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熟读精思教案

熟读精思教案

时间:2024-03-20 07:00: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熟读精思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熟读精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熟读精思教案

熟读精思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会读书吗?平时你是怎样读书的?大家来交流一下。

  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都很有道理,其实古人有许多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读书千启遍,其义自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板题:熟读精思

  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

  2、出示简要提示

  《熟读精思》是宋代的朱熹写的简介朱熹

  3、释题:

  通过读课题,你认为朱熹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是什么?(熟读精思)

  熟读的意思是什么?

  精思的意思是什么?

  4、那怎样才能做到熟读精思呢?课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请看认知与探究。

  知识性问题(就是要求做到“熟读”)

  探究性问题(就是要求做到“精思”)

  5、学生自学

  6、检查验收

  看同学们深得朱子的真传,读的很热烈,那是不是达到熟的程度了,我来考考同学们。

  ①请读准这些字音

  ②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③最后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课文读得熟。

  二、合作互动

  第一道难关已被我们攻破,熟读已经完成,下一个山头是精思,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下面请组长带领自己的团队,齐心协力攻克探究性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精思精思,不仅要思而且还要精,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看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到底哪个小组思得精思得深,我们拭目以待,以这五个句子为试金石,看哪个小组抢答的次数多,说得准。

  3、小组汇报①

  4、小组汇报问题②

  学生汇报师板书:

  准备:整顿几案正身体

  熟读精思熟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精思:心到、眼到、口到

  三、导学归纳:

  生归纳: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哪?请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做好准备,熟读精思,如果我们把这种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就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融会贯通,熟读成诵

  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方法讲的头头是道,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老师想眼见为实,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咱们设立了一个读书

  擂台赛,同学们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延伸

熟读精思教案2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些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2同桌交流,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不是比喻句。

  3全班交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和这一类用了“像”和“好像”却不是比喻句的句子特点:比喻句一般除了有“像”、“好像”之外,还把一种事物比作了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不同类,但是有相似之处;而题目中的句子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

  4出示一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5火眼金睛:出示一段话,这段话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了“像”或“好像”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比喻句。

  6拓展:四人小组分别举出两句是比喻句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在全班交流。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句子,分组读,抽读,比赛读。

  2学生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的理解,相互补充。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学生自主积累感受较深的句子。

  4请班上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谈读书体会,并赠送读书名言,激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5学生自由说说读书计划。

  三、互动平台

  1学生自读对话,分角色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结合平时的阅读实践谈谈自己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明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四、综合性学习

  1全班齐唱校歌(或投影学校生活的'相关照片),勾起美好回忆,激发表达欲望,提示开展“回顾与展望”活动的主题。

  2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对老师的感激、对同学的友情等。

  3根据各自的计划和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分头准备。

  4“回顾与展望”展示会:由中队长或某几个同学主持,事先对各组节目作统计和排序,并作简单的串接,稍作场景布置,还可邀请班主任、辅导员、相关任课教师参加,把这次活动开展成十分有纪念意义的话别会。

  五、习作百花园

  1激趣引入。“小鸟长大了,飞出鸟巢;我们毕业了,告别母校。”小学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回忆,即将跨入中学的校园,中学生活又是那样令人心驰神往,相信大家都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快行动起来,用我口表我心、我笔抒我情吧!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不论是回忆小学生活,还是憧憬中学生活,或是对谁写心里话,应该都要与学校生活有关;而且是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或真情实感。

  3学生独立思考:立意、选材、构思、拟提纲等。

  4不同类型的选择交流,老师引导点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构思。

  5学生试写;修改习作。

  (1)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2)示范修改:学生朗读,全班同学对照习作认真评议。

  (3)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四人一组相互修改。

  (4)每组推荐一篇佳作或片断全班交流。

  6誊写作文,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谈话引入:我们在“互动平台”中已认真讨论并交流了“个性化阅读”的意义、方法,知道阅读一定要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同学们是不是真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呢?我们一块儿再来尝试尝试吧!

  2学生自读《播种希望的日子》,一边用心读,一边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3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大家相互评议,对有独特见解的给予肯定。

  4师生共同总结对个性化阅读的体验。

熟读精思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读书名言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

  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快乐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突破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师:

  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与书成了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

  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3.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4.学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后四句老师没有注上作者,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吗?

  对,是朱熹所言。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其读书方法。(循序渐进、多读熟读、质疑精思)

  5.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运用朱熹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他的文章《熟读精思》,看看他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读书方法的。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基础,运用名言导入新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其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朱熹的言行初步接触可引发他们的探究欲,鼓励他们利用名言所指点的方法学习下文。)

  二、了解作者,简释课题。

  1.大家了解朱熹这个人吗?,谁来介绍一下朱熹的生平事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他还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童蒙须知》等多种。本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

  2.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

  (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

  3.预习时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解决了吗?

  (学生提出问题,对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可相互帮助解决,对重点问题如熟读的好处,怎样做到精思等教师引导学生一会儿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解决。)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解疑。(解决从课题产生的一些疑问,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

  2.交流疑难及解决办法。

  (学习古文与现代文不同,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等……)

  3.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试着读好停顿。

  4.指名朗读,教师根据读的情况指导读好停顿。

  (1)确定文中多音字及通假字的读音。

  “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读一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2)难读之句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反复读读才能读好停顿。

  (3)第一段停顿示例。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5.教师范读或教读。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达到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古文学习上也不例外。本环节旨在唤起学生主人公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疑难处点拨,困惑之时引领。朱熹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学会思考,同时把古文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理解和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再次借助注释等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试着说说全文大意。

  2.指名说说文章大意。

  3.师生交流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3)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作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要让学生通过读感知文言文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4.齐读课文,读出味,读出情。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这也是在实践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读书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从有疑到释疑再到无疑的这一学习过程也是熟读精思的过程。)

  五、熟读精思,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解决重点疑问。)

  1.学生静心默读,思考:

  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习惯,熟读,精思)

  或问文章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学生交流并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卢梭……)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

  5.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6.练习背诵。再读课文,读出情,悟出理,然后自由背诵第二、三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在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熟读精思的具体内容,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领悟文章给人的深刻启示。在学习分析过程中,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点拨疏导。通过再学习、再思考、再交流及教师的引导总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会得到升华和提高,朗读时更能读出情,读出味,悟出理,从而达到本文的学习目的。)

【熟读精思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09-26

《静夜思》教学反思(精)07-09

静夜思的教案11-02

静夜思教案11-20

《静夜思》教案01-22

《静夜思》的教案03-31

静夜思教案范文07-12

《静夜思》教案精品10-21

《静夜思》音乐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