我。恒:常。幸:庆幸。
D.被:披。已:已经。吾子:我的儿子。
2。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
B.愈以是得狂名。
C.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D.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3.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答案讲解】
1。D2。AB3。A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7
语文教案11-28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