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时间:2024-04-06 15:54:55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济南的冬天》教案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济南的冬天》教案14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交流

  2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多媒体画面(冬景图)

  听、看

  3

  组织学生比赛朗读(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

  分组比赛

  4

  创设活动情境: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讲述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后理清文章脉络,准备复述。

  5

  组织学生复述、评选优胜者。

  复述、互评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根据学生的复述创设问题情境: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思考、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在片段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

  背诵

  3

  组织学生研讨本文的语言:(1)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协作组内讨论、研究,在文中做好圈点勾画。

  4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景色。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描写景色的方法(情景交融)。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审美能力。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四、情景导入

  同学们,十月的秋天凉爽怡人,这是风高云淡、果实飘香的南方的季节。而今天呢?我们将组织一次超时空的北国之旅。我们知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北方的冬天白雪飘飞、寒风凛冽。严寒几乎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而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响晴的。他作为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北上济南城,会让我们领略怎样的冬天?(板书课文题目与作者)

  五、教学新课

  1.明确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利用多媒体展示)

  3.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圈点生字词,整体把握,理出文章脉络(若条件不允许,则分两个小组齐读课文,相互纠正错误读音。老师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②疏通生字词,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展示“字词练习”:

  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镶( );响( )晴

  肌( )肤;绿萍( )

  水藻( );贮藏( )

  澄( )清

  六、师生共赏

  齐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老师再作引导与补充。

  (1)本文的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对比的写作手法)

  (2)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

  板书:

  (3)本文段中,出现了多少次“像我”,为什么这样写呢?

  2次。文中原句强调了“像我”这个短语,作为插入语出现在句子中,就着重指出了“我”独特的感受。

  (4)本文段中,“响晴”,“响亮”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响晴”指天空晴朗无云;“响亮”指非常明亮,这两个“响”相当于一个程度副词,可解释为“很”,“非常”。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无风,无雾而“温晴”的特点。

  (5)老师补充:

  “温晴”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便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板书:体现赞美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七、师生共赏:

  随机抽样三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创新训练】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现在请你们细细默读、品味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简单勾勒出济南冬天的样子,也就是让老师看一看在你脑海中阳光下的济南城是怎样的?

  要求:同学们根据第二自然段,边默读边勾勒出阳光下的济南城,花时2分钟(提示: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的全景等)。

  老师抽样欣赏学生的作品,适当评价。

  出示教具,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小黑板上的勾勒图)。

  【品味语言】

  (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使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小山的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写出小山围住济南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低声细语的"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当小山将济南城围拢,中间低,四周高,作者便把这种形状联想成“小摇篮”,济南城便像婴儿一样,在小山围成的小摇篮里酣睡。冬天的凛冽寒风被阻挡在外,使得济南冬天的气候变得与众不同,它是温暖响晴的。加上小山们那一句安静低声、温存体贴的抚慰——“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样便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4)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呢?

  有近代人为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通常是指人的神态,慈祥、谦逊。老舍用“慈善”形容济南的冬天,表现了济南的冬天给人无比亲切之感。像小摇篮一样的小山保护人们免受寒冬冰冻之苦,而是创造了如春天一样温暖、响晴的生存环境。如此安全而舒适,使人们不由得对济南的冬天产生喜爱和感激之情。我们都领略过“寒冬”的淫威。然而,这里的冬天并非一副严酷的`面孔,而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如长辈般的“慈善”可亲,怎不叫人喜爱并由衷赞美它呢?

  八、课堂回顾与总结: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这几个角度来写,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因此,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本文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九、拓展延伸:

  ①你生活的城市里,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请你练练笔,把心中最深的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②抄写、注音和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附录: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是写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的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济南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3

  一、设疑导入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二、师生诵读,感知冬天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四、拓展活动,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 ;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点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难点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美得让人陶醉。而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又将会展现出不同的风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许多 赞美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的诗文 。哪位同学能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

  学生背完,教师引人新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有的地方在同一个季节又会出现不同的景致,下面我们来学习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儿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二、 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带领学生一同欣赏图片。

  济南的冬天是如此的美丽,我们看看语言大师老舍是怎样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美的。

  三、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 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四 、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1、 听读

  2、学生 思考 下列问题: 投影仪展示:

  (l).本文写于: 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五、疑难提问(要求学生先讨论,然后由教师明确):

  1.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l) .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镶 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 卧 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卧 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 拿 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 .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a. 教师示范

  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 是 含笑 的 。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b. 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总结中心

  当堂达标训练(检测)题 :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1、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描写的对象是 ______,紧扣一个“____”字,突出一个“_____”字,按照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描写了_________。在层层描写中,写松树尖、蓝天、山们、薄雪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用的十分准确形象。

  2、 最妙的是指( ) A、最妙的冬天 B、最妙的'天气 C、最妙的景色 D、最妙的小山

  3、 “看吧”一词中的“看”的内容一直到( ) A、好象日本看护妇 B、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是山的肌肤 C、微微露出点粉色 D、那些小山太秀气

  4、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日本看护妇”指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带水纹的花衣”指的是______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中“白”指_____,“暗黄”指________,“暗”的意思是___ 它准确的绘出了冬天_____的色彩。“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 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老师从课文中找了四个词语:响晴、温晴、奇迹、宝地。这当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5分钟,并划出你认为能证明自己看法的句子,适当做批注。如果有不会读的词语,请举手提问。

  二、美文美说,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词语,并阐述理由。

  2.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本课的景物描写又是如何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段。

  (以第二段为范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其他段落的景物描写)

  过渡: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美不美?美。他是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之美?

  (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准确生动的语言)

  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你们写作文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多用修辞,雕琢语言。

  三、美文美读

  3.俗话说,美文不厌百回读。老师也非常喜欢读这篇文章,想和同学们比比谁更能读出课文的美,好不好?老师占个先手,范读第三节,请同学们来点评。

  (通过朗读,提示学生认知“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正是充满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才能写出如此文质皆美、情深意厚的文章。)

  4.1930年,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老舍从新加坡回国,来到济南。在这里,他度过了四年自由、温馨、安定的时光,他的第一个孩子就取名“舒济”。可见,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济南的脉脉温情。黑板上的这四个比喻,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同学们,老师说的对不对?除了这四句,还有没有其他句子展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

  四、美文美结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如诗如画,充满温情。在老舍的笔下,一草一木都是有灵且美的。山水如有意,引我为知己。大师用他那生花妙笔告诉我们,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紧扣特点,巧遣词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温润而感性的心。

  今天,我们走过了一个温晴的冬天,参观了一座温情的城市,结识了一位温润的作家,是不是收获满满呢?好,那就将你的收获化为文字吧。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三节,写一写窗外这连绵的秋雨吧。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能。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学常识及生字新词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是作者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老师指导同学们看第6页的插图。

  生字新词12个,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共有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一特点的?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的。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睛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济南冬天的?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3、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投影展示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看以上三个句子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朗读第五段,读后看第7页上的插图。整体看这幅图,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

  四、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的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五、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济南的冬天教案

  知识与技能:感性阅读课文,感知内容,欣赏济南冬季之美。

  2. 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验具象与拟人的手法在突出景物特色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风景的独特感受和对风景的深切感受。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感性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猜词,体验作者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2. 教学难点:理解隐喻和拟人在突出景物特征中的作用。学习如何描述风景。

  讨论与阅读指导

  多媒体

  (预备准备)

  让学生查阅老舍及其代表作品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背景,开阔视野。

  [计划]2小时

  一个节

  新课程介绍

  一到冬天,北方人通常会加一些修饰语——“冷”或“冷”。一到冬天,人们就会想到凛冽的北风,可怕的寒流,几千里的冰,几千里的雪。北方的冬天给人一种被“摧毁”的印象,可能会吓退习惯了温暖南方的人们。但是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济南的冬天”并没有那么冷,那么狂暴,那么杀戮,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观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欣赏文章意境之美,品味文章语言之美。

  板书的题目。

  二世。作者及作品简介

  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章的感情如此强烈。

  老舍1929年离开英国,1930年以前回到山东。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他对山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3.检查预览并掌握单词(多媒体)

  镶嵌、音响、温馨、阳光、舒适、肌肤、细腻、绿萍、海藻、储藏、澄清、飘逸、水墨画、蓝望

  四、审议和反思

  学生听老师的音乐,大声朗读(或播放磁带)。他们在听和读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然后他们讨论并回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1. 济南冬季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季的总体特征是无风、阳光充足、气候温暖。

  2. 文章写的济南冬天的风景是什么?

  写关于济南的整体感受:“温馨舒适”的“理想状态”。写写阳光下的山峦,素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被薄雪覆盖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绿藻,映衬出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作者在风景中描绘了山色、水色和情调,不仅展现了济南冬季的美丽,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山川的真挚热爱。

  5. 布置的作业

  部分B

  一、学习与欣赏

  1.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讨论以下问题并独立解决。

  (1)济南冬季的一般特征是如何表达的?

  通过比较,济南冬季的一般特点是:无风、阳光充足、温暖、阳光充足。

  与北平相比——没有风

  与伦敦相比,阳光明媚

  与热带相比——温暖而阳光充足

  (2)济南冬季的地形特征源于什么?

  济南的地形特征决定了济南的冬季特征。“济南四面环山,北面只有一小块空地。”

  在这里学生可以再次体验:1)为什么叫“萧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仅285米(与当地山脉相比)。

  (3)是否可以将单词“er”从“circle”和“mouth”中去掉?阅读被删除和没有被删除的句子,并比较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儿”与“小”的组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表达了真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8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

  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

  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

  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

  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

  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

  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19

  附:板书设计20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9

  一.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应获取的知识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②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①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②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③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④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2课时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一)导人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范读感知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二.研读探究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三、布置作业。(小作文)

  写一篇“初冬的.早晨”的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5.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6.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7.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教给学生描绘景物的方法,让学生笔下生辉

  (一)、细致的观察

   1、眼看(形、色)

   2、耳听(声)

   3、鼻闻(味)

   4、身体触摸(感觉)

   5、观察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二)、怎样描写

  1、抓住特征重点描写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动态静态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化,使之活起来)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3.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0

  【训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 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

  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第一课时

  〖训练步骤

  一、由人们对冬季的一般印象,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寒冷的北风,纷飞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可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温暖呢?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选适当词语说出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2、听朗读录音,说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脑中呈现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谈谈感受,语言要简洁。

  归纳(参考):阳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语言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几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其中用词的妙处。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这些语句,文中还有不少,学生说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略。

  五、好地方,我们要留在心中;好语段,我们要记在脑中,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

  六、书面作业

  1、抄写、解释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课后习题二。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1

  1、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的特点。

  2、发展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了解写景散文的方法。

  3、感受济南冬天温馨和老舍对故乡的深情。

  教学重点:有地朗读课文,感知,揣摩词语,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冬吟白雪诗,一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其他纷纷举手)

  的确,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就像欧洲、日本、北平、甚至杭州都是如此。(放幻灯片)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一下那种与众不同的冬天的美。(幻灯片介绍老舍)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在朗诵时学生想象作者笔下济南的一幅幅图画。(幻灯出示问题)

  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自述印象最深的一幅图画。并给自述的图画命名。

  1、参考为“太阳下的老城”“温暖的小山”“薄雪覆盖的小山”“碧绿的湖水”等等

  2、根据学生自述的图画的意境,给课题加一个修饰语。“济南的冬天”理由。

  1、这样美的意境,老舍是用怎样动情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来表现的呢?(请五位学生来朗读,一人一段,其他同学思考)

  在你自述的内容中找出并摘录你认为语言运用的比较好的词语和手法,加以评析。四人小组讨论,并做记录,最后学生评析投影展示。

  你通过今天的,有哪些所得或启发。

  参考;写景文章要着力表现景物的意境美,不仅仅是的堆砌,应是意境的组合。写景文章要情景交融,在写景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老舍说过:“文艺决不是浮桥,而是我的。”《自谴》)

  语言的品味一般可以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作业应用

  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幻灯片上的两幅图为范例,写写景抒情的片段。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温晴────宝地─────┐

  喜爱

  下的山──可爱、慈善

  冬天的济南薄雪下的山──太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淡雅

  水──绿、蓝水晶

  段:用三组对比(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突出济南的阳光无风和温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从伦敦雾都到“响晴”的济南,理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突出热带天气之毒辣。同北的温晴的天气对比,突出济南的可爱和慈善。

  第二段::“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

  作者从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第三段: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费单和薄雪等景色,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借矮他写出穹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民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第四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第五段: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

  所写的小说《骆驼祥于》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

  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3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第三段,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济南的冬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山水描写段落,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景物描述方法?

  【自主学习】

  一、 夯实基础知识

  1、 拼音测试。

  济( )南 发髻( ) 看( ) 护妇 澄( )清 贮蓄( ) 水 藻( )

  2、解释词语。

  ① 响晴: ②响亮: ③澄清: ④空灵: ⑤毒(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3、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字________。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 __》、话剧《 》等。

  4、整体把握。

  (1)作者开头,作者对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 , , 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 ”的特点,赞誉它是个 。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 和 。

  【合作探究】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景物描述方法?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中的“声”能不能去掉呢?为什么? 3、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

  【拓展延伸】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 、 、 、 景物来进行烘托。

  2、文中化静为动主要技巧是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3、比较原句与改句,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改句: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当堂检测】

  1、选出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发髻(jì) 肌肤(fǔ) 澄清(chéng)

  B.伦敦(dūn) 着落(zhú) 镶边(xiāmg)

  C.狭窄(zhǎi)宽敞(chǎng) 贮蓄(chǔ)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 一项(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3、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溪流吟着一首小诗快乐地向前流着。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

  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

  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

  炎热

  炽热

  毒辣

  等学生任意说

  师:

  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十六、《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

  (投影)

  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

  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读的不错。当然老师收集的还不全面,课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体感悟

  1、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5`)

  师出示投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 一髻儿 镶 薄雪

  B 觉得 真得 看护 看吧

  C 着落 着急 伦敦 澄清

  D 狭窄 宽敞 贮蓄 水藻

  (2)、选出正确的解释。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2、师朗诵课文,分析课文

  (1)、师朗读课文,配音乐。

  师:刚才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解决,然后请每组派个成员汇报。

  第一小组:第一段。

  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第二小组:第二段

  问题: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①、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③、人们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组:第三段、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问题: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大喜爱和赞美?

  ②、作者写景大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4、讨论一下作者写景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的看护夫。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将“_______”比作“日本看护夫”。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问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二组:

  (1)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师:老师将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较一下,老师改的好不好?

  我认为挺好的!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第四、五段

  问题:(1)、第四段主要讲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点?一连写了五个“绿”是为了写什么?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三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将第三自然段读一下,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风景画,抒发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里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喜爱,赞美,喜欢,深爱等)

  四、创新训练。(写和画)

  师:文章中老舍抓住“温晴”二字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淋漓尽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仿照本文,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要求:(1)、一、二两组来写一写。

  (2)、三、四两组的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画一画济南的冬天。

  师总结讲评。

  五、作业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摇篮)

  北国的冬天----风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小水墨画)

  伦敦的冬天----雾

  济南的冬天(温晴)

  宝地

  城外远山

  (蓝宝石)

  热带

  ----毒日

  济南的水:绿

  暖

  清亮

  (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06-22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3-07

济南的冬天教案02-21

济南冬天的教案01-21

《济南的冬天》教案12-26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1-27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选)03-13

[实用]《济南的冬天》教案12-26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03-24

《济南的冬天》教案(1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