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认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难点: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和实质。
【教材分析】
本框引领学生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并体会中国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国际政治是公民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公民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责任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中,学习了多极化趋势知识。但本课涉及的`国际关系复杂,高一学生受其年龄和知识面的制约,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知之甚少,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教学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所以,老师要有目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情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学式?、情境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大的微信群,群主是美国。以前和群主关系最好的是英、法、德等国家,他们几个经常跟着群主去揍人。俄罗斯虽然也加了群,但老是和群主对着干。而中国很少参与是非,更不会跟着他们去打架,是一个爱和平的世界好群友。
最近,就是这个低调的群友,自己建了一个群,还在全球各大版面做广告,邀请大家加入,引起美国群里热烈讨论。大家说是什么群?对,就是亚投行。截止4月15日,已经有57个群友递交意向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群。
二、新课教学
(一)多极化发展趋势
教师播放亚投行视频1。然后学生表演小品。
学生思考:
1.为什么美国先要拉拢英法,而不是缅甸、柬埔寨等国?
2.英法为什么拒绝美国而加入亚投行?
3.英法过去紧跟美国,现在拒绝美国,说明了什么?
高中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诗中反映的唐朝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学习寓情于事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
1.杜诗的沉郁风格。
2.本诗歌的怨愤基调。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简介背景,出示杜甫在长安十年所写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关诗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首诗。
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安得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5.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也可听艺术家朗诵录音)。
2.学生试读、齐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地诵读。
3.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四、课文鉴赏:
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这首诗的章法,找出诗中的警策句,赏析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落实课后练习二、三的要求。
明确:1.章法严密。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从整体看,节奏整齐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
2.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①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接着展现出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的渭水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奔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江淹《别赋》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②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呼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
③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五、研究性阅读:
杜甫在长安十年,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使他的创作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日益鲜明。结合《兵车行》的学习,研读杜甫同时期写的《前出塞》《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体会杜诗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高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三、教学用具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齐白石像》写实,《太白行吟图》写意。
20世纪中国画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和矛盾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探究历史之路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历史长河,也蕴含着深厚地文化底蕴。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出示黄宾虹作品。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
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从他的画中不只是看到各种生动的形象,而且会被他洋溢在作品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仔细观察,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
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学生分组讨论。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对比欣赏《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
【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概率教案01-09
高中功率的教案01-10
高中主题教案01-16
高中舞蹈教案06-11
高中诗教案03-05
高中鉴赏教案07-06
高中主题教案模板11-17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01-08
高中足球教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