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1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
二、新课研究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师出示团体操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
生:每个小圈多少人?
2.探讨解决方法
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60÷2÷5=6(人)60÷(2×5)=6人
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
4.反馈练习:P100做一做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0-11
1.10题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四、课堂总结(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指导练习
1.p104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p105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p10215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p103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课后反思:
设计校园教学内容: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重、难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校园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2)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2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
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
(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
(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
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
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
(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
6×8=48(元)……8个碗多少钱
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8÷3×8=6×8=48(元)
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
②再算什么?
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交流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
(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练习十五第7题。
(1)尝试解答;
(2)交流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
3、练习十五第8题。
(1)看懂表格里分别是求什么。
(2)每格分别怎么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
4、练习十五第9题。
(1)尝试解答,板演齐练。
(2)反馈解题思路。
5、练习十五第10题。
(1)交流解法。
(2)同桌合作解答。
(3)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体现教学重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6
一、总体印象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
2、注意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思路。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
3、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多样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别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学习了测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
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的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7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
(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2+18)×3=180(本)
(56—8)÷3=16(米)
45幅61幅86幅
思考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须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与进来,自始至终我一直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教师要对学生整理知识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知识是有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知识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10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回答,教师贴板书,并记录下教师没有准备的问题。
5、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7、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教师调整板书)
二、尝试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大组汇报:
1)学生说想法。(教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你?)
2)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
3)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第二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问:可不可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1+3)×25
2)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练习:
黑板上所有求和的题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第二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4、 小结:今天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都有什么特点?有几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选择题:
1)松树有38棵,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A. 38×3+3
B. 38×3+38
C. 38×3+1
2)第一层书架上有51本书,第二层书架上的数是第一层书架的3倍,两层书架上的书相差多少本?()
A. 51×3-51
B. 51×(3-1)
C. 51×(3+1)
3)学校买了足球15只,买的篮球比足球多6只。足球和篮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A. 15×6+15
B. 15×(6+1)
C. 15+6+15
2、兔子灯有25盏,________________,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多少盏?
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其他学生随机回答。
四、小结
五、板书:灯市
六、作业
1体育室有排球14只,足球的只数是排球的3倍,足球有多少只?足球比排球多多少只?
2超市里有24箱酸奶,橙汁是酸奶的5倍还多9箱,橙汁有多少箱?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
3有甲乙两个粮库,甲库存粮123吨,乙仓存粮比甲仓的3倍少20吨,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2)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成员。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表格。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3)你们会用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2、小结策略。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板书:弄清题意)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从条件想起)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学生交流,从16米高处落下,弹起高度也就是16米的一半,用16÷2。
学生填表解答。
3、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在图中画出来)
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
4、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
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先算出有多少块白地砖,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算出花地砖有多少块。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5、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估计每个正方形里,每行画4个圈,可以画4行。
先估计第几行正方形画不下。
第一次画2个圈,第二次画满第一行,第三次画满第二行,第四次画满一个正方形,第5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
动手试着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教学反思: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的价值,并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1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
二、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最后选取一个出现频率最高或居中的一个数字,如12。
2、提出问题
那么你想知道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吗?
课件出示教学楼画面及问题: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定格图片及文字。
(2)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2、小组交流
现在请你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时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组长作好整理,并且准备好向全班汇报。
3、组织全班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种方法都请与之方法相同的小组作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⑴3×4×12⑵12×4×3⑶12×3×4
=12×12=48×3=36×4
=144(个)=144(个)=144(个)
3、揭题
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际应用,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1、完成课本P99“做一做”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谈的非常好,你们的谈话使老师更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这样的大局势下,“环保餐厅”应运而生。(课件出示环保餐厅,教师简单介绍)
课件演示餐厅服务员搬运鸡蛋: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自主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比较多,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3)汇报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只要说得在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4)比较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2、栽花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环保餐厅”前的空花坛:为美化餐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餐厅老板在前门留了一块空地来载花,但不知道载什么花好,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2)课件出示信息:
太阳花,比较美丽,每棵2元,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短;
芍药花,非常美丽,每棵10元,不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长。
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如果在这块空地上种10行花,每行种6棵,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
3、接待客人数量问题
(1)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展示餐厅格局:餐厅分为2层,每层有13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坐4人。
从刚才参观餐厅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吗?
(2)搜集信息,独立解决
教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3)组织交流
先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可能根据计算出的数据104认为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客人是独自用餐,而没有与人结伴,这样一人就需要一张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时接待,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环保活动,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不仅培养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这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对“能否同时接待100个客人?”问题的争论。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
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
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理解的吗?
生4:我们小组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不对。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14个。
师(向其他学生):看来这个小组给我们全班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虽然一样,但算式是没有道理的。
生2:我也觉得是错的。“12”指的是每个班级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而“3”是指教学楼有3层,又不是指有3个班级,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许多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是对的。12╳3可以说如果每层教学楼只有一个班级,3层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说现在每层有4个班级,那么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谁理解他的意思了?(学生大多摇头,表示不解)。
生3(着急地):就是先把每层楼看作只有一个班级,再算出每层4个班级的.话,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啊。
生4: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教学楼竖下来看(他用手比划着,教师便示意他上台指图讲解),这样每一竖有3个班级,12╳3就是这一竖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然后有这样的4竖,乘以4就是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了。
师:这下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很开心):听明白了!
师:我们班爱思考的同学可真多,而且一个个都象个小小辩论家似的,说得人心服口服。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我们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们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看到我们刚才调查和计算出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们教学楼每天都丢弃114个塑料袋,太多了!
生2:我们丢弃的塑料袋这么多,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而不是污染环境。
师:你们都知道丢弃塑料袋会污染环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
生3: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发觉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学们吃早餐时扔掉的,只要我们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会有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们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场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环境吗?所以在家吃,又卫生,又可以保护环境。
生5:反正我们以后应该少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保护环境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少买一张卡片......不仅自己做到,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虽然也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所使用的数据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动,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调查,直接用他们的调查结果,再配以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楼作为教学素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12╳3╳4这种解决方法在自己小组内产生争议时,我没有马上表明态度,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那个孩子精彩的分析讲解终于使大家明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的那句“把教学楼竖下来看,就有这样的4竖”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说实话,连我这个老师都不得不承认没能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如此生动形象易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练习中环保餐厅的“运鸡蛋”、“栽花问题”及“接待客人数量”问题,我都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04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4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07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1-17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3
解决问题说课稿07-30
《解决问题》教案07-15
《 解决问题》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