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时间:2024-04-04 07:54:19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习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画线用),文字贴图。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flash影片,感受策略。(在黑板上贴课题)

  一、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看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想送他一个美名“小小策略家”。

  问:那你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还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呢?

  2、直接提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师:对,今天我们要像曹冲一样巧妙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

  过渡语: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也找头大象来称称他的重量好不好?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就解决一个身边的数学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列表的`策略

  1、生活中的难题(课件)

  以动画图片的方式呈现情境:元旦快到了,为了使庆祝元旦的活动更有意义,固城中心小学五年级四个班准备分别在本班举行一次“我是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瞧,四位班长正在买奖品呢。五(1)班买了9本笔记本用去36元;五(2)班要买11本笔记本;五(3)班用52元买笔记本。五(4)班要买8支钢笔。

  2、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件依次出示三个问题)

  问:这些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为“五(4)班要买8支钢笔共要多少元”打下伏笔。)

  (生广泛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和评价)

  3、第一个问题能解决吗?

  图中有那么多信息怎么办?(张贴:整理信息)

  四人小组交流:你已经了解了哪些整理信息的方法呢?

  师:整理信息的方法是多样的。你们平时经常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吗?

  4、师生共同完成列表整理信息。(在黑板上列表。)

  过渡语:老师今天要教一种新的整理方法,你们想学吗?

  (1)图中的信息都要整理吗?(张贴:有用信息)

  (2)整理的时候把这些信息全部抄下来吗?

  先引导学生呈现纯文字的简化整理。

  如:五(1)9本36元

  五(2)11本?元

  问:这样整理怎么样?

  师:如果再给他们加上点线框,就形成了一份表格了。感觉怎么样?(更清楚了,在学生的回答中张贴“有条理”)

  5、课件出示列表,并指出这样的整理叫“列表整理”。(张贴:列表)

  读表:你能从这张表格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比较:这张表与上面的情境图相比,哪个更有条理?

  6、比较各种整理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说了许多整理信息的方法,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下,想看吗?课件依次呈现预设的四种整理:

  学生可以边看,边将看到的信息或者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

  比较: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把最喜欢的一票投给谁呢?为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这几种整理方法都比较清楚,但列表更简单些。

  过渡语: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答题目吧。

  7、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黑板上

  (1)学生根据表格说一说解答思路。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怎么想?

  适时的明确学生是“从条件想起”的或“从问题想起”的。并张贴纸片。

  (2)完成计算,一生板演。

  汇报时,追问: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这个结果对不对呢?

  三、明理内化,初步运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二:五(3)班52元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你能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数据后解答吗?

  你认为表格的第一列应该填什么?(五(1)和五(3))课件出示。

  接下来会填吗?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在训练卡上填表整理,并解答。学生汇报做法,课件验证。

  2、整合、简化。(课件呈现两张表格)

  (1)师:观察比较两个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为什么两个表格中都有“五(1)买本子的信息”?

  (讨论后汇报,只有通过这个信息才能知道本子的单价)

  (2)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用了两个表格,多麻烦,能不能将两个表格合并成一个表格呢?需要设计几列几行?为什么?每一行分别填什么?(课件依次呈现)

  (3)师讲解:如何不考虑班级,而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上,这张表还可以简化成下面的形式。

  出示箭头简化后的表格。

  感觉怎么样?

  这里面的数据会填写吗?

  观察这个表格,你还想说什么?

  3、小结全课: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贴出板书:列表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并检验。

  四、巩固提高。

  1、完成书本P66页的第一题。

  2、完成书本P67页的第二题。

  书本上两题,视时间而定,一般只完成第一题(字典摞起之高)。

  3、问题三:五(4)班买8支钢笔一共用去多少元?(有问题,但无条件。)

  (1)给这一问题补充一个有用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补充(相对开放),师:还可以怎么提?

  (2)学生自主列表整理并解答。

  (3)展示3位学生不同的列表及做法。后组内四人交流、修正。

  4、开放题:根据所求问题自主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并展示。

  具体设计如下:

  学校要购买物品,商场里正在播放信息。(课件播放)

  四人小组,每个组为学校解决一个问题,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你需要哪些信息?等老师播放信息。

  课件:体育组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几个篮球?

  学校买7张办公桌共用去多少元?

  买来的扫帚每班发3把,可以发给24个班,如果每班发4把,可以发给几个班?

  学校用124元可以买多少个黑板擦?

  足球:每个56元椅子:3把100元

  拖把:一把39元粉笔:20盒46元

  排球:每个42元扫帚:3把10元

  篮球:每个48元办公桌:2张300元

  计算器:一个24元黑板擦:10个20元

  学生根据课件中滚动的信息搜集相关信息列表。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生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3)列表的策略对解决其他问题也同样有效吗?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1、探究问题解决。

  (1)理解题意。

  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 .

  指出: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

  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

  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几种算法?

  (3)列式解答并检验。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

  2、完成“想一想”。

  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

  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

  3、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交流:交流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

  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

  2、练习九第6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

  2.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题意呢?(列表整理、画线段图……)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呢?(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二、学习例2

  1.(1)出示例2中的问题: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让学生明白就一个条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补上一个条件.

  问: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你会列式吗?(不能)为什么?那应该补上一个什么条件?

  那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出示例2题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

  这个条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

  读题中的信息。

  理解并获取题中有用的信息。

  从这张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引出:水库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板书)

  再仔细观察:哪些量在变化?哪个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引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问:条件中你认为哪句话也很重要?

  师:"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

  2.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生的解法,对于部分后进生给予指导。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列式解答。

  2.思考: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的?

  3.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4.你还想到的解法是…… 。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的解法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倾听学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

  解法1.120÷(12÷2)

  解法2.120÷12×2

  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时下降高度的几倍,那所需要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几倍。

  师出示书本上一一列举这种方法。

  交流如何检验。

  检验方法多样,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检验,都要抓住不变量展开思考,即水位每小时下降6厘米。

  师重点关注后进生做题情况。

  5.出示例2第2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试着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集体交流。

  怎样解答的?你是怎样想的?

  你对解题结果又是怎样检验的.?

  6.比较内化

  对例2的两题比较异同点。

  比一比这两题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解法上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虽条件和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分析数量关时,都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去想,所以都先求出每小时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7.回顾反思。

  回忆刚才解决的两题,说说有什么体会?

  从解题的步骤及解题的方法说体会。

  三、练习

  【基本练习】

  第60页练一练第1题。

  根据要求独立解答。

  交流:解决这两题,各应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强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相同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比较练习】

  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解答,并比较这两题解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重点交流: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相同点:第一步都必须先求出每本字典厚多少毫米,都用除法算.

  不同点:第1小题是求总数所以第二步用乘法算,第2小题是求数量所以第2步用除法算。

  【综合练习】

  第61页第5、6题。

  交流:每题的哪个量是不变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怎样列式解答的?可以怎样检验?

  第5题:你是选择哪组数据求每分钟生产产品的个数,其它组行吗?为什么?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50页第 1 题,第51页第3、4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练习九第13~1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不同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正确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数学方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确定算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价值;培养按步骤解决问题、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策略分析、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最近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节课应用策略练习了先求一个单位数量或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灵活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按步骤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思路

  1、做练习九第13题。

  (1)审题整理。

  让学生阅读习题,整理条件。

  交流:有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整理的?(呈现或板书整理结果:

  普通奶牛:12头--每头每天20千克

  良种奶牛:18头--每头每天36千克)

  (2)分析解答。

  交流: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 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人分别说一说不同的策略)

  (3)检验结果。

  出示补充题:

  ①12头普通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96千克,18头良种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108千克,良种奶牛比普通奶牛平均每头一天少吃多少千克粮食饲料?

  ②果园要栽252棵桃树,原来准备平均分成_21行栽,结果每行多栽了2棵,实际栽了多少行?

  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道题,同桌互相说说可以用哪些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或者结合起来想,这样就能有条理地思考,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练习解答

  1、做练习九第14题。

  (1)解答第(1)(2)题。

  引导:现在我们来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看练习九第14题,看看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练习:请大家根据选择的条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指出: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策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要选准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列式解答。如果选择不同的条件,就可以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提出不同的问题。

  (2)提出问题。

  引导:那我们还能选择哪些不同的条件,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还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提出哪些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结合交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出的正确的问题,选择板书求两人用钱相差的元数j两人一共要用钱的元数问题)

  2、做练习九第15题。

  (1)提问题。

  让学生了解有哪些条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解决问题。

  选择一道两步计算和一道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3、完成思考题。

  启发:为什么后一次比前一次的要重一些?倒水杯数怎样变化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小明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一次冒险途中啊遇到了阻碍,需要他答题闯关成功,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他很苦恼,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

  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第一关: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第一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x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师:对了,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板书: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换其中一个条件)

  师:现在老师也换一个条件(每条90元),你会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生:……。裤子一共多少元?4x90=360(元)

  (4)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师:可以提什么问题?

  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5)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交流,比较学生的作业。

  师:哪一种整理方法更清楚?

  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合理问题给予肯定,两三个问题即可)

  (6)师:现在老师再加两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这下信息更多了,你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交流展示。(生: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加上梨树的信息)

  师:其实刚才我们整理的信息都是根据题目中果树的种类来整理的,整理过后看起来更清楚些,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简单交流。

  二、体验策略

  1、师:刚才的第二关,我们都是有了条件提问题,(板书:从条件入手→提问题)

  小结:从条件入手→提问题和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都是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两种方法去继续闯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提的问题也很好。现在轮到老师来给你们提问题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整理好的这些条件行吗?

  生:不行。(或行)

  师:为什么?

  生:……。杏树的条件多余,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

  师:哪个条件用不到?

  生:……。

  师:是呀,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整理有用的条件。

  对于这些整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加上几条线,使它成为表格,同学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怎么样呀?

  生:……更清楚一些。

  师:导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2、利用列表,解决数学问题

  谈话:在这张表格里为什么要把每行7棵填在第一行列?为什么要对应排列?

  生:……对应(板书)

  师:表格可以有两种形式,横着或者竖着列都可以。

  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师: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计算好了,老师也算好了,你们来看看。你们和老师算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对还是我对呀?

  生:……

  师:我哪里不对?

  生:……

  出示新的计算过程。

  师:你们是这样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师: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是呀,老师太粗心了,刚才计算好了,也没有检验一下。同学们,你们检验了吗?现在请你们检验一下刚才的计算。

  师:你们是怎么检验的?

  生:……。(把得数代入原题)

  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吧?

  生:没有答语。

  师:哦,老师真粗心,答语还没有写,同学们都写了吗?

  师:刚才,我们做这条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干嘛?(小结,并完善板书)

  (完善板书: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下面第三关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有信心继续闯关成功吗?

  提问: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刚才那个表格还可以用吗?

  你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信息吗?让学生尝试列表,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突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你们会计算吗?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

  板书:8×6=48(棵)

  3×7=21(棵)

  48—21=27(棵)

  讨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每一步是答案是否正确?你是如何检验的?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利用表格很方便,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四、巩固内化,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

  1、第三关丝毫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我就进入第四关。根据刚才这个表格,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桃树、杏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

  师:是呀,之前这个表格只有两种树木的信息,要求三种,我们可以多加一列。同学们能看懂这个新表格吗?

  师:你们能快速的列式计算吗?

  快速地交流学生的作业。

  2、出示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第四关最后呀,来了一个火眼金睛,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同学们可要看仔细咯。

  集体读题,问:根据这个题目,下面哪个表格正确?符合题目的问题。

  问:每一种表格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张表格三年级的数据不对,第二张表格信息没有对应,第三张整理信息整理的不准确,第四张正确。)

  问:你们会计算吗?

  让学生快速计算,简单交流。

  3、出示练一练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2)一件长袖衬衫多少元怎么求?一件短袖衬衫多少元怎么算?

  (揭示数量关系)

  (3)让学生列表并计算

  (4)交流讨论,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如何检验的?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列表中要注意些什么?计算时注意什么?如何检验?

  六、完成作业

  练习九1、2。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7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题、"试一试"和练习八第6、7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复习 引入策略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练习(多媒体出示)

  (1)、一个长7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宽是4厘米,长是多少?

  (3)、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多少? 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3、仔细看,说一说。

  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学生观察变化。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 感受策略

  1、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课件出示:18÷3×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

(三)灵活运用 体验策略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了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在图中表示增加的部分吗? 这样求出苗圃的宽?

  同样你能在图中表示减少的部分吗? 这样求出苗圃的长?

  师:同桌交流比较这两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师小结。

  2、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多媒体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

  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小结: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师:你能在图中画出增加的部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解题思路,并解题。 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提升策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2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实用(3篇)11-21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07-27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05-12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9-29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03-10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05-15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5篇01-0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