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9 08:41: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必备7篇】

语文教案 篇1

  任务:1.积累雅词2.读写训练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课文概述。本单元选取的主要是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

  板书社戏鲁迅小说江南水乡文化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安塞腰鼓刘成章散文诗黄土高原文化豪放火烈,气势恢宏

  绝唱刘鹗谴责小说齐鲁鼓书文化跌宕起伏,千回百折

  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散文音乐艺术入耳牵心,移神动性

  摆渡梁晓声现代寓言作家的使命不惑不屈,真情实意

  二雅词积累(37)

  板书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

  肆无忌惮 踱来踱去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抑扬顿挫 鸦雀无声 屏气凝神

  轰然雷动 五脏六腑 如泣如诉 时过境迁 左右逢源 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五体投地 戛然而止 彼岸作孽 娇憨雍容 粗犷谐谑 丰赡亢奋 晦暗羁绊 烧灼冗杂

  归省行辈 撺掇凫水 潺潺宛转

  用造句训练,用的雅词越多越好

  三诵读美段《社戏》中11,12段《安塞腰鼓》中7-10段,《绝唱》中5-7段

  《在声音的世界里》3段

  第二课时

  一雅词写用 肆无忌惮 羁绊 三月不知肉味

  二美段阅读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这段主要的描写手法是描写,从视觉方面写;从听觉方面写;从嗅觉方面写。

  2.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其作用是。

  5.“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的心情。

  6.“似乎听到歌吹了”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7.“我”的心情从“沉静”到“自失”是因为“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的意思是。

  8.文中加点的“他”指哪种声音:

  9.在这两段里,我心情是变化的,请在空格处简要地写出变化的过程:→→自失

  10.第二段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一段的。

  11.“朦胧”一词的原义是,词性是,在这里当词用。

  12.这段文字中的“我”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

  13.以上这段文字有不少带“的”字的短语,从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短语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B.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C.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D.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三仿写

  1,仿“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写一句话,用比喻描摹一辆奔驰的车子。

  2,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4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可以是一次适时的探望,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亲切的微笑,,……能为别人带来开心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能为别人生活的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平常的人。

  3,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家乡的莲花落表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雷电颂教案。

  2、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 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 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 历史故事导

  2、 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 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 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 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 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 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案《雷电颂教案》。教师可加以点拨。如: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

  《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举办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及手段

  教学用时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堂互动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交际话题。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现情境。读"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3)小组、全班交流,形成观点。

  (4)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如果我是妈妈呢?)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己的问题。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

  2、全班交流展示 ,师生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展示有关父爱母爱的.诗句、名言。

  三、课堂、拓展延伸。

  1、老师。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

  一、提出习作目标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提出习作目标

  (1)确定习作内容: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2)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3)结合本次习作,展示习作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确定习作的内容。

  2、全班汇报展示。

  3、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4、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5、小组交流习作

  6、全班交流习作

  三、作业

  回家再修改,写完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自渎、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分析

  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上卓越的科学家,她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自学,加强自主实践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3)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位,感悟人格。

  (一)第一克镭

  1、谁来说说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自己提炼的 板书:自己提炼

  师: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生:公布于众 板书:公布于众

  2、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找出语句)

  3、为什么会这样?

  生: 镭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而居里夫人却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了镭的提纯方法。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5、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请大家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众这样做很平常。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生:他们夫妇把自己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

  师:谁来读读

  6、学生交流,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请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1、2自然段。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作为镭元素的最早发现者,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克镭,于是麦隆内夫人,决定帮助她,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于是就有了第二克镭。 板书:捐赠

  师: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板书:科学研究

  2、学生自由地朗读3、4、5自然段,要求:从中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受。

  3、找句子谈感受。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如何让大家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从而为居里夫人需要的'一克镭捐款?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5、请几组学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数年之后,当她想在自己祖国的首都创设镭研究室勇于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板书:再次捐赠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生: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工作。 板书:治疗癌症

  四、体会人格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出示自传中的这段话

  3、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箱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5、在这些“醉心”于事业和梦想的科学家的心理只有什么?

  生:科学研究、科学的进步、为人类造福。

  6、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生:伟大、大公无私……板书:伟大、大公无私

  五、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音节正确拼读词语。

  2.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连词组句。

  4.能正确朗读歇后语。

  5.识字活动:认识带有走之底的字。

  6.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第一题:能根据音节正确拼读。

  1.学生自读题目。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在音节下标出汉字。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摆出不同的花园。(学生填写序号)

  4.学生评一评谁设计的花园既科学合理又美丽。

  第二题:帮小路和木棉树选几件合适的外衣。

  1.学生读准词语。

  2.请学生自己练习。答案:(美丽的)小路(干净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

  (美丽的)木棉树(碧绿的)木棉树(勇敢的)木棉树(坚强的)木棉树(枝叶茂盛的)木棉树

  第三题:从每一组圆环中找一个词语,连成彩带,装扮教室。

  1.学生读一读题目。

  2.请学生读一读词语。

  3.请学生独立练习。

  4.集体反馈。

  答案:

  池塘里游来了可爱的小蝌蚪。大路上走来了神气的小马。树枝上停着活泼的小鸟。

  第四题,正确朗读歇后语。

  1.学生自读歇后语。

  2.集体读歇后语。

  3.讲讲这些歇后语的意思。

  4.学生介绍自己歇后语。

  第五题,识字活动。

  师: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脚,而脚的最主要作用是走路。“辶”在古文中是画成脚在街上走,左右两边合起来是“行”字,像街道十字路口,中间是“止”宇,像脚有脚掌和脚趾,合起来表示在路上走,后来省去右边,又把“止”移到下边。

  师:用作部首时,因为和“之”字的写法很相近,又常和走路的意思相关,所以又叫“走之底”,表示走路、路程或脚的动作,写在左下边。(1)表示道路或路程,如:道路、通过、远方。(2)表示走路的各种方式,如:前进、后退、返回、运动。(3)表示走路的各种目的,如:迎接、欢送、逃跑、追赶。(4)表示走路的各种结果,如:到达、走遍、相逢、连接。

  第六题,描一描,写一写,注意上中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2.学生写字。3.注意正确的执笔姿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