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9:09: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灯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光?应该说涉及了光,或说暗写侧写光,作者对于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光回忆光联想光眼前/现实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盼归之,姐姐点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个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

  以“”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

  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喜爱。

  2、培养学收集声音及表达声音的能力。

  重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

  难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

  关键::收集声音

  课时:1课时

  教具:录音机、课件

  学具:录音机

  相关知识点:声音收集的方法

  教学突破点:在生活中收集声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采集声音:

  1、明确采集声音的范围。(大自然、集市、市场、乐器)

  2、明确采集声音的方式,把各种声音录下来(边听边猜是什么声音?)

  二、研究声音:

  1、把采集的声音进行分类(噪音、乐音)

  2、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三、指导学生采集声音:

  1、指导学生活动。

  2、学生表演或收集。

  3、召开研究成果发表会:

  学生汇报交流各组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声音

  采集声音

  研究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说话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说话课听声音说话。好吗?在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小动物们哼着歌,向我们走来了,仔细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老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

  二、声音的分类。

  1、播放课前学生采集的声音,说一说都是什么声音?

  2、这些声音都能分哪几类?

  3、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声音分类。

  4、教师检查,巡视。

  三、有趣的`象声词

  1、你知道什么是象声词吗?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象声词。

  3、请同学演一演,其他同学猜。

  四、我们身边的噪音

  1、播放噪音

  2、你喜欢这些声音吗?他们是那里发出来得?

  3、我们应该怎样做?

  4、成立噪音治理小组,防止噪音产生。

  五、我们喜欢的声音

  1、我们喜欢的声音来自那里?

  怎样制造好听的声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

  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

  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ɑ.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ɑ.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四、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ɑ.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四、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②第三段主要写夏天的色彩,作者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

  ③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什么景象来展示?

  (农民劳作的景象,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

  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气球,感受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2、安装反冲力小车,进一步了解反冲力的作用、方向和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

  学生对反冲力的作用、方向的认识。

  教学难点

  1、解释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小车、气球、棉线、塑料管等;课前收集有关运用反冲力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玩反冲力气球

  1、教师拿出吹足气的气球请学生说说:如果老师一松手气球会怎么样?

  2、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玩气球。

  3、玩过以后讨论:你们的气球是怎样运动?是什么力使气球运动?

  4.我们能想办法让小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学生讨论。

  5.利用材料:一根光滑的细长绳、两个回行针、棉线、带塞子的气球。学生动手实验。

  二、安装反冲力小车

  1、如果我们把气球装在小车上,那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并试着让小车运动起来。

  3、交流小车运动情况:你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的?解释一下气球推动小车原因?

  4.再次实验。

  提出新的实验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想想气体冲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调换气球固定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交流实验的发现和体会。

  6.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三、了解反冲力的应用

  1、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那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请搜集到资料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有关内容。如: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3、教师播放火箭发射的影像资料。

  4、分析比较:反冲力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四、

  1、回忆学过的课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2、归纳,提升认识:说说小车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运动起来?(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

  3.课外收集:其它有关小车运动的力。延续研究兴趣。

语文教案 篇6

  铁 骑 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突破 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

  2.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5.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 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 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 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2.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 朔

  本文结构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

  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01-08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