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并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与同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和累积词语的兴趣。
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引入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那么回家后,你们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秋天,随意想象。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课文讲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很高兴,想着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小松鼠没能看见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叙事文章都会将“过程”作为重点,但本课文却将过程略写而详细叙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对这件事的思考。
“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也是小松鼠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个结尾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动脑筋,多看多想多问,才会解决问题,并也会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理念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
2、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松鼠及鼹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学生:花生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可爱的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吗?并标然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你能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的插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体会小松鼠对花生这种果实的喜爱和盼望。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重点强调“每天”一词。
(2)“结”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吗?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齐读本段。
4.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它找到花生了吗?
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你能读听吗?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出示插图2)
师: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你们能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齐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学生戴头饰)
(五)拓展延伸
谁还知到在我们吃的事物中还有那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六):通过学习这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七)作业: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松鼠为了感谢你们帮他找到了花生,它悄悄地在你们的课桌里放了几颗可爱的花生,快快把它们找出来,自已先读读花生的名字叫什么,再读给你的同伴听。
老师这里也有几颗可爱的花生,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卡片和字卡)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小组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3.汇报。
4.边浏览课文,边圈出课后要求认的生字,圈好之后给同桌同学听。
5.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巩固生字。
6.指导书写:“吃”字右半部不是气;“每”的笔顺;“已”字的最后一笔要出头,但不封口。
7.认识多音字,并从学过的课文里找出几个这样的字。
(三)词语超市(课后习题“自选词语”)
(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
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
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此课时教学,我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课前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
(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4)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
四、拓展延伸
导语: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还想剥吗?
毕淑敏简介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语文教案 篇5
: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内容。既有词句的学习,又有精美语言材料的积累,还安排有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根据单元学习专题,加强了整合。通过这些练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内容。既有词句的学习,又有精美语言材料的积累,还安排有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根据单元学习专题,加强了整合。通过这些练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巩固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比较表示“看”和“说”的词语,培养辨识近义词语的能力;通过叠词训练,使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2.通过“读句子,说体会”,培养学生[于 FFKJ.Net]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能力。
3.通过读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葡萄叶的梦》,体会葡萄叶的美好愿望。
5.通过学习“指南针”栏目,掌握转述的方法。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转述的方式,说话、写话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一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词语真有趣)
1.(出示词语课件。)自由读,仔细观察,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特点。(是近义词;意思和用法有所不同。)
3.小组交流:查字典、词典区分词语意思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
4.造句:请选择你喜欢的表示“看”或“说”的不同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读一读,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1.(出示词语幻灯。)自由读,读准词语,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特点:AABC形的叠词。
3.举一反三: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闪闪发光 熊熊大火 恋恋不舍
心心相印 炯炯有神 彬彬有礼
四、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读准句子。
2.同学间互相说说句子的特点。(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3.加强练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
(1)街道上的人真多, 。
街道上的人真多, 。
街道上的人真多, 。
(2)这儿真静, 。
这儿真静, 。
这儿真静, 。
五、学习“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诗句的意思。
3.讨论交流古诗的意思,教师点拨。
4.同桌互背,分组背,指名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预习之后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指南针”“能说会道”。
一、复习引入
检查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阅读平台”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画画不会读的字词。
2.同桌互读,纠正错音。
3.默读,出示学习提纲。
(1)共几个小节?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写这些内容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葡萄叶的梦是什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4.小组自主交流学习后,推选代表汇报。
5.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三、学习“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中的内容,借助泡泡框提示,思考:
(1)什么是转述?
(2)怎样才能简要而清楚地转述别人的话?
2.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学习“能说会道”
1.引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了,同学们一定有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吧!你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呢?看谁说得最有特色,说得最好。
2.个人准备。
回忆寒假生活,确定表达内容,想一想印象最深的情景,打个腹稿作准备。
3.小组交流。
要求:(1)说的同学要把最精彩、最欢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2)听的同学要听清话中的要点,为转述作准备。
4.全班交流:推选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5.评一评“转述之星”。
注意:(1)从转述的角度,转述时是否抓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2)语言表达是否连贯。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上的“转述之星”。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小作家。希努力。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指名读题目,思考:题目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想寒假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
(2)想想怎样才能把最精彩、最欢乐、最受感动的事情写得具体、生动。
(3)尽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4.学生动手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一、明确要求
出示评改要求与重点,如:
1.语句是否通顺、清楚?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写出欢乐、精彩,写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改
根据老师批阅的意见,自己边读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三、互评互改
一般两人一组,自己找同伴,互相点评与修改。
四、全班交流
1.采用自荐、学生推荐、教师推荐等方式,展示优秀习作或典型片断、语句,师生适当点评。
2.选定几个片断和一两习作为例子,对语句、内容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评议中注意保护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自尊心,多发现其闪光点。
五、举办展览
对自己的优秀习作进行、抄正,准备参加展览。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7
语文教案11-28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