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1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三)。
0。10。024。20。1990。35
120。31。250。80。50。90。01
1。50。4161。63。5+3。53
64。32160。050。81。233
0。651。028。82。22。42。5
4。23。57。20。3+2。80。3
2。870。7(1。5+0。25)4
6。40。2+3。60。2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三、课堂练习
1.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2、3、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第10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实际测量。(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9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12-6。2-3。870。255。61。01
1。7+0。43+3。35。4-2。5-1。472。80。8
(1。25+0。36)0。20。99+1。82。56-0。37
5000。0013。21。63。9+2。037。52。54
0。36120。7544。93。51。20。4+1。30。4
2。14-0。9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2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
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三).
0.10.024.20.1990.35
120.31.250.80.50.90.01
1.50.4161.63.5+3.53
64.32160.050.81.233
0.651.028.82.22.42.5
4.23.57.20.3+2.80.3
2.870.7(1.5+0.25)4
6.40.2+3.60.2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关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三、课堂练习
1.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2、3、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第10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实际测量.(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9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12-6.2-3.870.255.61.01
1.7+0.43+3.35.4-2.5-1.472.80.8
(1.25+0.36)0.20.99+1.82.56-0.37
5000.0013.21.63.9+2.037.52.54
0.36120.7544.93.51.20.4+1.30.4
2.14-0.9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3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三十一第1~3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复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空。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9×xa×4y×5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12+x=13
(2)2.5-0.5=2
(3)5x>3
(4)14.6-7x=0.6
(5)x=0
(6)9=3x
4、在1、2、3、4、5各数中,哪个数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板书)。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①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
②让学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③让学生做P。133页第1题的第(1)小题,说说一星期跑步的米数为什么用7x表示,现在每天跑的米数为什么用x+200表示。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师说明: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当字母所代表的数值一确定,这个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如上面的例子,当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时,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学生做P。133页第1题的第(2)小题:说一说x=500表示什么意思,求出的7x和x+200的值各代表什么。
3。复习简易方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样检验求出的未知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点,第一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等式。检验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检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出①、②、③三个方程,让学生口述解法,使学生明确这几个方程可以直接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出来。如6x=30,可以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6x看作因数,30看作积,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x=30÷6,求得x=5。
①x—5=30②x+12=42③6x=30⑧5x+x
④x-5+12=42⑤6x+12=42
⑥6x+6×2=42
⑦6(x+2)=42
然后出示④,让学生看看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④是由①、②两个方程复合而成的,⑤是由②、③两个方程复合而成的。等号左边有两步运算,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哪一部分看作什么数,分两步解。然后由⑤导出⑥,再由⑥导出⑦,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方程的联系和解法。最后由③导出⑧,引导学生说出⑧和③的联系及解法。
(4)学生独立做P。133页第3题,做完后,集体检查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一第1—3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的第4、5题,练习三十一第4~10题和思考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解方程。
(1)95×2+7x=253(2)0.5×8-10x=3.5
(3)4x+5x6=94(4)90-3x=21
2、师徒合做18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18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几小时做完?(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3、某机械厂今年每月生产机床150台,比去年每月产量的3倍少30台,去年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出示P。133页第4题的第(1)小题,说说设哪个量为x,数量间有几种等量关系,看看哪一种列方程比较简便。方程是:8x+80=224或224-8x=800
然后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原题是怎样解答的?题目改编后,又是怎样解答的?
原题的方程可列为:①38×3.5+3.5x=245,②(38+x)×3.5=245,③245-3.5x=38×3.5。
改编成求多少小时相遇的应用题后,用算术方法解,其算式是:245÷(38+32)=3.5(小时)。
接着出示第(3)小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里有几个未知量,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x,另一个未知量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检验。方程是:3x-x=9。
2、复习列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P。133页第5题,先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2)解答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然后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进行解答;用算术方法解,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要根据题目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然后教师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解题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的方法。
3、练习三十一第9题。
第9题中,给出的三个方程都是对的。
第一个方程是用x表示甲数,则乙数为x÷3,然后根据两数的差是8来列方程。第二个方程是用工表示乙数,则甲数为x+8。第三个方程是用x表示甲数,则乙数为x-8。后两个方程都是根据“甲数是乙数的3倍”这一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4、练习三十一第10题。
第10题,适合列方程解。设宽x厘米,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得2(2x+x)=30,也可以列成2x+x=30÷2。
5、思考题。
可以这样想:两种球的数目相等,乒乓球取完时,羽毛球还剩6个,说明乒乓球多取了6个。而每次乒乓球多取2个,可见一共取了3次。算式是6÷(5—3)。用方程解,可以设一共取了x次,同理可得(5—3)x=6,解方程得x=3。再求两种球各有多少可有两种算法:5×3或3×3+6。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一第4—8题。
【《第四单元第四节整理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与复习教案03-18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04-22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08-1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04-04
《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优秀教案03-29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04-04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05-31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