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积累描绘珍珠鸟的词语、句子,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朗读,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作品中蕴涵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人与动物互相信赖、亲密无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习文章真挚的感情融于细腻的描写的写作方法。
2、领悟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文章内涵。
3、进行适当仿写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四、教学方法
1、听读法。文章极为有序地展露了人鸟间和谐自然关系的形成过程,描写细腻,诗意浓郁,语言朴素而有文采。突出让学生在听范读、朗读感悟中获得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2、研讨法。教读《珍珠鸟》这样的灵秀之作,课堂组织采用以感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以情景创设、具有探讨价值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结合歌词仔细听,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歌曲)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去喂养丹顶鹤,最后为了救出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颂歌”。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作家也非常爱鸟,在他们眼中,鸟就是他们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可爱的儿女,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珍珠鸟》。
(二)探求新知
结合课文内容,掌握外形特征,了解珍珠鸟。(展示珍珠鸟幻灯片)
解释:红嘴红脚,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白点。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
(展示幻灯片):听读要求,珍珠鸟的心理和行为是如何变化的,和我的哪些举动有关?请划出有关词句。
(播放录音,边听边划)
小鸟和“我”距离越来越近,在这个过程中,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而实际上我和小鸟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种举动为前提条件的,因为我“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所以小鸟会感觉“格外轻松自在”,因为“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所以它们“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因为“我不去伤害它”,所以它敢于“蹦到我的怀子上”喝茶,因为“我不动声色地写”,所以它甚至用小红嘴“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因为“我”没有用手抓它,而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所以它会“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最后,它居然能够在我的肩上做着美梦。
(2)文章有几个段落对珍珠鸟的描绘很传神,请大家欣赏几张幻灯片。
结合课文内容,可以朗读所在文段,也可以复述对珍珠鸟描写,或是把你的感觉写在旁边,再与同学们交流。
(展示幻灯片:)A、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B、落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采,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C、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珍珠鸟在我的肩上做着美梦
(学生任选图片,或朗读,或复述,或表达感受,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3)通过上面阅读,你发现了什么,感觉了什么,把你的感觉说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摘要板书)
(四)合作探究
珍珠鸟由一开始的“怕人”到“一点点挨近”,到最后在我的“肩上做着美梦”,在叙述珍珠鸟情感专化的过程中,(作者如何传达这种喜爱之情?),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珍珠鸟》教案设计18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描写
学生归纳:从景物、外形、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问:这些描写,有何特点?
(先由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然后展示幻灯片)
这里有一段也是关于珍珠鸟的文字,请同学们与课文内容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
幻灯片:
珍珠鸟,成鸟体长约100毫米,雄鸟头顶青灰色,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看出,文章描写部分更吸引大家,以上文字从科学的角度介绍珍珠鸟,而文章的描写渗透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作者怀着对珍珠鸟的怜爱之心,将人的灵性赋予了无知的小鸟,把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爱,给我们展示了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大家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能否为大家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能讲出原因或说出感受就更好了。
(展示幻灯片:作者如何给我们展示了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总结;正因为有爱,作者才会格外细致地观察小鸟的一举一动,珍珠鸟那娇憨可爱的形象才会在作者的笔端表露无遗,文章中这种满溢着爱意的描写非常多,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这种融情于描写中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展示幻灯片:真挚的感情融于细腻的描写。)
(五)联系实际
问:作者和珍珠鸟和谐相处,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我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家里养过小动物吗?能不能讲讲你和它们之间的故事。
《珍珠鸟》教案设计18
原来你们和小动物也是很好相处,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最后,娇憨可爱的小珍珠竟趴中作者肩头上做着美梦——多么温馨的一幕啊!多么美好的境界,看了这一切真令人感动,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信赖。
此时作者也笔尖一动,流淌了一句爱的呼唤: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展示幻灯片:“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学会尊重、关爱、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条件,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所以我们说:“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展示幻灯片:“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例如: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多彩缤纷;和谐共存。
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如果是理智的爱,不急于求成也同样能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关系。
(六)延伸拓展
在本文中,冯骥才描绘了一幅人与“小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画面,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真情。
展示幻灯图片:小女孩与猛兽亲若一家,只要人们愿意,人和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描绘以下的一组图片,以这张图片为例,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它挨着我坐下来,应该觉得我不是它的敌人,我友好地抚摸它一下,皮毛滑滑的,真舒服,像擦过油。
现在我给大家欣赏一组图片和几个词语,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在描写中渗透自身情感的写法,进行适当的扩写。(展示幻灯片)
“小男孩和狗”
“我们跳舞吧”
“久别重逢”
“坐好啊,宝贝”
(学生讨论,仿写,自由发言)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写写你学了这一课的收获,以这样的格式开头:“我觉得……”或“我有了新的发现……”
2、你认为小鸟喜欢在林间还是笼子里?你怎么看?
3、你怎么看作者的养鸟行为,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珍珠鸟》教案设计18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地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吧。(播放歌曲)
板书设计
小珍珠 我
怕人 提供环境
接近 不去惊动
亲近 不去伤害
信赖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并背诵第5小节。
2、讨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请生读,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你了解他吗?
请学生说。课件简介王冕。
2、读题。“少年”,文中写了哪些时间段王冕?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十岁时十三四岁时十七八岁时
二、进入第二段。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各自说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是无可奈何。
2、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板书:体谅母亲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3、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读了这些,让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顺母亲、坚持学习
4、齐读三四小节。
三、进入第三段。
1、出示这一小节。十三四岁时的王冕已经是什么样子了?什么地方看出了他读了不少书?
2、“人在画图中”,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能看出来?用笔画出来。并小声地读一读。
3、多美的荷叶与荷花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诗句。指名读。
4、真不错!让我们回到王冕的身边,再一次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幅荷塘美景图。男生读,女生读。
请学生试背这里。
5、前面说他又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体现到了?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一些名言。出示立志名言,请学生读。
齐读第5小节。
6、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默读第6小节,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什么
板书: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7、学到这儿,你对王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
四、进入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偶像吗?说一说是谁?为什么喜欢他?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上个世纪无数中国人的偶像---梅兰芳。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梅兰芳)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五件事。是哪五件事?
课件出示:
拒绝播音
拒绝演出
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课件: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这个“优伶”指的是什么?
(“优伶”指的是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甘于穷困潦倒的演员,有几人呢?)
质疑:为什么丰子恺会对梅兰芳发出这样的慨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品读感悟。
1.学习避港演出。
(1)请同学们自由地仔细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丰子恺的这句话。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句子,待会儿请同学们说一说。
指名读。
师:哪句话让你的印象深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梅兰芳的.爱国情操)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师:你呢?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日本人提供的是“奢华”的生活。老师有个疑问,“奢华”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奢华生活)
奢华:奢侈,豪华。奢华的生活就是舒服的生活。
B.你认为奢华舒服的生活应该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
师: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课件出示: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但面对日本人提供的奢华生活,梅兰芳是什么态度呢?
生:不屑一顾。(相机板书)
师:为什么不接受奢华的生活?
课件出示: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D.拒绝了奢华的生活,那梅兰芳的生活是怎么样呢?想一想。
(2)课件出示:“宁愿……民族气节。”
A.指名读。(想一想,如果你每一顿都是这么过的?你的心情是怎么样?)(是啊!这样的生活肯定是不好过的,但为了民族,他甘愿过这样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梅兰芳可以拥有奢华的生活,但都被他一一拒绝。这一切都只因为他不想失去……民族气节。不想失去作为正直的中国人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是啊!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弃民族。带着感动,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第6自然段。
B.齐读。
2.蓄须明志。
过渡: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日本人一次次被他拒绝。他们肯不肯善罢甘休啊?于是日本人不断的骚扰,一次又一次。(板书:不断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板书:蓄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梅兰芳蓄须部分(8-10自然段),并想一想,从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他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为什么?
师: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能有胡子吗?
生:……
(课件出示:梅兰芳蓄须前后相片)(梅兰芳舞台形象)
平时的梅兰芳蓄须吗?(如果你平常穿着十分漂亮干净的衣服,在学校,心情怎么样?同学会对你说什么?如果从今以后你只能穿脏兮兮的衣服,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可想而知,梅兰芳的内心也是不好受的。当孩子们问他为什么留胡子的时候,他露出(得意)的样子。他真的得意吗?你觉得他是怎样的心情?
生:痛苦而矛盾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干瘪 七皱八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找茬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3.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学习新课
1.初识安恩
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走近安恩
根据表格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这些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课件展示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分角色朗读11-19小节,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3.评价安恩
能否从奶牛的角度再来评价安恩?
五、拓展延伸
丁克家宠
近些年,随着丁克家庭的增多,很多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下一代的同时,却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养了宠物,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日三餐像对待孩子那样给宠物配餐,增加营养。每天要给宠物洗澡换衣服。闲暇时还抱着宠物逛街,旅行。还自称是宠物的爸爸妈妈。
安恩和丁克家庭,你更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六、小结: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让我们读到最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随着我们对人物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七、布置作业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初识: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
走近:善良、 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
评价: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从奶牛的角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自主积累。
3.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学习课文]
《我家有个大花园》是一篇选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大花园的景物以及在花园中的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萧红笔下的大花园是一个花草丰美、生命力旺盛的所在。从“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到“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写花园中的昆虫、树木自由洒脱,充满拙朴天成的诗情画意。“蝴蝶”“蜻蜓”“蚂蚱”“蜂子”“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大榆树”生机盎然。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清新明快的文字尽情抒写着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从“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到“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写我与祖父在花园中的趣事。栽花、拔草、下种、铲地,区分狗尾草与谷子,采花心、捉蚂蚱,浇水玩,信手拈来的童年趣事,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祖父慈祥可爱,孩子天真烂漫,道出了祖孙俩之间亲密深厚的感情。
从“花开了”到“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写童年的无忧无虑。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儿童心灵的舒展。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文的感受和体会。体会作者融情于景,借景写情的表达方法。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妙词佳句。
[词句积累]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这段话写出了榆树的生机。有风时,呼呼作响;下雨了,水汽升腾。榆树叶子的光泽好像沙滩上的蚌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榆树盎然的生机。
2.“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借花、鸟、虫子的描写,表达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心境,这段文字完全以儿童的眼光来描写自然景物,语言不事雕琢,宛如白云出岫,风行水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把你勾画的句子抄写下来。
1.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教师活动】
1.谈谈你对作者萧红的了解。(教师简介作者)
2.揭题导入。
【学生活动】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对萧红的了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吗?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质疑,思考。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质疑、解疑。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中乐趣:
【教师活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作者在大花园的生活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句谈一谈。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同桌讨论,交换看法。
3.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感悟妙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语文教案-守财奴。
教学过程
(一)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守财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x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的偏旁;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进一步了解同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基本字能组成新的字,这些字之间是有关联的。
2.诵读儿歌,背诵儿歌,理解儿歌。
3.感受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车字旁”的字都和车、和交通有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轮、轨、载、转”。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车字旁”的字都和车、和交通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车”图,引出古文字 “车”,
师介绍:车的甲骨文,中间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两个圆形是车轮。“车”的本义,在上古专指“战车”,所以凡从“车”的字,大都与车和车的运动有关。齐读“车”。
学习生字“车”,范写,学生书空练写一个。
2.导学提示:师出示转盘,你能说说这个转盘上的字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试学:仔细观察转盘并请学生上台指着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
3.认识新的偏旁“车字旁”,观察“车”与“车子旁”书写的异同。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试学: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字音,词连读。
合作共学:四人小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做记号,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正音。
3.请小老师转转盘,领读新字,教大家读三遍。
4.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导学提示:说说从读中发现了什么。(“车字旁”的字通常和车、和交通有关系。)
教师相机渗透形声字的知识。
三、初读儿歌,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儿歌。
学生试学;找到含有翘舌音的字。
齐读词语。
2.学生试学:看图理解“车轮”、“轨道”。
(1)指名说哪些车都是在轨道上行驶的。
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2)根据车轮数量的不同,车又可以分为什么?
3.合作共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装载”、“转眼”、“运输”的含义。
(1)请学生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可以用这个词说一句话的形式进行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2)重点理解“转眼”:速度很快,时间非常地短。
谁还知道还有什么词语也能表示时间是非常短的?相机出示词语:眨眼、瞬间、刹那。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再次认读词语和生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轮、轨、载、转
1.学生试学:请学生《练习1》中的笔顺表,记住生字的笔顺。
2.学习新偏旁。
3.合作共学:
(1) 指名说笔顺、组词。
(2)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说说写字时要注意哪些关键笔画。
4.教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纠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4》,一起去了解坐上和谐号是怎样的感受。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进一步了解同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基本字能组成新的字,这些字之间是有关联的。
2.背诵儿歌,理解儿歌。
【教学重点】
背诵儿歌,理解儿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预学】
学生课前看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词卡片。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完《识字4》。
二、认读儿歌。
1.导学提示: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特别好听的儿歌。
出示儿歌,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试学:同桌互相检查,注意正音,同桌读得好的送给一个大拇指。
3.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4.合作共学:去拼音读。
四人小组合作读,一人一行。比比哪组读得好。师生相机评价。
三、理解儿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合作共学:借助相关资料和插图,理解“和谐号,跑得快”。
请做过动车或火车的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儿歌中找一找,你从哪个字或是哪个词中能感觉到“跑得快”。
交流:扑面、飞、转眼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感受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概有多远。同时与普通火车、汽车到上海的距离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动车速度的快。
2.学生试学:谁能抓住刚才刚才找到的词语,用朗读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跑得快”。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评价。
3.合作共学:坐上这样的动车,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
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儿歌再读一读呢?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4.学生试学:试背儿歌。多好的一首儿歌啊!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号,跑得飞快”,我们试着不看书,来背一背吧。
同桌互背互查。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美、京、海
1.学生试学:请学生《练习1》中的笔顺表,记住生字的笔顺。
2.学习新偏旁。
3.合作共学:
(1)指名说笔顺,组词。
(2)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说说写字时要注意哪些关键笔画。
4.教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纠正。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儿歌。
2、完成习字册相关内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语文教案【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