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做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中写到了一种花,是什么花?
(同学回答)
对,是海棠花。我们今天所要了解得的是另一位文人由海棠花引起的感悟。这位作家是谁呢?
(同学回答)
对,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是一位日本作家,也是东方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娘》《孤独》《千纸鹤》等。他的作品《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散文作品《花未眠》。请大家先默读全文,思考一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表达了什么呢?
(板书课题)
二、结构分析
大家读完了吗?(同学回答)大家对这篇课文有什么评价吗?
(同学回答)
1、难,难在哪里?(语句、思想内涵)
2、美,美在哪里?(语句、描写的事物)
问:那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偶然在夜间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悟。
问:那作者都感悟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到原文中寻找。
明确:
1、作者发现海棠花未眠,大吃一惊,以前却从未发现过它的美。所以作者再第三自然段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2、作者也由此推出了另一个理论,第五自然段中写到“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这些也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问:作者写了“美是邂逅所得”,“邂逅”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偶然遇到
问:作者所说的“邂逅”是指我们坐在大树下,等着邂逅一只撞上大树的兔子吗?
(同学回答)
明确:当然不是了。所以作者还说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就是说,我们需要主动地去亲近美,反复的'主动感受和感悟。
问:作者所说的需要“亲近”和“反复陶冶”的,是什么样的美呢?
(同学回答)
明确:作者在前面说了“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这说明,作者前调要邂逅、亲近和反复陶冶的美是什么样的美?(同学回答)对,是自然美。
问:作者提出了“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理论后,又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列举了许多的艺术家。
追问:都有哪些人呢?
明确:李迪、钱舜局、宗达、光琳、御舟、古径、罗丹、玛伊悦耳、长次郎、坂本繁二郎。
追问: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吗?
明确:它们都是古典艺术家。大家注意了,他们是艺术家,而且都是古典艺术的名家。大家以后如果接触文学历史艺术等类的学科,会知道这些人作为古典艺术家,其共同的艺术特色就是具有写实精神。这种写实精神,就意味着这些艺术家们,都是在亲近自然并反复陶冶后,才发现美、邂逅美的。
问:那么作者在列举了诸多艺术家之后,又回到了自己身上,提到了自己去京都的岚山。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呢?
明确:因为作者第一次在人迹罕至的冬天时候去岚山,实际上,当他以前几次来时,并没能好好欣赏岚山的美。作者在之后就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结构小结:
作者先是由发现海棠花未眠想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尔后又列举了诸多艺术家的创作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又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总结了“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三、难句分析
通过大致分析课文,我们对本文以及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一起具体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进一步理解这篇课文。
句一:“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
分析:作者并非第一次知道海棠花不眠这一事实,但此时却是在夜深人静,周围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发现的。这就使得作者真正注意到了海棠花未眠,从而受到了震撼。
句二:“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分析:1、海棠花在深夜绽放,却常常无人欣赏;
2、花盛放时,灿烂而美好;但盛放之后,便是凋零。怎不让人惋惜。其实岂止是海棠花,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都须遵守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也就意味着衰逝的开始。
句三: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1、美好的事物,作者当然会希望它长久一点。
2、人生其实也如一朵花,它也是美好的,所以要坚持活下去。
句四:雷诺阿的话。
分析:海棠花绽放过后就是凋零,人生又何尝不是。当生命达到顶峰的时候,就开始缓慢的走向衰竭。这的确是让人伤感的。但是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去进步,或是在生命达到最辉煌的顶峰后就随意飘零吗?不是的,我们努力进步,至少我们绽放过,而绽放过后继续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带着生命的芬芳迎接死亡。
句五: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分析:作者由一朵常见的海棠花,而感悟到了许多。每一件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意义。你们每日可见的日出日落,从小陪伴在身边的父母的笑颜,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只是需要我们去感悟。一花一木,也是一个世界。
句六:“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分析:画中的花是美的,往往是艺术家在特定的角度捕捉到的这朵花的某个瞬间,某种姿态,某种神韵,把它传达给我们。所以我们往往欣赏画中花,因为我们不曾注意过那个特定的时间和角度。但是,自然中真实的花,有着无数个角度和瞬间等待我们自己去邂逅和捕捉。它还有嗅觉、触觉上的美,它的美是立体的。所以我们更要留心自然中的花。
句七:“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互相呼应,显得更美了。”
分析:作者鉴赏了艺术家的作品,又欣赏了激发艺术家灵感的自然事物。艺术家所邂逅和捕捉到的美的瞬间,和作者自己所邂逅的美的瞬间同时出现在作者心中,艺术美和自然美相互呼应,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说“显得更美了”。
四、结课
作者在深夜由发现海棠花未眠引发了对美的思考,从而感悟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能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很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内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重点理解“侮辱”“尊重”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智慧和爱国气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外交官?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去见识见识春秋末期那变幻莫测而又扣人心弦的外交风云,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的。
2.回忆《晏子使楚》故事的起因,最后的结果各是什么?
3.怎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二、走近晏子,研读晏子。
1.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从最初的想侮辱晏子到最后的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交流反馈,紧紧抓住晏子与楚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读赏析。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晏子。
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随晏子出使到楚国的小外交官们,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晏子三次受辱与反驳的`情景?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楚王与晏子等人的动作、神态、说话时的语气通过表演表现出来。
四、赞美晏子,深化情感。
同学们既聆听了晏子能言善辩的外交辞令,又目睹了同伴甚至自己的表演。那么,你佩服晏子吗?那你想怎样夸夸他?
五、学习晏子,尝试反驳。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却没有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看斗不过晏子,却又不甘心受辱。突然,他看见你们这班小外交官,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你们瞟了一眼,轻蔑地说:“哼!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外交官?”小外交官们,面对楚王对你们的侮辱,你们肯低头认输吗?那你们将怎样反驳?
六、交流作业,理解尊严。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晏子一样的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祖国尊严的关键时刻处变不惊,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像历史上的诸葛亮,新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请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
七、全文,升华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难点:
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放风筝)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例举各种各样的风筝)。
二、自主探究
有一群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喜欢放风筝,不过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自己扎风筝放飞。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例举文中提到的风筝)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风筝的含义。(小组内交流)现在大家能用一句话把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一下吗?(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但每一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引导学生体会“理想的翅膀”正是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远,越飞越高。
三、扩展延伸
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生答)用“我想……因为我的理想是……”句式规范语言。
四、再读感悟
现在的你们这么努力,相信大家的理想翅膀会越飞越高,越飞越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想,再读课文,读出未来的美好。(多种形式的读文)
五、课后作业
自己试着扎一个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到郊外放一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读音易错和字形易错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积累本。
一、出示卡片
认读生字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师鼓励大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啄木鸟工作室
1、读音易错的字。
2、字形易错的字。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四、积累好词、好句。
五、习作小练笔
我的理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
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又往往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二、课文的顺序
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都是语言标志,阅读中要格外注意。
三、抒情和议论的作用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阅读方法
方法:学生自行阅读,边读边把答案填写在笔记本上。建议:
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在课本上.课后再补写在笔记本上。
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作个别辅导。也允许同学间小声讨论。
③本课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提及的,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查字典完成,也可由教师直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能捕捉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阅读、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文中提到的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2.体会作者准确优美的词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疑点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既无情节,又无深远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单纯”的文章,文章较细致地描写了四个人物,行文是不是重复繁琐?因此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也值得探索,在讨论与对比中来解决这一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福楼拜是欧洲文坛著名的大文豪,他博学、睿智而又宽厚,擅长交际,因此他家的星期天经常是许多文人聚会的时候,作为他的弟子莫泊桑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笔墨,通过一次聚会,刻画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2.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3.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出示投影:
①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②“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决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心理活动。
③“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④“捋”lǚ,此处不能读作“luō”,动词,用手顺着抹过去。
⑤“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③“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1段写了什么?抓住他家什么来写?表现了什么?
②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③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④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第1段写了福楼拜家,抓住了陈设,表现福楼拜生活简朴、创作勤奋。
②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
③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④本文对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人物各自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4.讨论分析,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分组讨论,填表。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围绕课后练习一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明确结论填入表中。每组指定一人发言,发言重点:第一组—福楼拜,第二组—屠格涅夫,第三组—都德,第四组—左拉。
明确:福楼拜:热情大方,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老年持重,感情丰富,醉心文学,博学多识。
都德:活泼快乐,言语生动,厌恶腐朽的生括方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答案略,各自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见上面小结。
(2)比较,在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行动三方面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写哪方面?
明确:写福楼拜时,侧重其语言、行动描叙;写屠格涅夫时,侧重其语言描叙;对都德,侧重写他的外貌和语言;对左拉,则侧重于写他的外貌。
(3)讨论,为什么要各有侧重,并举例说明。
明确: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需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时,人物的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侧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这样写能避免重复累赘,使行文更活,内容更集中,人物特点更突出。如动作描写,福楼拜最突出,着墨多,拥抱屠格涅夫,充满激情说话,在客人面前周旋等,突出他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4)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明确: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5)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找议论抒情句。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扩展
本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值得学习;在描写人物方面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1.抓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叙。
2.突出中心人物。
3.描写中适当插入议论抒情,有助于突出人物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读后,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八、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
1.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
2.不少于400字。
语文教案 篇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特产、清香、悦耳、翠绿”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知道成熟后的秋白梨的特点。
3、读懂句子。辨别“不但……而且……”句子的正误。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特产。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空:我的家乡在_________,咱家乡的特产是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秋白梨的可爱?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看课本插图,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
2、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秋白梨的样子写具体的。
对照课文,正确地朗读第3自然段。
注意检查:“雕”的部首和“尝”的书写。
3、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可爱吗?请围绕“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接写几句话。
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
4、辨别“不但……而且……”句的.正误。
①划出课文中带有“不但……而且……”的句子。
②把句子读一读,体会用法。
③尝试练习。见《作业本》第4题。
④反馈校正。
⑤用“不但……而且……”说一个句子。
5、学习字词。
①读准生字字音。
②熟悉字形。
a、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b、说说“爽”字的笔顺。
c、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一遍。
③理解词语意思。
a、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香 悦耳 翠绿
b、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见《作业本》第1题。
四、提出疑难问题。
五、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组按时间顺序连成的句群,初步了解这种叙述方式。
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教学过程
一、用“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有什么特点。
(成熟的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
二、学习第2自然段。
目标1:认识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
(1)默读第2自然段,理清该段共有几句话。
(2)用“——”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表示时间的词。
春天夏天秋天
阳春三月初夏秋高气爽的季节
(3)轻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见《作业本》第6题。
(5)小结:《家乡的秋白梨》第2自然段共有5句话,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句子的意思前后连贯,生动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1)读“春天”。
① 看投影片(一),体会梨花像银海船灿烂的壮阔之美。
②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湾美景的句子。
(2)“夏天”部分的朗读训练。
出示投影片(二),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读好:“躲、害羞、小姑娘”等词,把初夏时树上即将成熟的果实的可爱读出来。
(3)“秋天”部分的朗读。
出示投影片(三)。
①学生试读、评价。
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4)欣赏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三、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见《作业本》第3题。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或全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1、把下面三句话连成一段话,并说明理由。
( )初夏,青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翠绿的枝叶间。
( )春天,满山的梨花散发着清香。
( )秋天,成熟的白梨挂满了枝头。
① 投影上面三句话。
② 读一读,按顺序填上序号。
③ 说理由。
2、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词句的优美和连句成段的方法。
三、学习“阅读方法提示”。
1、读“提示”。
2、出示一段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话。(投影)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精选)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