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4 11:22:35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常用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2、能“指着数”物体的个数,并记录下来。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难点:能用不同方式记录数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鼓,三角铃,快板,笛子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连一连

  1、观察,书有几本?铅笔有几支?

  2、你是怎样数的?

  3、数好后怎样和上面的.数字连起来?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一起来认识阿拉伯数字,中国数词,小圆片。

  反馈交流。师板书1~10的数字。

  二、指着数

  1、观察铅笔图,我们可以怎样数?师示范指着一个一个数。学生模仿。

  2、书本指着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依次指着数,不容易漏数。

  3、防止漏数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数过的物体上做记号

  4、学生完成下面两张图的数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的结果。

  三、听着数

  (一)引入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我来击掌,请你说出你听到了几次掌声。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再来一次。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接下来我们学习听着数。

  板书:听着数。

  (二)游戏

  1、击鼓:教师击鼓,学生记录,学生汇报

  2、敲三角铃:(小组代表敲)其余学生记录

  3、吹笛:一生吹,其余记录,一生板书,核对

  4、拍桌子:一生拍,其余记录,学生板书,核对

  5、拍手:一生拍手,其余学生汇报,全班核对

  (三)生生互动,做练习

  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自己相互练习“听着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用记号计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来指着数,听着数。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3~4

  2、回家找家里能敲打的物体,和父母互相听着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从上往下数

  左往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2

  导入

  初步了解人民币课件出示主题图。

  问:老师准备到这个商场去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必须带什么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点拨解疑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认识人民币

  认一认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

  从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怎样才知道?

  一张人民帛是多少呢?人民币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

  人民币的兑换

  师:把1元换成1角,你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把1角换成1分,你们会拿多少张1分的跟我换?

  师出示教材53页换一换示意图。学生逐一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有圆的,有方形的。

  生2:纸的、金属的。

  生3:我发现几分在一起,几角在一起,几元在一起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生:有数字,在数字的后面有元、角、分。

  生:背面还有不同的图案。

  学生把现县拿出来换一换,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体会: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读一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有效地沟通元、角、分之间的联系。

  拓展提升完成教材第53页“议一议”、“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1、本节亮点:

  待改进处:

  课题人民币单位换算主备人朱学英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课标(考纲)要求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讨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法(自填)

  学法(自填)

  导学

  核心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的方法

  难点: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关键:用直观操作与分析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导学准备(用具)(自填)

  第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导入了解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情境引入:

  新店开业了,为了方便找钱,小熊决定先换一些零钱,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回答:

  1元=10角

  1角=10分情境引入,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复习了相关的知识。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弄清人民币单位换算的方法。例1:

  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把4角全部换成1分的,可以换多少分呢?5元的全部换成1角的,又可换多少角呢?

  师小结:

  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所以几元里就有几个10角,几角里就有几个10分。

  出示题目:

  小松鼠有60角钱,她想买一个价格6元的玩具,能买到吗?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课件出示:草莓蛋糕1元5角,苹果蛋糕1元3角,小狗有13角钱,它能买哪种。

  师小结:可以把1元3角化成13角,方法是先想1元是多少角,再和3角加起来就是13角,还可以把13角化成几元几角,方法是先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所以13角就是1元3角学生拿出学具来的玩具人民币操作

  同桌相互操作后交流

  生1:1张1元换10角,5元就换了5次,一共可以换50角。

  生2:用1元=10角来想,我们想1元可以换10角,5元有5个1元,就可以换成50角。

  生3:1张1角换成10分,4角就换4次,一共可以换40分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小组活动交流再汇报

  拓展提升1、试一试

  14角=()元()角

  1角7分=()分

  11分=()角()分

  完成教材53页换一换

  完成教材56页练习十一的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通过练习巩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

  13角=10角+3角=1元3角

  1元1、本节亮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跳绳(“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

  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2+6=84+4=8

  1+7=87+1=83+5=8

  5+3=80+8=8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a、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b、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

  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

  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9—4=□4+4=□

  6+3=□8—5=□8+□=□

  5+□=8□—4=5□=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4=5□=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捆小棒”这个教学内容,其实主要是学习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及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对20以内数及运算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知识,并能熟练正确地完成20以内的计算,还必须经过必要的学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允许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意义和组成。

  教学难点:

  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猜测。学生估计的数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学们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数一数)

  2、思考。各小组数小棒要得出准确的根数,我们应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数出整捆的根数?方法一:一根一根数

  3、探索方法二:二根二根数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捆小棒,1捆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10

  4、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数方法在全班汇报,可能有:

  5、说说1捆是()个十,10个一就是()10动手操作,感知数的组成。

  1、 11的认识(学生马上就回答出11。)

  1)数一数a因为我本来就知道10上面是11。同学们都有了一捆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b 10加1就是11。

  2)说一说c一捆是10,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是11呢?怎么看的?可能出现:学生边听边认

  3)讨论11当中有两个“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是一样吗?4)认识计数器,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计数器,玩一玩,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并在计数器上拔出11。动手操作,感知数的组成

  2、摆一摆、拔一拔学生边说边摆小棒。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15、19,并告诉你们组的同学为什么这么摆?同桌说含义拨计数器。

  2)在计数器上拔出这两个数,说说含义。2个十就是20。

  3)20的认识。刚才认识了15、19,知道19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9根再数上1根,是几根呢?我们也把这10根捆成1捆,现在是多少?为什么?在计数器上拔出2个十,并说含义。所表示的意义。

  3、拔数练习。

  4人小组,1人说,另3人拔。

  4、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读一读各自准备好的直尺,读一读。  

  2)看看尺子上的数,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5、找一找。抽生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11-20各数?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看图写数。学生完成

  2、找朋友。

  3、我会说。

  1)19的前面是(),后面是()。

  2)比14多1的是()。

  3)17的邻居是()和()。

  4)比16大,又比19小的数有()。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捆小棒

  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1个十5个一就是15

  10 + 1 = 11 10 + 5 = 15

  1个十和9个一就是19,2个十就是20

  10 + 9 = 19 10 + 10 = 20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 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 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四、教具准备:、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 师生互动 探求新知:

  1、学习例1

  师:(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 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 &ldqu;十几减8&rdqu;。(板书课题)

  (三) 层层深入 解决问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ldqu;信鸽送信&ldqu;。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ldqu;信&rdqu;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ldqu;地址&rdqu;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ldqu;太阳公公&rdqu;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ldqu;今日之星&ldqu;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ldqu;今日之星&rdqu;。(出示&ldqu;猴子摘桃&rdqu;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四)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ldqu;十几减8&rdqu;,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们还记得计算十几减9的几种方法吗?(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算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8。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8人;那么计算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

  (2)平十法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10-5=5

  (3)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5)=13 13-8=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4.尝试练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谈论。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4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

  先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再根据得数寻找苹果上的数,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名师测控》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

  13-8=5(个)

  方法一:破十法10-8=2  2+3=5

  方法二:平十法13-3=10   10-5=5

  方法三:想加法算减法8+(5)=13 13-8=5

一年级数学教案9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以十作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并初步能正确读写。

  2、初步学习10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在位值表中正确地填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十个十个地数100以内的数,并在位值表上表示。

  难点:十位和个位数位表的认识及读、写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计数器。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集体复习11~20数的组成。1个十和1个一是11~~2个十是20。

  二引入新知:

  师:(出示课件)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以畜养牲口为生。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任务,比如我放羊,你喂猪,他养牛┉而且都有一定的数量,并要确保计数正确。人们为此想出了不少的好方法来进行计数。(学生看书,同桌讨论古人是怎么做的)

  师:用刻痕来表示数

  师:小朋友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个一个地数

  两个两个地数

  十个十个地数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十个十个地数》(板书)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表格

  圈(十只)单只26

  学生在书上进行圈画,并将圈画与单只个数写在表格中(交流反馈,引入写法)

  (师小结:十个一圈,圈数就是十的个数,写入“十位”栏内,单个的个数写入“个位”的栏内)

  十位个位26

  介绍位值表,右起第一位是个位,右起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2.引入读法:

  (1)明确2和6各自表示的.意思:2写在左边,表示2个十,6写在右边,表示6个一。

  先让学生尝试说,后全班学生齐说

  (2)学习连贯的读法:2个十,6个一是二十六(全班齐读,同桌互说)

  2个十和6个一是26

  20 +6=26

  3、试一试:教师出示23根小棒

  师:同桌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十位个位23

  说一说: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交流反馈:20是哪里来的?(2个十是20)3是哪里来的?(3个一是3)23呢?(20和3的和)

  4、完成书上练习:35 、 57 、 54 、100

  指导:计数、写法、读法和列式计算

  交流反馈(100:渗透百位的认识)

  四、拓展新知

  1、第15页第4题(圈、数)

  (1)师:让我们先猜猜青蛙大概有几只?然后再用圈来数一数并完成旁边的表格。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2)交流写法、读法和列式计算.(20+7=27)

  2、第

  15页第5题第1小题(圈、数)

  (1)师:你是否准备给妈妈送上一束花来表示你对妈妈养育你的感激之情呢?

  (2)学生计数完成表格(3)交流

  (4)师:如果十朵装一袋的话,可以装几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是20朵一袋呢?50朵一袋呢?(小组讨论)

  3、第15页第5题第2小题

  (1)师:小巧在摘果子,准备装箱,而且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一百个一箱,你们准备怎么办?

  (2)交流讨论结果:70+2=72 (完成书上的表格)不能装一箱

  (3)如果要装满一箱应该有些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学生讨论方法)

  (4)交流

  五、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一、在□里填数

  40由□个10组成6个10是□ 70由□个10组成

  100由□个10组成100由□个1组成

  二、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

  ◎◎◎◎◎◎◎◎◎◎

  ◎◎◎◎◎◎◎◎◎◎

  ◎◎◎◎◎◎◎◎◎◎

  ◎◎◎◎◎

  十位个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_个一

  ◎◎◎◎◎◎◎◎◎◎

  ◎◎◎◎◎◎◎◎◎◎

  ◎◎◎◎◎◎◎◎◎◎

  ◎◎◎◎◎◎◎◎◎◎

  ◎◎◎◎◎◎◎◎◎◎

  十位个位

  _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_个一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大小:

  80○50 70○60 100○90 30○40 50○10 20○30

  板书设计: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10个地数

  十位个位

  写2 6

  2表示2个十;6表示6个1

  读二十六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课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

  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学会。)

  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指名说发现。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

  (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

  (2)学生操作交流。

  (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现。

  5、认识长、宽、高

  学生看视频,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考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现,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交流汇报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视频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6、认识立体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案。

  (3)课件展示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体现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励。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①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②汇报交流。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③: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④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认识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练习。

  出示猴子头饰,这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小猴子自告奋勇要当导游,它带我们参观动物园,让我们边参观边学习,你们欢迎它吗?

  二、主动参与,边看边练。

  1、去动物需要门票,64页第一题有5道题,你只要作对了其中的4道,就可以获得参观动物园的资格,同学们可要努力。

  集体订正时,请生口述一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2、祝贺同学们顺利通过关卡进入动物园。刚走不久,就碰见了啄木鸟医生,它呀,正要给三棵树看病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小结: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将数位对齐,个位满十要记得向十位进一,遇到不够减时不能倒着减。

  3、树治好了病,结出了很多果子,你看小松鼠集了满满一篮子果子,它已经吃了25个都还剩下17个,你们知道它原来有多少个果子吗?

  小结:原来的,包括吃了的和剩下的。

  4、小猴子看见小松鼠吃得欢,于是它也爬上树上去摘果子。正吃着,忽然听到树下有说话的声音,它伸出脑袋一看,原来是小花、小点、小黄三只小鹿在比高矮。左边的小花说:“我92厘米高。”中间的小点说:“我73厘米高。”右边的小黄说:“真巧,我比小花矮,比小点高。”笑笑看见小猴子就考它:“我给你四个答案: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你想想小黄是多高?”

  5、小猴子离开了小鹿,又往前走,在草地上碰到大象、小象和小狗。小狗看见象这么大,很好奇地问:“你们今年多少岁。”小象说:“我今年3岁。”象妈妈说:“你出生时,我29岁。”

  同学们,你们算一算象妈妈今年到底多少岁?

  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6、小猴子和象妈妈告了别,又碰到了很多小熊。在每只小熊的身上都有一算式,算式的结果就是小熊的体重,它们正两个两个去坐跷跷板,准备比轻重。你们看,第一组右边的.的小熊就要重些,跷跷板都往它那边沉。小猴一看那些算式,马上说:“这还用比吗?我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7、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了每组小熊谁重谁轻,真能干。小鱼也想请大家帮它们把顺序排一下。试一试吧。

  8、小猴子带大家走了老半天了,很辛苦。淘气看见一个商店,于是准备去买些东西送给小猴子。你们看,淘气拿出20元钱,他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如果是你,你准备买哪些东西?要花多少钱?

  小猴子看见大家都想买礼物送给它,非常高兴。不过,它最想和肯动脑筋、作业完成好的同学交朋友。它决定,这节课谁在这两方面表现最好,它就到谁家里做客。你们想请它到你家里做客吗?

  9、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64页3题和5题。其中第5题先请学生明确题意再完成。

  四、拓展性练习

  完成66页第10题。通过检验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感悟其中的数量关系。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12-19

一年级数学教案04-03

【精】一年级数学教案03-28

【推荐】一年级数学教案03-28

一年级数学教案【热门】03-2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1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

一年级数学教案【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