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1 07:08:2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玩各种游戏,这些游戏都是通过小手小脚来完成的,小手小脚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了解生活,探索发现有趣的事。某天,我在用颜料绘画范画的时候,航航小朋友把我的颜料盒打翻后,忙着用手去擦,结果小手全沾上了颜料,他随手把手往画纸上一按,范画就出现了像小草的样子,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夸奖说:“老师,航航在你的画上按棵小草。”有的还说是像是小刺猬。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说,他们也想试一试用小手绘画。看着孩子们对这样的.画很感兴趣,于是就生成这节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掌握手、脚印画的技巧,体验手脚印画的快乐。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创造表现画面。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在手脚印画完后,想象添画是重点,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力,大胆的添画。并且保持画而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红、黄、蓝广告色

  2、调色盘

  3、毛笔、画纸、盆、擦手布

  4、音乐带、投影仪

  5、课前收集手形、脚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手影故事》引趣:

  教师在投影仪后面边讲故事边做手势做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

  二、想象讲述:玩小手

  提问:我们的小手还能变成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手能变成蝴蝶—大树—海欧—乌龟—小兔—小狗等)

  请幼儿到投影仪前面来表演,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和想象创造的情感。

  三、发散思维:展示收集的手形脚形图片,并进行拼摆。

  提问:小朋友你都收集了谁的手形脚形图片?猜测一下大小手印和脚印的图片是谁的?请你拼一拼,摆一摆手形脚形还能变成什么有趣的图案?

  (鼓励幼儿创作与众不同的图案)

  四、教师示范讲解,手印脚印画。

  画法:(将小手小脚醮上颜料后,印在白纸上,再进行添画)

  出示魔笔:引导幼儿给手印脚印填画,让它变一变,看谁变的图案多。

  五、幼儿创作作品并放音乐。

  1、幼儿分组创作作品。

  2、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保持卫生。

  六、活动延伸:展评作品、讲述作品。

  讨论:说一说你们都印出了什么图案?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的作品进行环境布置。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照片和婴儿,让幼儿感受自己不断在长大,教育幼儿关心、体贴父母。

  2、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照片(小时候)一张、幼儿衣服(小时候)若干、三个月大的婴儿一位。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

  “老师带来张照片,请小朋友猜猜看他是我们班的谁?”

  二、让幼儿试穿小时候的衣服,感受自己的身体在长大。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衣服,谁来穿穿试试?穿上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三、请来婴儿和妈妈,让幼儿在和她们的交往谈话中理解体会妈妈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1、请婴儿进场,让幼儿初步熟悉婴儿。

  “老师请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宝宝和她的妈妈,你们想见见她们吗?”

  2、启发幼儿提问,了解宝宝的生活情况。

  “宝宝现在和小朋友都非常熟悉了,小朋友有什么问题问宝宝吗?”

  四、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我们大家小时候都和刚才的可儿一样,几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妈妈帮忙。在老师小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

  “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2、通过婴幼儿比较,引导幼儿畅谈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在能力上的变化。

  “就这样,我们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关心爱护下,从什么都不懂,到惭惭长大,学会了许多本领……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本领?能告诉我们吗?”

  五、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们评课,我明白了我的这节课上的比较的狭隘,在课堂上只是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朋友的爱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要让孩子在慢慢长大的历程中感受到这些不同层次的爱才更深刻,更丰富。在课的设计上应更全面些。毕竟孩子的成长跟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大班教案 篇3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儿童诗的意境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中各种树的贴纸。

  2.挂图《假如我是一棵树》。

  3.音乐磁带或CD(见下班上册)。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童诗,感受诗的意境。

  1、出示挂图,引出主题。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画上有说明?(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教师:老师带来了一首诗,说的就是画上的景色,请大家来听一听。

  2、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与朗诵诗歌。

  1、再次欣赏诗歌。

  教师: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听到你喜欢的诗句,就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告诉老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喜欢的诗句。)2、分段理解、老师诗歌。

  教师:你喜欢歌里的哪棵树?诗歌里是怎么说它的?(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再一起学一学优美的诗句。)教师:我们一起来朗诵这一段诗歌。(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朗诵诗歌的其它段落。

  3、完整朗诵。

  教师: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来朗诵诗歌,一定会更好听!(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完整朗诵诗歌,教师视情况提示或带诵。)

  三、表演朗诵诗歌。

  教师:你喜欢诗歌里的`那棵树?请你跟同样喜欢这棵树的好朋友站在一起。(喜欢相同树的幼儿站在一起,可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贴上相应的贴纸。)教师:你喜欢哪棵树,就朗诵诗歌哪一段。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演,一定会更优美、更有意思的!(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分角色朗诵,可以适当加些动作表演。)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领域:

  大班语言活动活动前评析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 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吃东西要细 嚼慢咽,不能像小蛇一样一口吞下去。

  活动目标

  一、在快乐的阅读中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知道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而不能吞。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一本(转转书);吃饱食物的小蛇每人一条(分别是吃了菠萝、草莓和梨头);投影仪一台活动

  过程实录

  一、猜测、想象

  1、前几天老师看到了一条有趣、又特别的小蛇,它哪里有趣呀?(幼儿自由猜测)

  2、其实这是它吃下去的一样东西呢?猜猜它吃了什么?(一个怎么样的某某某)。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3、第二天,好饿的小蛇还吃了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蛇到底吃了一个圆圆的什么东西?我们请小蛇带我们去看看吧。(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提问:

  (1)好饿的小蛇是怎么吃苹果的?(啊呜一口吞下去)

  (2)谁来学学好饿的小蛇吃苹果的样子?(集体也尝试一遍)

  2、第三天,第四天好饿的小蛇还会发现什么好吃的?(请每位小朋友从椅子底下拿出图片看看),提问:谁来说说好饿的小蛇发现了一个什么好吃的,是怎么吃的?

  梨头:请吃了梨头的小蛇上来,我们来学学小蛇吃梨头的样子(梨头吃饱了请小蛇回家吧)

  草莓:还有谁的小蛇也吃了红草莓请上来,学学吃草莓的样子。

  问一位小朋友:a你的小蛇发现了什么好吃的?b谁的小蛇也吃了菠萝

  3、继续观看大图书

  第五天,好饿的小蛇还发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一起说转转转,把他转出来吧)

  第六天呢?好饿的小蛇又发现了什么?|(请一位小朋友来转)

  4、观看图书结尾

  (1)好饿的小蛇吃东西总是这样狼吞虎咽的,有一天他很着急的吞下一样东西,这下肚子不舒服了,他吞了什么呀?

  (2) 原来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看到它这个样子你想对它说什么?好饿的小蛇也说了:“不好吃,不好吃”。

  (3)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吃东西的?

  5、小结:吃东西时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象好饿的小蛇一样,啊呜一口吞下去。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谁还记得小蛇吃了哪些东西?我们一起把小蛇吃东西的事情连起来说说吧,题目叫《好饿的.小蛇》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活动中我让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猜测小蛇的肚子里 吃了什么东西。根据形状猜测、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我让他们猜测的不仅仅是绘本上的东西,我还增添了几样其他的物体,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在教具的设计上很巧妙,打破了传统的看大图书或者看幻灯,而是运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转转书让幼儿进行猜测,给孩子设置了想往下看的许多个悬 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形式感受绘本的趣味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使孩子有一个语言技能的提高。 然后完整欣赏、阅读图画书,完整体验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活动中我让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猜测小蛇的肚子里 吃了什么东西。根据形状猜测、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我让他们猜测的不仅仅是绘本上的东西,我还增添了几样其他的物体,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在教具的设计上很巧妙,打破了传统的看大图书或者看幻灯,而是运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转转书让幼儿进行猜测,给孩子设置了想往下看的许多个悬 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形式感受绘本的趣味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使孩子有一个语言技能的提高。 然后完整欣赏、阅读图画书,完整体验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动画视频。饼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小饼干,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干,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好吃吗?

  二、欣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刚才我们吃的饼干还在嘴巴里吗?去哪儿呢?有的小朋友说饼干去了———还有的'小朋友说———那饼干究竟去了哪儿?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食物经过了人体的什么地方?

  欣赏故事视频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1、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食物去人体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点击相应图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还有呢外一个名称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领呢?

  食道(运输功能)脖子—对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管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样,帮助人体运送食物。

  胃(搅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领呢?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吸收营养)它可以干什么?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垃圾的仓库)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肠的终点是什么?(肛门)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2、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食物经过人体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丰富词汇"消化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这些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样往下运送食物、胃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仓库、大肠的终点就是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3。幼儿操作游戏:图片排序。(演示画面二)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排序游戏:请看图片上有一根长什么?绳子上夹着—夹子,请你们按照人体消化的顺序,对下面的这些消化器官进行排队,一个一个的夹到夹子上。谁来说说,谁排第一—————————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不管你指到谁,它就会翻开,给你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正确方能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题。小朋友加油喓!

  2、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游戏:对错猜猜猜。

  1、吃饭时细嚼慢咽(对)

  2、运动后马上喝水(错)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对)

  4、饭后剧烈运动(错)

  5、天热时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对)

  6、吃汤泡饭(错)

  7、一边吃饭一边讲话(错)

  8、不吃早饭(错)

  五、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坐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附"翻翻乐"游戏题:

  1、"饭后,我们一起去踢球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暴饮暴食对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6、睡觉蹬被子对吗?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有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 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 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活动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 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 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大班教案 篇8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大班教案08-23

[经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大班教案08-13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