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动物的单幅图片若干(梅花鹿、金丝猴、小白兔、猫、鼹鼠、小狗,……)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 启发:大家也许还不2. 知道,3. 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各个神通广大,4.
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擅长做什么呢?(板书:本领)
5. 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什么本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记录学生答案在小黑板上,6. 左边是动物,7. 右边是本领)
8. 引导:那么多小动物,9. 谁的本领大?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认为本领最大的小动物出来。(观察学生讨论情况)
10.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本领最大的动物,11. 但谁的`本领更大,12.
却很难分得清。森林里就发生了小动物比本领的事情。(板书:比本领)的学习。
1. 七嘴八舌,2. 自由发言。
同3. 桌讨论,4. 再举手发言,5. 说一说。可能的答案有:梅花鹿跑得快,6. 大象能用鼻子卷东西,7. 猴子能爬树,8.
鼹鼠会打洞……(答案都是将动物拟人化了的,9. 有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不10. 一样,11. 如:狮子会打猎,12. 不13.
用特别的纠正,14. 仍然要鼓励其发言)
15. 小组讨论,16. 推选一人做汇报,17. 简单说明理由。
18. 倾听小结,19. 自然过渡到新课文
整体感知故事大意1. 大家先自己默读课文,2. 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做了什么事,3. 遇到了什么问题。
4. 抽生答。小结:这是在一个森林里,5. 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赛谁的本领大的故事。
6. 抽生扮演动物角色,7. 做介绍。
8. 小结:大家介绍得都很棒!我们来看主题图,9. 究竟谁的本领大?
1. 带着问题默读。
2. 讲述故事大意。不3. 要求复4. 述细节。
5. 生甲扮演金丝猴,6. 生乙扮演梅花鹿。分别介绍自己的名7. 称,8. 外貌,9. 本领特点。
精读课文认识生字1. 引导生观察主题图:大家结合图片,2. 看一看,3. 梅花鹿和金丝猴在比赛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怎么解决的?
4. 提示生字。
5. (板书生字)观察图片,读课文,思考问题。
辅导练习提示提醒学生可以多选。
语文教案 篇2
一、整体感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有鉴于此,本单元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
本单元所入选的课文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五篇课文编排有序,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索中热爱生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惊讶的生物世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课文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索中,在那里让我们再次印证了生物进化的道理;让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形成;让我们认识了远古的动物、植物;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的神奇力量。这首诗以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使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又体现了音乐性。其次,诗歌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耐人寻味。同时在结构与内容上也注意了前后的照应,使诗歌的节奏更为谨严。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文章层次清楚,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光彩现象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指出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为会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从第二段到第六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第七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作者以他极其仔细的观察,生动、准确而又极富有知识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蝈蝈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作者以人格化的语言描写了它的叫声,它的食物特点,它的生存特点,在人与昆虫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们产生了对昆虫世界无限的向往之情,不由得想走进它,去探索它的奥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也属科普小品,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准确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类登月时的惊心动魄,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二、相关知识
1、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同时要简练、严密、讲究分寸;有时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要说明的事物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说明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介绍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关于“阿波罗”工程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目的.是实现载人飞行和人类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两百所大学和八十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30万人。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①确定登月方案;②为登月飞行作准备的四项辅助计划;③研制“土星”号运载火箭;④进行试验飞行;⑤研制“阿波罗”飞船;⑥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3、古代农谚选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旱晨闻蝉叫,晚上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三、学法指导
本单元虽是以探索自然世界为主,但每篇课文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应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在阅读诗歌中应重点体会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学习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调动自己课外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看云识天气》要掌握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绿色蝈蝈》不仅从科学观察随笔中了解了美妙的大自然,还可以学习用通俗易懂、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月亮上的足迹》应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的学习过渡到本单元“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山市》这篇文言文则应该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感知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宇航员在月球上仰望太空,最令他们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因为它能发出(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出示图画)
2、这蓝色的就是(水)面对这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你会想些什么?
3、我们曾读过很多与海洋有关的书籍。从电影、电视上看到过有关海洋的镜头,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学生交流。出示画面:平静温柔的海、波涛汹涌的海
4、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平静、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汹涌、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可是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板书课题),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1、检查预习。
①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字。
②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指名回答。
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
四、学习课文
1、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给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给予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人们什么?
(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
(3)此时人们对海洋的情感怎样?
(4)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
(5)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影响人们的生活,直接决定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吗?
(7)此时人队海洋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这段话应该怎么读?
(8)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2、引读千百年来,人么热爱海洋,是因为但是又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的脾气真是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是怎么办的呢?理解望洋兴叹
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
3、快速写。
交流。
4、总结: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把课题中的21世纪点点)课后请同学们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关系密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利用学过的古诗《画》导出课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明: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前提】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说明:从图入手,使学生从画面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
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说明:本课的插图再现了卡佳针对“我”在校园的一块黑板上画的两幅画而作的修改图画。这里图文对照,一方面示范了图文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从图到文的顺向结合,又有从文到图的逆向结合,还有图文同步进行的双向结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能力,也使教学方法更趋炎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可操作性,克服了图文结合的笼统性、肓目性。】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说明:教学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揣摩、质疑、切磋,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说明:运用朗读表演,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感知、玩味课文内容。读熟了,文章的语言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语言里。通过读,可以吸收、咀嚼、消化文章中的种种表达方法,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
3.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说明:教学中续编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注意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神态表情怎样,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动,为学习描写人物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2、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准读好多音字。
3、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体会量词叠用可以表示事务的数量多。
4、背诵古诗《长歌行》。
5、阅读《特殊的考试》,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6、学写《日记》,养成写日记得好习惯。
7、积累并灵活运用象声词。
8、能说会道中训练孩子的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1、学写日记,掌握日记的格式,养成写日记得好习惯。
2、能说会道中训练孩子的说写能力。
教学难点:
说写能力。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2、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准读好多音字。
3、体会量词叠用可以表示事务的数量多。
重点难点:
1、读准读好多音字。
2、体会量词叠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语海畅游”。
二、我会写。
1、出示3个生字,指名认读。
2、说说这几个字的结构。
3、观察后汇报,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
三、读词语,辨字音。
1、出示4组词语,学生认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积累了那些多音字。
四、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
1、说说要求做几件事
2、出示4组字词,自由读后,指名读,再齐读。
3、比较上下词组有什么不同。
4、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练习左中右结构的字。
2、归纳学生学过的多音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一背、读一读,学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长歌行》,体会和珍惜时间。
2、读一读《特殊的考试》,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3、学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阅读和写日记。
二、背一背。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纠正字音。
3、小组讨论不理解的.字词。
4、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3、指名读准生字的读音。
4、指导朗读。
5、指几名学生表演课本剧。
6、小结。
四、学写日记。
1、让学生看一位小朋友的日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
2、小组讨论交流。
①什么叫日记?②为什么要写日记?③日记该怎么写?
3、指名说,师归纳总结。
4、你想写一则什么日记?(同桌说)
5、学生练写日记,师指导格式。
6、讲评学生的日记。
五、作业。
1、背诵古诗《长歌行》。
2、写下今天的日记。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积累并运用象声词。
2、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花园中的“我的采集本”及能说会道。
二、我的采集本
1、小朋友,你一定知道许多表示声音的词吧,我们把这种词叫做象声词。
2、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的采集本。
3、用笔画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4、你还能说出象声词吗?能用它们说些句子吗?
5、读读这位小朋友的话。
6、小结。
三、能说会道
1、投影出示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
2、分组说说,怎样才能找到他的妈妈呢?
3、指名说办法,师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4、评一评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5、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用几句话写下来,师巡视指导。
6、订正学生的写话。
四、总结。
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内容,希望今后也要象现在一样认真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五、作业。
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激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资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绩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绩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身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只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示了人人爱劳动以和劳动充溢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5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