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优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幽默语句的含义,朗读课文,读出幽默感。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导游怎样以热情幽默的语言解除异国游客旅途中的不快,从而使他们游兴大发的经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幽默语言与事物的关联以及带来的效果。
教学准备:人物对话的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美国旅行团”
学生齐读课题,解释“旅行团”。
二、学习基础知识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3.教师补充。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幽默情境。
1.举例讲一讲什么是幽默。
2.找学生讲一个最具幽默的小故事。
3.抓住故事的某一幽默点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学习课文。
1.分四个自然段。
А、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内容。
梅雨季节——黄梅雨的季节,也叫霉雨。
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幸运——好的运气,出乎意料的好机会。
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他人的意愿。
风趣——幽默或诙谐的趣味。(多指话或文章)
В、导游幽默语言的内容,共两句话。
(a)人坐在车里,外面下雨也浇不着。
(b)阳光却可以透过玻璃照射进来。
(C)因而你们从美国带来的雨被隔在窗外,而阳光却隔不住,表达了对异域游客的热烈欢迎。
С、第二件事是一位老太太游玩时裙子被划破的情景。
(a)武夷山在祖国的那个地方?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小叶长椭圆形,果实有刺。
(b)老太太的心情怎样?还有游兴吗?为什么?
(C)哪个词表达了老太太不好的心情?(泄气)
D、写导游以幽默的语言使老太太恢复了游兴。
(a)注意提示语的位置。
(b)幽默语言的效果。
(c)双引号的作用。“愁云”
(d)结合文中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疾风——猛烈的风。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文中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幽默吗?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可以认为不够幽默,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好,展开争论,各抒己见,旁征左引。)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好吗?你能改一下吗?(展开争论,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只要理由能说服别人,有说服力就好。通过分析争论,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用最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文章的中心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读写下列生字。
参观 划破 善解人意 和颜悦色
旅游 扫兴 幸运 泄气 匆忙 车厢
二、扩词练习。
三、读课文,讲自己知道的幽默故事。
四、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导游,你想怎样做?表演一下。
1.自己假定时间、地点、游客状况、可能遇到哪些问题等。
2.可组织几名同学分别扮成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3.可先写成剧本,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生字,一音、四字、一词。
2、续写这则幽默。
六、板书设计:
美国旅游团
扫兴 梅雨季节
游客 导游 善解人意
幸运 风趣幽默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 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诵读,体会诗歌的 情景,意蕴和诗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
1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 会议—()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 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啦!”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2个生字,其中有多音字“长”。会读8个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了”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看图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想一想,当客人到你家时,你是怎样欢迎客人呢?学生说说
我们看课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
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声音响亮,词连读,读出句子间的停顿,边读边评价。
四、了解课文内容
1、叔叔、阿姨、丁丁到我家我是怎样做的?
2、这说明我怎样?
3、讨论:
为什么爸爸、妈妈齐夸奖:咱们的孩子长大了?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4、读一读课文
5、背课文
五、学习生字
1、读词语
客人水果马上长大爸爸妈妈夸奖
2、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词,再读一读
3、出示生字
长(chángzhǎng)这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会写。
丁字形记起来非常好记,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写生字
5、说说你在写生字时遇到什么困难?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我你喜欢吗?我们也要做懂事的孩子。
教学反思:
学生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会使用文明用语,产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2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客人到我家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生朗读课文
3、评价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
2、小组内说一说,说出你的记字方法。
3、汇报
重点指导:马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书空,描红。
4、学生书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朗读生字卡片
3、做语文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精选最新赞美老师的名言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