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

时间:2024-04-11 07:13: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1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应用题。

  (1)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多少米?

  (2)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问:

  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答的?(板书:剩下的米数=水渠全长的米数一已挖的米数)

  说明:根据挖了5天和每天挖65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数,再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的米数,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数。

  第(2)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板书: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

  说明: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根据剩下的米数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答许多应用题,解答应用题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呢,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并且要

  总结、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题,弄清题意。现在请大家找一找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老师。

  根据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呢?(老师画出线段图)

  谁能看着线段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弄清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就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问:从线段图上看,题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样想?

  指出:因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数。

  提问:剩下的米数要怎样求?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是不是这样想的,刚才说的三步对不对。

  3.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计算了。解答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解答过程,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应用题,知道列式计算后还要做什么?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进行检验,证明解答正确了,就写出答案。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的应用题的检验,有哪几种方法?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应用题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检验。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85米当作已知数来检验例4时,可以怎样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确,这样算出的结果应该和哪个数相同?

  请大家按课本上的这种方法检验例4的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说明:这里的检验,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数,再算后5天挖的米数,加起来正好是题里的全长580米,说明上面

  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写出答案。请大家在书上填写答案。

  5.提问: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数的?为什么前两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

  说明:如果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草稿纸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

  2.做练习七第8题。

  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

  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应用题可以怎样检验?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家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3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初步认识这样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

  (1)做复习题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要列成x+43=857

  指出:这道题的未知数是x,要先按照题目的意思列出等式,再求出工的值。

  (2)做复习题第(2)题。

  提问:解这道题要先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然后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这道题,要先用工表示要求的数,再按照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今天这节课,就按照这样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 出示例3。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结合提问画出线段图。

  运来?本

  卖出350本 还剩100本

  (2)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怎样解答?(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提问:根据线段图表示的题意,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就能得到剩下的本数100本?

  (板书:运来的本数一卖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

  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要求的?

  如果运来的本数用j表示(把线段图中“运来?本”中的“?”改成“x”),联系刚才复习题里求未知数j的知识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根据这道题目的意思,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等式?

  追问:为什么省减350等于1007

  (4)讲解解题方法。

  按照上面的分析,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呢?我们现在就来做一做。

  因为要求的数用j表示,所以第一步先设运来的这种书有x本。(板书,并强调先写“解”)

  第二步要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谁来说一说,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怎样列等式?(板书:x一350=100)

  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

  强调:在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时,一定要根据题意,想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第三步要求出j的值,就是求题目里的结果。你能求出x的值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说明:在求出的x=450后面不要写单位名称,因为x只表示有多少本的数。所以要十分注意,这是和过去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它不需要写单位名称。

  请你按题意口算一下,求出的450对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答案)

  (5)谁来说一说,刚才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分几步解答?哪三步?第二步要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先设题里未知的数为x,再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1)读题。,提问:根据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书写格式)

  提问:为什么要列成12+省=557

  强调: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题意

  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现在看下面的题里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怎样的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练习十二第1题。

  (1)读第(1)题。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口答,老师板追问:121+x=132表示题里的什么意思?

  (2)读第(2)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

  追问:你为什么要列成x一14=267

  (3)提问:从刚才两题的练习可以看到,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应用题要按哪几步来做?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第一队: 份表示修了3天。)

  第二队: (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第一队:

  第二队: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

  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

  (120-102=18) ’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

  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

  需要两步计算。)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呢?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也可用小黑板。)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 \ / \

  第一队每天 第二队每天 第一队比第二队 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 修了多少米? 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决。这样就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把这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呢?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得出结论。

  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04-08

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案文案01-06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04-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05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7-1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7-16

《连乘应用题》数学教学反思08-07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04-10

四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