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时间:2024-04-12 18:01: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1

  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统计表.

  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

  街巷名称

  学生人数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

  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街巷名称

  合计

  和平一巷

  和平二巷

  胜利一巷

  胜利二巷

  东大街

  学生人数

  41

  7

  8

  6

  9

  11

  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

  全班共多少人?

  5.教学条形统计图.

  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

  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8.反馈练习:

  下图中是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姓名

  小芳

  小丽

  小玉

  小红

  小梅

  成绩

  14米

  16米

  12米

  18米

  15米

  (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

  (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

  (3)谁投的最远?

  (4)谁投的最近?

  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种类

  合计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

  数量(本)

  同学们一共拿来了多少本书?根据本数制成条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格代表多少本?

  (2)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3)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故事书是其他书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马拉松比赛的路程是42千米195米.一名运动员用2小时25分跑完全程.这名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提示:先统一单位,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整理数据,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有什么好处?(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好处是清淅,直观)

  五、布置作业.

  活动性作业:调查一下四年级各班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班 别

  合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人 数

  (1)哪个班人数最多?

  (2)二班和三班比,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24页“做一做”,练习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

  2、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人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3、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和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图表,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

  2、引导学生填写,感知数据的整理。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把不完整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画有例1学生分布图的挂图或小黑板1块、画有例1统计表框的小黑板1块、画有方格的小黑板2块。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结合时事,根据当前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有关数据,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调查统计一些事物的数目,这些事物的数目通常叫做数据(板书“数据”一词)。数据往往都是从生活实际中,通过认真的调查核实,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是国家进行进一步统计、汇总,进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原始依据,必须真实。而数据因为直接来自生活,往往比较零乱,没有次序,显示不清主次多少。为了把调查结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学生分布的挂图或小黑板。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哪道巷有这班学生,很形象,很直观。

  (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作用。)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每道巷分别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先逐街、逐巷数出人数。记住

  问题。再进行比较,回答出问题。

  3、教师指出:只看图不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我们先数一数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在图上标注上数字。数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就叫做数据。(渗透特点:来自生活实际,是真实的。)

  启发学生: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但是比较零乱。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这些数据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使别人不用再看图,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学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讨论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有道理,就应加以肯定。从中再选出统计表的方案。)

  教师:以上各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数据进行整理。

  我们先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空表框)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第二栏起,逐一写街巷名。

  5、组织学生根据原始图填写,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学生填写书上第23页的不完整统计表。然后问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6、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填写,使学生感知数据的统计。)

  7、认识条形统计图。

  有时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也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数据的。

  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可以把这几个小格

  涂上色。

  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标注时相邻街巷名称间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区别和美观。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课本第24页上部的条形统计图。

  8、看条形统计图,回答课本第24页五个问题。

  (直观观察简单统计图,感知数据整理的作用,通过图形,让学生体会知识美。)

  9、反馈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

  教师先出示原题,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

  问:每一小格代表几米?小芳的成绩是多少米?应该涂几个小格?确定14个小格怎样确定较好?(找出15所对应的高度,向下数1格即可,不必从1数。)

  其他同学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确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同桌间互相检查涂色是否准确。然后组织学生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书中问题。

  (由于条形统计图是新接触,学生涂色有困难,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示范不能太少。练习时,教师要先示范,后放开由学生自己完成。)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六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

  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六第3题。

  提示:先统一单位,并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知道了什么是数据,怎样整理数据,还学习了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六第2、4题。(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各班人数,独立完成。)

  2、活动性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日时间进行专项公益劳动(如擦玻璃),分别记录每人擦的块数,然后把小组擦玻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要求统计表中能反映出每个人擦的块数和小组擦的总块数。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原始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编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看统计表分析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今天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课题)学会怎样把收集到的数据分段整理,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

  2.提问:根据这张记分单,你能不能很快地看出某报社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大多数在什么范围?

  指出:从这张记分单中很难看出某报社这次环保知识竞赛成绩总的状况,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把这些成绩进行整理后,就能清楚地看出这次环保知识竞赛成绩的总的状况。怎么整理呢?

  3.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师边讲边板书示范)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从记分单中看出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55分。

  (2)根据统计的需要,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段。把分段情况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各段中的数据。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某报社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划分为以下几段:

  100分90—99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

  教师完成以上板书后,提问:“每段中又各有多少人呢?”

  ①指导学生将记分表中l~6号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

  ②请学生在书上用划“正”字的方法继续整理7~36号学生的分数,并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另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最后集体校对。

  (3)编制统计表,并把整理出的.数据填人统计表内。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先确定将统计表分成分数和人数两栏,再根据以上各段找出的数据范围,将分数栏分成六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再把各段起止分数的数据按照从高到低的/顷序填人“分数”一栏内。(如下表)

  让学生填写第104页表格。

  最后填上制表日期。

  指出:上述统计表还可以绘制成竖式表。(如下图)

  环保知识竞赛决赛成绩统计表

  年 月

  分数

  100分

  90—99分

  80—89分

  70~79分

  60~69分

  60分以下

  指名一学生把表格填完。

  4.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分析下面两个问题:

  (1)90~99分的有多少人?60~69分的有多少人?你能按顺序说说每个数段的人数吗?

  (2)这次竞赛,哪个分数段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指名学生口答。

  5.讨论:

  (1)制成的统计表,和原来的成绩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2)竞赛组织者想设置一等奖5、6人,二等奖10人左右,其余的为三等奖,上述数据该怎样分类?

  指出:根据得奖需要,可以把成绩分为以下三段:

  100分~96分,95,·90分,90分以下。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请大家看表,体重分为几段,是哪几段?

  请大家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谁来说一说,每一段各有多少人?

  (2)大家把统计出的数据填在表里。

  (3)提问:制成的统计表,和原来的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分析表中每段的人数,你想到些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整理和填表。

  出示表格集体订正。让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男同学的跳远成绩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怎样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4

  教材简析: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时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统计的内容很多,在小学里主要是通过同学比较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知道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简单的数据整理》是同学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要求同学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且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构想:(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同学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简单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丈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而教材中的例子脱离了同学的实际生活,既不能引起同学的求知欲,又不能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于是我将和平一巷、和平二巷、和平三巷、胜利一巷、胜利二巷、东大街换成了大家熟悉的紫阳路、解放路、彭刘杨路,把挂图变成了街道示意图。同学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自身的'家,再统计每条街道分别住了多少人,然后完成统计表,并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实际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整理的数据回答问题。

  2、培养同学初步的统计思想。

  3、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同学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整理的数据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街道示意图,红色、黄色、绿色、紫色圆片各30个,中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生活有3年了。有些同学之间可能还不是很熟悉,谁能说一说你住在哪儿?”

  2、同学回答之后,教师一边指着黑板一边说明:“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大家熟悉的街道分布图。这师我们学校。这是学校门前的解放路。有同学住在音乐学院吗?住在城市花园和音乐学院也就是住在解放路。用一个红色的圆片代表一个同学的家,贴在这儿。这是紫阳路,住在武昌造船厂和紫阳湖就是住在紫阳路,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呢?这是彭刘杨路,住在邮局和首义园就是住在彭刘杨路。用什么颜色的圆片来表示呢?还有住在其它地方的吗?我们就用黄色的圆片来表示。”

  3、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想不想上来试一试?”

  【点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这节课创设了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自身住址的情境,与原来教材的例题相比,和同学的实际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一些,因此也就更能够引起同学的共鸣,更能够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活动,亲身体验。

  1、家庭住址分布图和统计表。

  ⑴教师分阶段请同学用圆片标注自身的家。

  ⑵教师提问:

  ①同学们的家住在那些地方?(接着,教师出示统计表)

  街道名称

  解放路

  紫阳路

  彭刘杨路

  其它

  合计

  人数

  ②住在紫阳路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知道的?

  ③你还能知道什么?(教师说明:“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合计来表示。”)

  ⑶教师说明:“住在紫阳路的有10人,住在彭刘杨路有11人,这些数目就是我们收集的数据(板书:数据),把这些数据填入表中就制成了统计表。”

  ⑷教师提问:“与家庭住址分布图比较一下,统计表有什么特点呢?”

  2、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教师说明:“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将这些数据分类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⑵教师出示统计图,引导同学观察:

  ①横着看,写的是什么呢?

  ②竖着看,写着0,1,10,15,20,25表示的是什么呢?一小格又表示几个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⑶涂色

  ①教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住在紫阳路的有10人,竖着看是10,横过来,就有这么高,涂上颜色,这个直条就表示住在紫阳路的人数。”

  ②教师提问:

  〈1〉表示住在解放路的人数的直条有多高呢?

  〈2〉表示住在的彭刘杨路人数的直条有多高呢?

  〈3〉表示住在其它地方的人数的直条有多高呢?

  ⑷同学看图提出问题,其他的同学回答。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收集了数据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整理。(板书:简单的数据整理)我们不只了解了全班同学家庭住址的分布情况,而且还制成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点评】

  正是由于教师结合同学的实际生活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内容,并且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所以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同学学习主动性非常强,较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反之,假如教师将原有的例题强加给同学的话,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说明,适当的改变教材,创设符合同学需求的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三、巩固知识,尝试应用。

  1、金牌条形统计图

  ⑴教师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要用到这些知识。”

  ⑵教师出示金牌条形统计图。

  ⑶教师提问:

  ①统计的是什么呢?

  ②你能发现什么呢?

  ③第28届奥运会明年就要在希腊雅典举行了,大家估计一下中国队能获得几枚金牌呢?

  2、同学完成课本P101-P102 的练习题。

  【点评】

  教师将原有习题变成了关于中国在近几届获金牌情况的习题,使同学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还要求同学估计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能够获得几枚金牌,这又培养了同学的估计意识。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

  从刚才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书?为丰富我们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最近,新华书店准备到我们官堂小学向同学们出售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但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不知道要带多少本不同的.书,怕带多了卖不掉,带少了又不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呢?

  二、知识构建

  (一)数据的收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

  (二)数据的整理。

  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

  2、简单认识统计表。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你认识一下。

  3、形成统计表。

  准备购买的书籍 故事类 作文类 科技类 合计

  人数

  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

  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

  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

  (三)数据的分析

  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

  三、问题解决

  1、学校准备在“六一”节的时候,准备在苹果、香蕉、梨、橘子中选出两种大家喜欢的水果作为活动时的食物,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帮学校的总务处想一想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

  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

  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

  通过学生的讨论后合作分工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学生仍然感到无法正确地统计出来)再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

  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

  五、机动

  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

  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表示出来,进一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今天这一节课,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2.练习二十第3题。

  投影出示。

  让学生先把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么想的,其余学生校对。

  3.练习二十第4题。

  投影出示。 -

  提问:每个口表示什么?三年中各有多少游客?

  让学生把每年算出的游客人数填在统计表中,指名一人填写投影片上。

  指名回答第(1)个问题。

  让学生讨论第(2)个问题,并说明估计的理由。

  二、综合练习

  做练习二十第6题。

  1.投影出示题目,要求两人合作,一人从离桌面约30厘米的.高度落下硬币,一人用划“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是“1角”字向上,还是图案向上,共20次。

  2.把统计的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让学生把统计结果填在课本上。

  提问:你从统计结果中,看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第5题。

  1.讨论:

  (1)如何收集、整理数据?

  (2)怎样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2.说明:让全班同学一个一个轮着出来汇报看课外读物的本数,大家用划“正”法记录数据,并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3.看表中数据,明白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堂课学到了些什么?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的例1、第24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和统计表;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这些统计表或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查统计一些物品或事物的数量,例如我们学校有×××名学生、我们镇有××所小学、我们学校今年植树×××棵,等等。这些数目通常叫做数据。为了把调查的结果表示得清楚,常常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数据整理的方法。(板书课题:数据整理)

  出示例1表示学生住家分布的挂图。

  这张图表示的是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住家的分布情况。学生的住地情况,用图表示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和平一巷住了一些同学、和平二巷住了一些同学、......。但是每一条街、每一条巷住了多少个同学,哪一条街、哪一条巷住的同学多,就不是很容易看出来了。怎么办?

  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办(可以数一数。),数一数和各条街、巷住的同学数。教师把学生们数的各条街、巷住的同学数写在黑板上。

  师:这各条街、巷住的同学数(指黑板上的数据。)就叫数据。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数据简明地表示出来,使别人不用看图、不用数就能知道各条街、巷住了多少个同学,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师:这就需要把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我们画一个表,把这些数据填在表里。(出示下表)

  街道名称

  合计

  和平一巷

  和平二巷

  胜利一巷

  胜利二巷

  东大街

  学生人数

  教师指着表说明:先要写出各条街、巷的名称,然后把数据写在名称的下面。接着指名让学生把数据填入上表。让其他学生翻开学生教科书第23页,填书上的表。

  问:这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表示?(用“合计”表示,写在前面。)

  师:我们看这里(指着统计表)上面一行是街、巷名称,下面一行是学生人数,再加表头和线,这就可以做成统计表。

  教师让学生看着统计表,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胜利二巷住着多少名同学?

  东大街住着多少同学?

  胜利二巷比和和平二巷住多少同学?

  说明:有时调查的结果往往数据比较多,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某一数据的。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张方格张,说明每一个小格可以表示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来表示。然后教师分别按照各街、巷所住的人数,在方格纸上涂色,制成教科书第24页的条形统计图。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一统计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问: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

  哪条街住的同学最多?哪条街住的同学最少?

  住的最多的街比住的最少的街多几个人?

  住的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带着学生“做一做”中的题。

  教师出示写有这一题目的小黑板,先读题目的第一句和表格中每个学生的成绩。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教科书上的格子图,数一数有多少行、多少列小格。

  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一个小格代表几米?(代表1米。)

  小芳投了多少米?在这张格子图怎样表示出来?(给代表小芳成绩的那一列小格涂上色。)

  要涂几个小格?(要涂14个小格)

  教师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的格子图上涂出代表小芳成绩的14个小格。

  接着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2.教师带着学生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让学生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统计表里,然后想一想:同学们一共拿来多少本收呢?怎样计算?得数应该填在哪里?自己试做。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三、作业。

  练习六的第2-4题。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相关文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07-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15篇01-01

整理房间教案 《整理房间》教案11-2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教案01-04

整理与练习教案03-29

整理与复习教案03-18

《整理与练习》教案09-21

大班整理图书教案06-14

大班整理活动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