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饭?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三年级比四年级多46人.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
五、布置作业
应用题: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第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3
教学内容: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18-19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五1-2题。
教学目的:
1.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复习题: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转板改复习题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6.小结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只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而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发展
1.做一做第2题、第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只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解题,学会列出演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进厅’两史一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十五,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
(二)基本训练
1.复习。
(1)请学生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3)问:如果第①小题去掉直接做第②③小题,应该怎样解答?
2.练习第二题。
(1)投影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理解图意。
(2)根据图意,请学生口头编应用题。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4)集体校对作业,比一比,哪组学生做得好?
3.练习第5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析:要求光这两个条约,我国就被索取白银多少万两?必须先知道什么?怎么求?
(3)学生列式回答,校对答案。
(4)通过计算,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第6、7题。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校对答案,教师针对题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思考题教学
1.读题、审题,请学生说说题意。
2.分析:要求四人一共消灭苍蝇多少只,可以怎样思考?
提示:假如大春和俊俊消灭的苍蝇总数与小敏和小荣的总数相等,都是235只,那么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现在大春比小敏多54只,俊俊比小荣少15只,实际上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
3.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35×2+54-15
=470十54-15
=509
4.问: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上54减去15?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第3、4、8题。
(五)课堂总结
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读懂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列式计算是解题的重点;检验和写答案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六)作业:《作业本》第50页(五十)。
(3)发展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出示复习题,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2)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思考:第一步要先求出什么?第二步呢?第三步呢?
(5)把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6)学生自己看书上的有关内容,质疑问难。
2.学习“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
(2)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3)引导学生比较例1与“想一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做“练一练”的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讲评。
课后感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教起来比较轻松,完成得也比较好。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第一队: 份表示修了3天。)
第二队: (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第一队:
第二队: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
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
(120-102=18) ’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
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
需要两步计算。)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呢?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也可用小黑板。)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 \ / \
第一队每天 第二队每天 第一队比第二队 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 修了多少米? 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决。这样就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把这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呢?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得出结论。
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7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四步计算的应用题04-08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04-04
四年级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04-04
《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大班数学教案02-06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一》04-03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应用题04-04
二年级数学教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