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1 08:48: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7篇(推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我选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写了在一次班会上补选劳动委员时一个叫王宁的小朋友选自己的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重大,表现出他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课文内容浅显,还配有一幅插图。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更容易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游戏检测生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了解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反思: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我是谁?我选我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和其它同学合作把课文读好。(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和好朋友合作。)

  3、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4、汇报《我选我》的主要内容:你读懂了什么?

  (反思:在自由读课文的时间上,我赞成充分给孩子朗读时间。哪怕因此让程度好的孩子感到时间太多了,不过几次实践下来,我开始在自由读课文的时间段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让程度好的孩子再读,品读,读懂的可以在书上标出。程度差的孩子只要读通课文,划出生字并且拼读就行了。我美其名曰“加餐”,很多小朋友喜欢“加餐”,因为有优越感。没有“加餐”的就会努力争取“加餐”了,也从另一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识字教学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小老师带读生字,并组词。,并选坐得最端正,读得最认真的同学当下一个教师。

  4、游戏检测生字的掌握:变魔术,一次巩固四个生字,让生猜猜教师手上出现哪个生字?

  5、齐读生字词。

  (反思: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识字教学中发现,孩子喜欢变魔术、神奇眼等集中注意力的游戏,这样既能高效巩固生字,又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注意力集中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四、再读课文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2、你愿意朗读哪个自然段?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比一比,看哪一队读得好?分成三队,比赛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通读全文。

  二、品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大家为什么“楞住”?体会王宁的话的含义。

  5、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6、观看课件,欣赏王宁的自我肯定,体会王宁的服务精神

  7、夸夸我自己。

  8、身为班干部,队干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项任务的同学,你准备怎样为班级、为同学服务?

  (反思:班级选班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易于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选自己的事情却并不多见。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学会正确的自我表现,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夸夸我自己,让同学正视自己的优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为班干部,队干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项任务的同学,你准备怎样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这个问题具有全面性,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擦黑板,有的擦电视机,有的负责关灯等,让孩子树立服务观念,学会为他人服务。这是今天被家长服务惯了的孩子缺少的意识。)

  三、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反思:写字教学有时分散在识字环节中,比如,在认识“宁、室、切”时,就让学生书空,熟悉它们的笔画笔顺,但是感觉不如整个写字环节中的写字教学来得深刻。因为在写字指导时,我们可以更专业地出示田字格,让孩子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书写。这样就不会使识字教学中断变成写字,然后,又要让孩子从写字状态转移到识字认读上。所以,我习惯把写字指导相对独立出来。我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注意关注个体,特别是孙正、王梓凡以及插班生黄家扬、郑友谊的个别指导。同时,由于有很多孩子写字不注意姿势,我开始特别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了。我采用每节课的储蓄积累,只要整节课都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就用加星,奖励铅笔等措施,希望在短时间内纠正孩子的坐姿,以利于今后的保持与尽早形成习惯。)

  四、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你在朗读这两个句子时,发现了什么?(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信》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全程参与新课程实验,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喜欢表现自己的个性,具有开展生成性学习的一切因素。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齐读课题。

  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

  (二)读一读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

  (课文比较短小,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读下来,所以,请学生自读。)

  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歌,同学评议。

  3、个性读。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很有意思,“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样式都差不多,我也会这样写。

  师:是吗,大家也有信心当小诗人?

  (学生过去读过大量这种格式的诗歌,也有“创作经验”,厚积薄发,所以,学生学起来亲切、轻松,有当小诗人的愿望。)

  (三)编一编

  学生编诗。老师打开屏幕文档,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

  生:替花朵给蝴蝶写,赶快来跳舞,我们已经搭好了舞台。

  生:替小鸟给人类写,归还我们的家园吧,我们需要森林。

  生:替树给鸟写,快来安家吧,我已长得枝繁叶茂。

  生: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

  (老师别出心裁,捕捉学生生命中的诗意体验,当堂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使学生的口头作品得到及时展现,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师:好,让我们来读读自己的诗歌。学生读屏幕上的作品。

  师:让我们也加个开头和结尾吧:(借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生生合作,突破了学生开始时仅编一段为目标的局限,以每人一段组成一篇来展示合作的魅力,体验合作的愉悦,并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同伴的)作品感到骄傲和自豪。这首诗的“诗眼”在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教师这样的处理自然地突出了难点,激发学生对这两小节进行思考和品味,为后面的阅读思考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议一议

  师:刚才读我们自己的诗,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们,我发现我们还能写很多这样的小诗,所以,“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这一小节末尾应该用“……”而不应该用“。”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放在这一段下面,而不是这一句后面,因为后面省略的是很多段诗歌,而不是一句话。

  生:同学们,课文里也应该这样改一改,应该在“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这一段后面加“……”。

  (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还能写出很多段这样的诗歌,感悟到“……”的用法和用途,从而迁移到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第一段很重要,告诉我们写信要用纸和笔、手和心。

  生:用纸和笔、手写信我能明白,用“心”我可不明白。

  生:我来告诉你,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生: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生: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师:真好!我们写信的时候就要用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板书:用心

  用情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就像一条引线,引出了下面的诗歌。师: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对,还有延长声音的作用,以前我们见过它。

  (学生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的用法,可谓一箭双雕。)

  生:课文最后也有一个标点,是“……”表示省略了一些。

  师:对,课文最后的“……”表示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省略了给自己写的信。因为“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

  生:表示省略了自己给别人写的`信,因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没有交代新的具体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和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应该成为新课程课堂里的最亮丽的风景。)

  猎人: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尊敬的猎人呀,请你不要打鸟打动物了。

  有一次,我的姐姐和她的恋人在枝头对歌,姐姐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你在背后打了一枪,姐姐的恋人就落下了枝头,没过几天,我的姐姐也悲伤而死。

  还有我的弟弟和父母,我的父母在教弟弟飞翔,父母一下子被打落,弟弟正在自由自在地飞,也被你打死了。

  猎人啊,很多动物对人类有益,你却把它们打死,猎人啊,请你以后不要再伤害动物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课题虽为“春天的雨点”,但内容并非春雨,而是借春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春天里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认真地给她补课,并冒雨将达丽玛送回家。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还为老师送去了雨伞。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师真挚的爱,激发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2、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体会达丽玛的变化,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并引导学生感受、表达这情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学准备:

  学生读一读课文,认一认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15个生字。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再这如油般贵重的雨滴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生字的.读音(小黑板出示)

  特别提出多音字:蒙、调(通过组词来掌握)

  3、找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一步巩固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教师帮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脉络,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有哪几个时间?(上课、补课、回家、第二天)

  分别在什么地点?(课堂、办公室、路上、师门前)

  2、学习1-3自然段(课堂上的故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课堂上的故事?(学生举手表示)

  (1)请同学自读1-5自然段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因势而问

  (2)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培养自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出老师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爱]

  3、自学4-6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达丽玛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从而体会深厚、真挚的师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学生必然反复读、快速读课文,初步锻炼他们的略读能力。]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回到整体,再次品味。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上课

  补课

  放学

  第二天早晨

  教室

  办公室

  路上

  师门前

  生

  达丽玛

  委屈

  感动

  爱

  师

  乌罕那

  负责

  认真

  关爱

  感动

  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难点:1.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

  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洞口”部分

  1、"洞口"的特点是"宽"。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板书:宽](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外洞”部分

  1、“外”洞的特点是“大”。 [板书:大]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板书: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写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

  (三)"内洞"部分

  1、"内洞"的特点是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相关句子)

  2、课件出示,欣赏体会。

  3、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五、拓展阅读: 《鼎湖山听泉》

  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时,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内洞”对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较困难,在引导上我还需多下功夫。当学生把整个路线梳理出来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的。

语文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放风筝,找春天,学编剧。

  [活动类型]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春游活动。

  [活动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实践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新的理念,以文本教学为纽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让学生与实践面对、与书本拥抱、与人类崇高的创新精神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活动目的]结合各年级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浅显的编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活动背景]“放风筝”是我校第二课堂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我校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地,具备活动的条件)。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校政教处专门组织这一活动,从学校创办以来,就一直坚持下来。要求学生自制风筝进行放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陶冶宽广、高远的'人生情怀以及人生无止境的信念。

  [参加人群]本校在籍学生,各班级放风筝的学生代表和各班主任。

  [组织实施过程]学校由政教处牵头,成立了放风筝活动的评审领导小组,对风筝的形状、色彩、放飞的技巧、高度进行评选,对在活动中取得优胜的班级体和个人记入活动档案并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指导]

  新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拿“戏剧文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来说吧,它不但要学生学习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要为学生终身受教育,为学生创造性发展铺好平台。因此,教学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浅显的编剧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如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访问一位隐居的人,可是没有遇到。这一情节是通过他和童子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可以让学生编成短剧片段。

  [时间]某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

  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

  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

  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

  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

  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

  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

  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01-08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