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声音的教案

声音的教案

时间:2024-04-25 07:15:13 教案 我要投稿

声音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教案

声音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不同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声音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

  2.能借助不同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尝试用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塑料口香糖罐子人手一个、绿豆、音乐录音、人手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调整好情绪。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听声音的呀?

  2.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放课件中的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孩子的笑声)?模仿这些声音。

  (二)在活动中发现声音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小朋友想一下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

  一分钟后请个别小朋友分享他让玩具(白纸)有声音的方法,让其他小朋友跟着学。

  2.老师为幼儿展示两种方法,让幼儿想象白纸发出的声音像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然后模仿一下。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唱歌,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老师一起试试怎样让它唱歌好不好?(出示罐子,每人一个)

  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请个别幼儿为大家展示,幼儿回答出装进去东西就有声音时,为幼儿出示绿豆,之后让幼儿拿着小瓶子跟音乐做律动。

  (三)身体会唱歌

  师:小朋友,一张白纸会唱歌,一个小瓶子也会唱歌,是不是很奇妙呀?那小朋友你会唱歌吗?(请一位幼儿起来为大家唱首歌)

  师:除了小嘴巴会唱歌,你身上还有哪里也会唱歌啊?

  幼儿一一展示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用上面所展示的会唱歌的身体器官来做律动。)

  (四)活动延伸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唱歌,一张纸会唱歌,小瓶子会唱歌&,小朋友的身体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再找找好听的声音?那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唱歌;,好吗?

  (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声音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玩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小。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使幼儿对探索声音感兴趣。

  4、能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PPT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猜测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1、谈话导入: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谁的笑声啊,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

  师: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公鸡!)

  师: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

  师: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

  师: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

  师: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

  师: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1、师:把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

  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宝宝也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一个响声小)

  师: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声音的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幼儿分辨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编故事;

  2.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养成认真倾听、大胆表达、相互协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2.纸、笔人手一份;

  3.作好相应的环境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声音、辨别声音。

  (1)放录音,幼儿倾听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表述,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出示实物卡。)

  (2)放录音,幼儿再次听声音,进一步辨别声音。

  (3)出示相应声音的.实物卡,帮助幼儿验证猜想。

  (4)幼儿模仿声音,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

  2.幼儿根据声音编故事。

  (1)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记录故事;

  (2)幼儿讲故事,并对同伴的故事进行评价。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中的动物。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

  (2)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选择活动室的有关材料,打扮自己,进行大胆表现。

  4.总结评价,幼儿整理场地,结束活动。

声音的教案6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学习制作传声电话,感知声音的传播。

  3、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酸奶杯(或纸杯),棉线。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2、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3、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动:制作小电话

  (1)介绍制作材料:“桌子上的材料你都认识吗?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做电话机。”

  (2)讨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纸杯下端挖两个小洞,用线穿过,再打一个结。”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想想玩玩:

  用自制电话通话——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出去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声音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如《秋日呓语》)等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的秋天,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快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说说你都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课文)

  2、这一位作家,就是听到在听了秋天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美丽的现代诗,板书课题:

  3、该怎么去读懂呢,先请我们去阅读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最喜欢哪种声音?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课件相机出示)

  指导朗读,鼓励学生想象表演

  指导动作: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

  指导朗读:听听,刷刷,

  4、配乐朗读。

  (1)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2)指名朗读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快把你能想到的能听到的声音也试着写下来吧!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写。

  2、把自己的小诗读给同桌听听,展示2—3生的小诗。

  3、汇编成诗:四人合作,把自己的小诗汇编成一首新诗,有可能的话再画上插图。

声音的教案8

  活动要求:

  1、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在听听玩玩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核桃、红豆、米、录音机、《快乐歌》音乐、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听听摇摇

  1、找找;那些罐子是有声音的。

  2、罐子为什么会有声音?

  二、听听猜猜

  1、有的罐子里放了核桃、红豆、米。

  听听,你罐子里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声音的朋友:

  A、一孩子上来摇,相同的声音和它在一起。

  B、老师摇,和老师相同的声音,在一起。

  C、剩下的听听,是一样的声音吗?

  三、听听玩玩

  1、看比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有节奏地摇。

  3、听清唱《快乐歌》摇。

  4、听音乐摇。

  四、延伸:听听想想,罐子里有核桃,怎么没有声音呢?

声音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

  2、通过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一定的做实验记录的能力。

  2、实物准备:录像机、大音响、ppt课件、大鼓、砂纸(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组三个)、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笔(四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用闯关的方法让幼儿猜测三种声音:打雷声、心跳声、木门的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

  2、讨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猜想)

  二、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1、敲打撒满豆子的鼓面,请幼儿观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碰撞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2、请幼儿尝试用砂纸发出声音,感受其震动,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3、讨论:这两次实验发现声音产生的共同点。

  总结:物体震动会发出声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让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就是物体停止震动。

  三、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从而探索声音的不同。

  1、出示三个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别敲击三个水杯,如何让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动手实验验证,找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3、每组幼儿派一名代表说出小组实验的'结果。(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4、延伸:说出听音乐时和听噪音时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引导幼儿平时要轻声说话、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1、讨论: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观看ppt,初步了解声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听诊器看病。

  3、请幼儿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声音的教案10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教案11

  一、说课标解读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新教材)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这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三、说学情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本节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然后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因此本节教法学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声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

  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

  2.探究实验·活动一——做一做:

  一根橡皮筋,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活动二——读一读:

  大家齐声朗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题:

  (1)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活动一一样明显吗?

  (2)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著的研究方法。

  ·活动三——说一说:

  说出生活生产中其它一些发声现象。试着解释发声现象的道理。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航天员在太空中,有时需要到飞船外工作。当航天员在太空舱外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用电子通信设备,这是为什么?但在太空舱内时,航天员的交流可以直接对话,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实验探究活动一——听一听:

  “真空铃”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回答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声波”部分。(指出类比法)

  活动二——做一做: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活动三——想一想:

  面对路人的询问,钓鱼的小儿为什么默不作声。

  总结: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3、声速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声速”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学生板演p31第5题,交流书写步骤。

  (三)总结反馈

  1、总结的方式是让学生“谈收获”;

  2、反馈练习力求精炼。

  (四)作业布置

  阅读p30“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七、说板书设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声速1、v固>v液>v气2、v空=340m/s

声音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了解寺庙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给人带来的思乡愁绪。

  3、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由一名学生演奏),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出示:《全唐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复习歌曲

  导入新课:

  1、导言:听着这优美的古筝曲,赏析这名词佳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刚才大屏幕出示了哪几首诗?(学生说出诗的名字)。

  三、学习歌曲《枫桥夜泊》

  1、初听:播放歌曲《枫桥夜泊》,学生初步体验。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种思乡的情绪的?

  2、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等来分析。(教师划旋律线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特点)

  3、复听:歌曲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师唱这句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体验情绪有什么变化?(情绪更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感。)

  4、学习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哼唱,观察歌曲有哪五个音组成?

  学生随琴视唱旋律。

  5、学习第二乐段:

  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乐句切分音的效果(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模唱解决节奏难点。

  视唱第二乐段曲谱。

  6、完整填词演唱。

  7、师:你们知道寒山寺吗?

  8、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寒山寺的资料。(课件:寒山寺的图片)

  9、师: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课件:书法作品和意境画)

  10、师:书法作品和意境画的赏析,使我们对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崇敬,现在让我们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四、活动:古诗演唱会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

  2、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

  3、每组组长抽签选曲目。

  4、小组设计表演形式进行排练。

  5、各小组的展示。

  五、教师小结下课

  随笔:除不顾了解了中国的寺庙文化,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声音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 “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声音的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配置与设计,增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效果反馈。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

  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用媒体可把抽象变具体形象。

  五、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课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引课: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媒体展示)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多媒体展示较新奇的发声现象。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学生试完成展示的小实验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媒体展示实例。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媒体动画:真空铃。把抽象变具体形象。

  5、媒体: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6、媒体:回声现象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七、媒体展示练习、小结。

声音的教案15

  名称: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的:

  1、感知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初步懂得保护自己小耳朵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录制噪声、多媒体制作

  重点:感知声音

  难点:分辨不同的声音

  活动流程:

  (一)听音游戏,感知声音 1、多媒体演示:

  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什么听到的?

  2、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3、过渡:

  前两天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会发声音的玩具,今天,老师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来呢?

  再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二)操作练习,分辨声音

  1、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摆弄玩具,分辨声音。

  2、交流讨论:

  (1)你玩的是什么玩具?

  (2)试一试:你是用什办法让玩具发出声音来的?

  (3)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3、仔细分辨:这两个罐子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4、:

  原来啊,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

  (三)经验交流,保护耳朵

  1、播放噪音:什么声音啊?快来快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2、你们为什么都捂住自己的小耳朵?(幼儿讲述)

  3、:

  保护自己的小耳朵,所以平时我们小朋友之间要轻轻的'说话。

  4、除了轻声说话,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耳朵?(平时妈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耳朵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5、:

  我们小朋友和妈妈都有那么多的好办法,以后要好好保护好耳朵,让我们的小耳朵变得灵灵的,能听得更清楚。

【声音的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声音教案01-08

小班声音教案04-15

小班声音教案03-26

有趣声音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11-01

《春天的声音》教案及反思11-01

奇妙声音小班教案01-15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9-01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