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07:34: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思乡之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思乡是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上的诗句中,诗人运用“归雁”“夕阳”“明月”等意象来抒发思乡之情,除了这些,还有那些意象也可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通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来品味“永不消逝的乡愁”。(板书)

  二、了解诗人(4个人读)

  (ppt展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孙浩)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作此诗。(范钰堃)

  三、初步感知

  1、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春夜洛城闻笛》的朗诵视频,同学们用心聆听,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听出了什么?(学生用一句话回答:两个学生回答)

  2、好。带着这种浓浓地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在下面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之间互相纠正朗读的不足,读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现在开始。(老师走下讲台给学生朗读地指点)

  3、提问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高瑜朗诵,唐玉萍点评;潘明聪朗诵,任广义点评)

  师:他们朗诵得好不好

  生:好

  师:朗诵的过程中要求声音响亮、发音标准、感情充沛。

  师:接下来,有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朗诵。谁来尝试一下(学生举手,情绪要高涨),看来同学们的情绪都很高涨!(赵表情特写)!

  师:好!有请才女赵子晴!(赵朗诵)赵子晴朗诵得好不好?

  生:好(生齐说)

  师:还有谁想尝试?(学生举手,情绪依然高涨)

  师:好!有请乖乖女

  师:朗诵得如何?

  生:善哉!(生齐说并点头)

  师;还有尝试的吗?

  师:有请“朗诵小达人”袁逢阳

  师:朗诵得又如何?

  生:善哉!妙哉!(有善哉还有妙哉)(再来一遍)

  师: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歌(要求:声音响亮、发音标准、情感充沛)(老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参考书下的注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这首诗,四人为一组,一人执笔,将讨论的结果写到一张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现在开始!(老师走下将来给予学生指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好!请坐!还有谁?好,你来说、、、、、、

  师:每个小组的描绘都非常精彩,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描绘。(老师读,学生跟读)

  五、赏析探究

  师: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那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1、首先,我们来赏析第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作者听到了什么?(生:笛声),通过这句诗,我们能不能判断出笛声所传递的情感?(生:我们暂时还不确定)

  2、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生1:

  生2:

  师:在概括一下

  生3:笛声传播地很远

  师:非常好

  师:笛声传播地很远

  师:诗中那个字表现出笛声传播地很远。

  生:满

  师:当时的洛城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地域广阔,那么笛声能不能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生:不能),所以,这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是?(生:夸张)到这,我们能不能确定笛声所传递的情感?(生:不能)

  师:继续看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通过这一句,我们能不能确定笛声所传递的情感?(生:能)为什么?(生:听到的笛声是《折杨柳》,这是一首叙述离别之情的乐曲)

  补充一下折杨柳的知识:杜甫的“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一方面写出了离愁别绪,另一方面,暗含习俗:临别折柳相赠,取“留”之意。

  师:听着如此忧伤的笛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齐读: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让我们带着深沉的情感再来朗诵这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情”,好,让我们一同再来朗诵这首诗歌。

  师:这么好的诗歌,应不应该背诵下来。(生:应该)

  师:在下面背诵这首诗歌。

  六、拓展延伸

  1、学生说乡愁,乡愁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同学们,思乡之情不是古人专有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涯海角,都无法阻隔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视频)(学生随读起来)

  3、何为“乡愁”(生:因思念家乡产生的忧愁)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11-22

《春》教学设计11-11

春教学设计07-03

《春》优秀教学设计02-18

语文《春》教学设计04-06

阁夜教学设计06-27

《春》教学设计15篇11-25

《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22

《春》教学设计(15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