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一:美丽的家
活动目标:
1、 解自己的家,和小区周围的环境。
2、 能大胆的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活动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大中型积木、辅助材料、积塑玩具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家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的家和周围的环境。
3、引导幼儿将自己想到的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大部分小朋友的家都住在方庄或附近,对这里的环境也比较了解,对一些公共场所都知道。如:街心公园、家乐福、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楼等。
2、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画的形式表现;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木来搭建;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塑玩具搭小区里的人和汽车、花坛等;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益智区的木制拼图搭家里的东西等等。想的非常多。
3、幼儿自选活动区进行活动,在活动区中将自己想到的小区环境表达出来。刘浩一、李浩展、魏金、袁智鑫用大型积木搭出了方庄小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并和积塑区的小朋友进行合作,给小区的模型中丰富了小人和汽车等。
4、幼儿在参观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同伴较好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肯定。幼儿能从同伴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并纷纷表示要在明天继续这个活动。
教育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对小区环境的了解。在语言表达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比以前完整多了,这可能是由于比较熟悉的缘故。在活动中,有大约1/2的孩子选择参加了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方法比较多,但赴诸于活动时就比较简单了。幼儿在活动中有了合作的意识,但模仿性还是较强,有的孩子一看见别人的活动也会放下自己
2、手里的活动去参与别人的活动。应在后面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
活动二: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2. 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制作。。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父母的辛苦之处。
2、引导幼儿讨论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什么礼物。幼儿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孩子们在讨论时都表示自己的爸爸、妈妈非常好,非常爱自己。但只有一部分幼儿能说出爸爸、妈妈怎样辛苦,对父母的工作也比较了解。
2、有的幼儿说戏爸爸、妈妈画一张画。有的说爸爸喜欢手套,想给爸爸做一双手套。许多幼儿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
3、有的幼儿制作了小花送给爸爸妈妈,有的制作了小衣服,还有的制作了手套等。幼儿在制作中能相互帮助,共同想办法克服困难。
4、将幼儿作品展示到作品袋中,幼儿在过渡环节可以互相欣赏,或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教育反思
有的幼儿对父母的工作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比较了解父母的爱好,知道做些什么送给爸爸妈妈。在制作工程中比较有主见,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且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兴趣的不同,说明幼儿观察到了家长较细微的特点。
活动三:我也很能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
2、知道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带的照片上,在做些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里或幼儿园中还会做什么事?
3、引导幼儿将自己会做的事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幼儿纷纷将自己带来的照片介绍给大家,幼儿的兴趣很高,介绍自己时,声音很大,语言也很完整。当其他幼儿看到小朋友在家里劳动的相片时,纷纷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事。
2、大部分幼儿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她们有的说自己会扫地、会擦桌子、会洗碗、会自己穿衣服……也有的幼儿说他们在家里自己画画,不影响爸爸、妈妈;自己睡觉,不缠着妈妈等。说话时孩子们非常兴奋。
3、有的幼儿说要回家去照成相片,还有人说要画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说得非常好,可绘画的技巧尚有待提高,表现形式也有些单一。
4、幼儿的兴趣大多集中在自己的作品上,对别人的作品不太感兴趣。
教育反思
幼儿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当自己的形象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时,幼儿显得很兴奋。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认识到帮别人做事的快乐,并有了初步的想参与成人劳动的意识。这一点时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幼儿在
表现时手段比较单一,多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其他的材料利用的不多。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第一段:
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
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
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1、集体表演。
2、分角色表演。
3、讲评。
五、结束:
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陶泥创作各种手的造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说出喜欢他人作品的理由。
3.体验创造性陶艺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l.投影仪、屏幕,关于手影的幻灯片。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l)教师将手影幻灯片投射到屏幕上,启发幼儿想象。
教师:大屏幕上面有些什么?你发现上面的小秘密了吗?(小兔子、小狗、孔雀等手影形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范例,使幼儿感到很新奇。幼儿发现原来那么多有趣的的形象,都是自己平时一直在玩的手影游戏的不同表现方式。这使他们很兴奋,也蠢蠢欲动,急于想用泥塑的方式进行表现。此处的幻灯片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将幼儿的注意点转移到了“手影变形”上来。使教学环节紧凑而流畅地发展。
2.师幼共同探索手的不同造型。
(1)幼儿玩手影游戏。
(2)教师:变一变,看一看,小手变成了什么?(海螺、热带鱼、老鹰、小草、鸭子等)
●第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十分投入地创造手影,产生了很多从没有出现过的形象。此环节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这为后面的创作了充分的经验基础。
3.演示创作过程。
(1)教师展示手形。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还能变成什么?(刺猬、孑L雀、大树、金鱼、扇子等)
教师:手掌可以变成刺猬的身体,手指就是它的刺。
(2)教师继续展示手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什么会变成什么?(公鸡、小船、卡车等)
●该环节同样利用幻灯来展示手形作品的创作过程,使得作品的变化快速而清晰,好像变魔术一样,让幼儿感到神奇且愉悦。而幼儿层出不穷的想象,又使活动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进入高潮。
(3)教师示范用陶泥做手形。
教师:先在泥板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工具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根手指,把手、笔移开,泥板上就会出现要画的手形。添上花纹图案或使手指变化,漂亮有趣的手形作品就出来了。
●在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后,教师通过手形制作方法的演示,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创作的技能,就好像给了幼儿一把通往成功殿堂的钥匙,让每个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真实画面。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l)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创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细节装饰。
5.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习同伴的作品。
教师: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的?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在主题墙上布置各种手影想象画让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手印创意画。
②表演区:白布、手电筒等让幼儿表演手影游戏,演一演、说一说。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进一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饮食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有吃一些不同豆制品的经验,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食品(豆制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
1、老师说谜面: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豆腐)
二、了解豆制品。
1、出示豆腐图片:小朋友看这就是豆腐,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吗?(可出示黄豆启发幼儿)。
2、告诉幼儿用黄豆或其它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制品?教师小结并补充各种豆制品。(豆浆、干丝、豆腐衣、豆腐乳、豆腐脑等)
三、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1、豆制品虽然不是用动物的肉做成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所以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吃豆制品,天天喝豆浆。如果把豆制品和肉放在一起烧,那么营养就特别全面,所以人们经常把千张和肉沫放在一起做成千张卷肉,把豆腐和鱼头放在一起烧,做成鱼汤豆腐等。
四、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
1、请幼儿选一张食物图片进行扮演。教师走到幼儿前问:“这个宝宝是我的`吗?”请幼儿回答:“是,我是XX(豆制品)”教师又问:“还有XX宝宝在哪里?”请拿同一种豆制品的幼儿都走上前,一起说“在这里”。最后,黄豆爷爷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豆制品。
2、引导幼儿再做一遍游戏。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本文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开展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尤其应从学前教育抓起。《感恩》是一篇看图讲述,我将幼儿熟悉的人物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设置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情境,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想说、会说、敢说、有机会说。同时以读儿歌,听音乐,歌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使幼儿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于己有恩的人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2、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重点】
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 、“帮助”。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引入主题。
1、请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
小手拿出来(做手指游戏——毛毛虫),小虫虫胆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里吗?这群毛毛虫真可爱,都知道同伴之间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谁帮助过你、关心过你呢?
2、初步引导幼儿讲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据幻灯片《感恩》迁移生活情景。
1、图一:请幼儿讲述父母是怎样关心和帮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张图片。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人是谁?小朋友都上中班了,从生下来到现在,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帮助你的'?(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做什么?
2、图二:老师是怎样关心帮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出示第二张图片。小朋友从上小班到现在,很多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想一想,老师是怎样关心和帮助你的?(联系实际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3、图三: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伙伴是怎样帮助自己的?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朋友猜一猜,这幅图上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 、“帮助”的意思。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从家里、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说说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感谢” 、“帮助”各说一句话,感知和体会“感恩”。
四、学习儿歌《感恩》。
感恩感谢亲爱的父母,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我的小伙伴,感谢帮助过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恩的心》(老师带动幼儿一起做动作)。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中班教案 篇8
中班体育教案:老虎捉猴子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强,喜欢玩耍,偏爱游戏一类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这一次的活动中,让幼儿在做做、玩玩、跳跳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掌握本次活动的目标,既发展了幼儿的动作,又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练习巩固幼儿从高30厘米处往下跳的动作。通过幼儿自己探索从而体验到双脚并拢、屈膝跳起,前脚掌轻轻落地这种方法最好。
2、通过做“老虎捉猴子”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小椅子每人一张,装饰成一棵树。
2、小猴头饰每人一个,小棒子每人一根,猴妈妈头饰一个,老虎头饰一个,老虎洞一个。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给每个幼儿戴一只小猴的头饰,手拿一根小棒子。
师:“今天,老师来当猴妈妈,小朋友做小猴子,妈妈领你们出去学本领,好不好?”
幼:“好”。
(2)幼儿听信号由一路纵队进场后,切段分队,迅速集合成四路纵队。
(3)幼儿听音乐,学做猴棒操。
(评析:这一环节,既把幼儿带入游戏的情景,又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2、基本部分:
(1)猴妈妈带小猴到花果山练本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许多的树。现在,妈妈请每只小猴去找一棵树,站到树背后,妈妈要请你们学一个新的本领。”“请每只小猴爬上树,然后再从树上跳下来,请你们多试几次,想一想,哪一种跳下来的方法最好。”
(2)全体幼儿练习。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往下跳的动作最好?”
幼A:“双脚并拢了跳。”
幼B:“屈膝跳起。”
师:“对,要双脚并拢、屈膝跳起,前脚掌轻轻落地。这种往下跳的动作最好。”
(3)幼儿再练习数遍,请几位幼儿上来示范跳的动作。
(评析:让幼儿以小猴子的身份探索往下跳的动作,幼儿较投入,大多数的幼儿通过探索,都能掌握正确的方法。)
(4)玩游戏“老虎捉猴子”。
①猴妈妈:“你们学会了从高处往下跳的本领,现在妈妈要带你们到山下去玩耍,玩得时候你们可以做各种小猴子的动作。但山下有个老虎洞,洞里有只大老虎,大老虎最喜欢小猴子。如果听到妈妈喊:“老虎来了”,你们就赶紧爬到树上。“
②请一幼儿做大老虎,组织幼儿游戏。(放与游戏相符合的音乐)如被老虎捉到,就站在老虎洞里停止游戏一次。
(评析:在玩游戏的时候幼儿情绪高涨,全神贯注。活动中,师生融为一体,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之中倘徉。)
3、结束部分:
(1)猴妈妈:“今天,小猴真能干,学会了老虎捉猴子的游戏”。
(2)复习音乐游戏“猴子学样”。
(评析:让幼儿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游戏,也使整个活动从头到尾都是以小猴子的.身份在学本领、做游戏。)
(3)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小树上休息。
活动评价:
1、活动的游戏性强。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将故事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保持着角色的身份,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高涨。
2、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探索往下跳的动作,在探索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整个活动是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
3、组织形式多样化。在整个活动中,既有集体活动,又有分散活动,使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不觉的枯燥乏味,幼儿的动作得到了充分提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7-21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