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部分课文内容。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三、教学难点:体会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领学生念九九歌,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大地是怎样的呢?(多媒体示句: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齐读。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好冷啊!全班同学都觉得冷吗?做给老师看看。
(二)新授: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但是,如果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们就一定会忘记寒冷了,想不想去啊?(多媒体示录像)
2、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雾凇?
4、课文的第一段用了这(十里长堤缀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些词语来写雾凇,谁来读听?----她读得真准啊。(多媒体示句)
5、“十里长堤缀满”让你看到了雾凇怎样?(很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让你觉得雾凇怎样?(很美)
6、好,谁能读出雾凇又多又美。
7、一齐来读,老师要竖起耳朵听看谁读出很多很美的雾凇。
8、过渡:啊,好美的雾凇啊,走在这洁白晶莹的世界里,让人忘记了寒冷,还让我们这些从没见过雾凇的游客产生了疑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怎么这么奇特壮观啊?请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待会儿请同学扮演导游向我们游客解释解释。
9、导游你好,请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
10、哦,我明白了,是要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多媒体示图)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四大自然奇观,它为什么出名呢?
是因为每到冬季,吉林的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这时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当江水在空气中遇到寒冷,就会凝结在树木和草丛中,这就形成了奇特的雾凇景观。只有在吉林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气候里才会形成,所以非常难得。
11、同学们看,老师杯子中冒出了水汽,一会儿就不见了,而松花江面上的水汽又是怎样的呢?(弥漫着)弥漫在这里是指江面上充满、布满了雾气。(板书:弥漫)
12、在大冷天里,从南方来到这里旅游的你,本来以为到处都应该结冰了,可是却看到松花江面上仍然雾气弥漫,你心里会觉得怎样?(太奇特了)
13、可是,还有让你感到更奇特的情景呢!当夜幕降临,江面上弥漫的雾气,就像魔术师一样在神秘地施展它的法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有四句话,请每个组读一句,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些句子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多媒体示句)?
14、读出来了吗?描绘的是雾凇形成的情景。
15、雾凇这位魔术师是怎么把这些原来是苍绿的松树、光秃秃的柳条变成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样子呢?(多媒体示图)
16、同学们一句一句地看,找出有关的词语:
(1)“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淹没、蒸腾”这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雾凇怎样的美?(形成时的动态美。)(板书: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2)“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几个叠词特别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雾凇是慢慢地,轻轻地形成的,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在悄悄地变换着法术)读的时候要轻一些,慢一些,读出雾凇的变化。
(3)镀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把它换成贴、加、漆这些词,好吗?(板书:镀上)
(4)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课件示)用最初……逐渐……最后……,写雾
凇形成的过程,很清楚。(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17、这一段文字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把雾凇逐渐形成的全过程写得很清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以及最初……逐渐……最后……让我们知道了雾凇的形成是慢慢的、轻轻的,是很美的。淹没了、模糊了、蒸腾的、像银线、变成银条、全都是银松雪柳这些词语,也很准确、很美,使人读了就仿佛能够看到雾凇逐渐形成时的美丽景象。
18、所以,我们就按照雾气变化的顺序来试着背一背这段文字,看谁记忆力最好。(课件示)
19、经过了寒冷的夜晚,松树、柳树,所有的树木都被雾凇这魔术师变了样,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树木了,而被美称为什么呢?请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词语。
(1)对,就是琼枝玉树琼。琼是美玉的意思。在雾凇的作用下,树木都好像是用宝玉做成的了,琼枝玉树这个比喻很恰当。
(2)这些琼枝玉树琼都有哪些姿态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发挥你的想象,待会儿填空:有的有的还有的(课件示)
(3)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千姿百态)
(4)置身于这洁白晶莹的仙境般的世界里,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是引用了唐朝诗人岑参的一句诗,这里用梨花来比喻雾凇,写出了雾凇像洁白的梨花一样美丽。(课件示)
(5)情不自禁就是忍不住的意思,人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呢?
(6)这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7)让我们带着赞叹地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8)这段话写出了清晨,人们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美景时的感受。
20、许多人观赏了吉林雾凇,都忍不住作诗来赞美它,老师收集到的诗(课件示):观吉林雾凇作
雾涌寒江晓日曛,
长堤雪柳正迷人。
非真非幻花如海,
留影留连客似云。
地借凇花播名气,
人惊冰魄长。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让与人间玉树春。
21、学了《雾凇》这课文,你一定会为作者笔下那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的雾凇所吸引,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吉林去亲眼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得那么迷人呢?
表达方法提示:
动静结合,更显多姿多彩:
课文中描写清晨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缀满枝头的雾凇奇景,又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这就是这课文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多姿多彩的雾凇。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要注意景物的动静变化。这样,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多种形态的美,使文章更为生动。
(三)、拓展学习。
1、学习课文的方法一处景物的动静态变化,如天空的变化。
2、做小导游,向身边人介绍吉林雾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语文教案 篇3
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我的家中,人人说父亲是极爱我的,而我的母亲则极爱姐姐。
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感情很好,当然原因在于他太宠我,对于我的要求向来很容易满足,而我的母亲则不同。记得小学时候,我做错了一件事。那晚吃饭,有几样我和姐姐最爱吃的菜。母亲一个劲儿地往姐姐的碗里夹,姐姐都有点儿应接不暇了,一脸疑惑地望着我们,而我和父亲只是看着好笑。其实母亲是一个极开朗的人,只有天不塌下来,什么事都看得很开。
她与我们生气也只是一会儿的事,很带着一些孩子气。
初二那年,我和楼上读初一的小莉感情很好。那时的我,很象个男孩子,做事也很讲江湖义气。通过她。我认识了她们班的几个女孩子,并且很玩得来。临放假的时候,几个女孩子就在商量着考试的事。由于她们的成绩都不大好,很怕考差了,不好向家中交待。小莉向我谈起这件事,犹豫不决。同时,她们也在劝我去。虽然并不担心考试的问题,不过我还是拍着胸口说:“小莉去,我就去。”那时,我只以为一切是天方夜谭而已。
考试的最后一天,阿玲跑来找我说:“苇,小莉要去了,你不是说过她去你也去的吗?”
我这时才发觉说出的话是怎么也无法改变的了。怎么办呢?那一次小莉考得很差,所以才会改变主意。为了履行诺言,我只好答应下来。
可是我没有钱啊!从小到大,我从未在家中偷过钱,那一次,我暗地里配了一把柜子的钥匙。趁父母不在的机会,拿了三十五块钱。我不敢拿多了,因为我看见皮包里没有多少钱,我怕他们没有生活费。那时,真的很幼稚!然而,那是我第一次偷钱,也是最后一次。
她们决定去新疆。在那儿有敏子的同学。于是我们踏上了一列北上的火车。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只想下车,想哭,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离家出走,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知道我走后会急成什么样子。可是,北上的火车,呜呜地带着我们走了。这一走,走了十五天。
乘了整整五天的火车,我们来到了昌吉。事情并未如我们想像中那样简单:我们在吐鲁番转车时和敏子走散了,我们没有地址,找不到她的同学。新疆的天冷得不得了,我穿着两件毛衣,寒风直往衣领里钻,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可是在南方生活了几年,我已不能适应北方的天气了。在寒冷的日子里,我想家的念头与日俱增,每到夜晚,我就觉得心里有什么小虫子在咬啊咬啊,咬得我睡不着,睡不着,我就偷偷地哭,不敢哭出声来,怕被人笑。
我们呆在旅馆里,不知道该干什么。钱用完了。这时,我们终于开始为此争执。阿玲和华坚决不同意给家中发电报,而我和莉却已不愿再过这种不知明天的生活了。发电报的'当晚,派出所的人就来了。三天之后,家长来到了昌吉,我的父母没有来,也没有信,我又悄悄哭了一场。来接我们的家长告诉我,我的父亲很“傻”,他们都通过电话和各方警局联系,只有我的父亲天天都要到火车站去接我。
我的父亲很傻!那么我的母亲呢?
春节期间,飞机停班,我们在新疆过了一个年。
飞机在成都降下,我们乘火车回到了故乡。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火车缓缓驶入月台的时候,父亲看见了我,激动地跟着火车跑,而我兴奋地叫了起来。
父亲瘦了。
下了火车,表哥接过我的行李,只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傻?”父亲站在我的面前,我突然局促不安。我不知道闯下这弥天大祸,会有什么结果在等我。
“走吧,你妈在车上等你。”
走出检票口,上了一辆车,母亲坐在里面,还有几个亲戚。母亲瘦得更为可怕,整个脸颊平平削了两块肉。眼睛浮肿得像两个桃子。我坐在母亲的身旁,她把我的手握在她的手心,紧紧地,我们都没有说话。车行半路,她开始哭,我不知道怎么劝。下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扶住你妈妈。”这时我才发觉,母亲走路已远不如以前了。
家里有很多人。看见我回来,似乎松了一口气。听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我才知道,自从我出走那天开始,母亲就一直昏睡在床上,姐姐天天抱着她哭泣,也不敢离开半步。父亲天天都要到火车站去,不是一趟,而是每一趟火车都要去接车,没有人劝得住他。天天晚上,父亲都要出好几趟门。他对别人说:“万一她回来了,不敢回家的。”
回至家中,母亲还拉住我的手不放,大家七嘴入舌地说得差不多了,母亲才说了一句:“你走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带点钱呢?”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父亲站在旁边,说:“你一走,你妈天天躺在床上,神智都不大清了,可还经常念你走时为什么不多带点儿钱;那边这么冷,被冷出病了怎么办。”
我好悔!
八年过去了,可是有的事将永远无法过去。直到现在,母亲仍时时犯病,不经意地,人就浑身无力,也受不得什么气了。
这是我的罪孽!
那一年,我离家出走,没有缘由。
那一年,我用三十五元钱走了一次新疆。
那一年,我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那一年,我的父亲的春节在火车站度过。
那一年,我的母亲差点儿为我死去。
因为那一年,我将一生愧疚。
我第一次明白,我的母亲有多爱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设想
本课为此单元的首篇课,讲读应具有示范性,向学生示范应如何按照单元要求阅读一篇课文。本课教学拟以《伐檀》第一章为示范重点,带动二、三章的学习;以《伐檀》的学习带动《硕鼠》的学习;以这一课的学习带动全单元的学习。落实单元要点的主体目标之一(两大传统)。
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鉴别是一难点,将通过比较阅读解决。
本课安排2课时。《伐檀》、《硕鼠》各1课时。
伐檀
教学要点
1、学习《伐檀》;介绍《诗经》。
2、学习赋、兴等表现手法。
3、认识“兮”字在诗中的作用与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集体背诵《关睢》。
2、这首诗选自《诗经》,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诗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六艺”之一,故称《诗经》。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于春秋时代。现存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从各方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
板书课题:伐檀
二、初读。重点阅读第一章。(即第一节)。
要求:第一遍默读,用铅笔画出难读难懂的字,对照注释和工具书读懂。第二遍小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
2、合上书,你能准确地读讲出下列字词吗?
(出示小黑板)
(河之)干稼穑胡廛狩猎县貆素
注意:“干”与现代词语“干事”、“树干”、“干燥”中的“干”音、义的区别;“县”为“悬”的通假字。
3、指名朗读,注意字音的准确。
4、接力译文。由第一组第一名学生开始译文,每人译一句,接力完成全章译文。
三、再读。
1、第一章共有5句,你认为可分为几层?各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展开时运用了哪种思维方式?
提示:第一句为一层,写的是伐木奴隶的劳动情景,这种直陈其事的写法叫“赋”。后三句是伐木奴隶的感慨。第二句写的河水,由这一句引出了后三句,因此后四句可分为一层。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兴”。由第一层展开到第二层时运用了联想。
四、研读。
1、为前后两层各拟一个小标题。
例:“河边伐檀”、“怒斥君子”
“河边伐木”、“义责君子”
“河边劳动”、“感慨君子”
“河边伐木”、“议嘲君子”
提示:第一层拟“河边伐檀”或“伐木”均好,“劳动则过于宽泛”。第二层“怒斥”、“义质”都属上乘之作,“感慨”则褒贬不明。“议嘲”更有一种居高临下感,实在是最佳品。(板书最佳小标题:“河边伐檀”“议嘲君子”)
2、读第二、第三章。第二、三两章与第一章有很多对应词,试找出来。
檀—辐、轮;干—侧、漘;涟—直、沦;
廛—亿、囷;貆—特、鹑;餐—食、飧
注意:读准“漘chún”、“飧sūn”、“囷qūn”。鉴别:“特”的古今义。古:小兽;今:不一般的。
比较这些对应词的微小差别:辐,车条;轮,车轮,这构成了劳动的先后程序:伐木——制辐条——輮车轮。涟,水波;直,波平;沦,小波。其它各组对应词意义基本相同。这种在诗中语句基本相同重复咏唱的'方法叫重章叠唱,至于其它文学样式有类似现象,那可能是一种借鉴吧。这种重章叠唱我们不仅不觉得重复啰嗦,反而感到这样反复咏唱,有强调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的感情。体会“兮”(相当于“啊”)字的作用。
教师指导:注意逻辑重音“不、不、胡、三百、不、不、胡、县貆、君子、不素”;注意节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4、现在有人要为《伐檀》画插图,你认为第一句该如何配图?请用几句话将图面介绍出来。
例:清晨的河边,太阳穿过树缝照到一片林子里,河水泛着小波纹。画面主要有五个人,两人正在抡斧砍一株大树;还有两人正扛着树往河边走,另有一人正站在河边堆积的树木上招呼着。他们衣着褴褛,膝头都磨破了,赤着脚,扛木头的奴隶脸正朝着画面,可清楚看见脸上淌下的汗珠及紧皱的双眉。
五、作业。
1、继续完成第一句插图说明。
2、总结本课中的“兮”字的用法。
3、背诵全诗。
硕鼠
教学要点
1、学习《硕鼠》,理解“比”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伐檀》、《硕鼠》。
教学过程
一、提问。背诵《伐檀》。
二、初读。学习《伐檀》的阅读方法,勾出应注意的词。
解释以下词语:
硕、黍、贯、顾、逝、乐土、爰。
师:“食”、“岁”、“去”、“适”等词在现代语言中也很活跃,辨析它们的古今意义。
三、再读。
1、在第一章中,歌者有什么打算?
2、歌者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生活、工作的地方呢?
3、这一章可分成几层?
4、仿照《伐檀》的学习方法,也用两个短语来概括每层的意思,看看能拟出多少种。
例:“指斥硕鼠”、“向往乐土”
“怒责主人”、“远走他乡”
“控诉奴隶主”、“奴隶要解放”
“斥硕鼠”、“誓离乡”
“斥硕鼠,歌者不平”、“求解放,奴隶远走”
“痛斥硕鼠,怨愤难平”、“录求乐土,争取解放”;“斥硕鼠怨愤难平”,“要自由乐土唯求”
(板书其中一个小标题:“怒斥硕鼠”、“向往乐土”)
5、接力译出这一章。
6、自由朗读,现场背诵。
7、学习《伐檀》的学习方法,找出本诗第二、三章中与第一章相对应的词。
黍——麦、苗;顾——德、劳;乐土——乐国、乐郊;所——直
这些对应词有无细微差别?这些差别对表现全诗主旨有无作用?
提示:“黍、麦、苗”这一组对应词有一点微小差别,“黍”指的是碾出的粮食;“麦”指的是长成的庄稼;“苗“则是刚出土的嫩苗。这表明这只大老鼠越来越贪婪,不仅吃粮食,吃庄稼,而且连未长成的嫩苗都不放过。“顾“,表照顾,顾及;“德”,表施恩;“劳”,表慰劳、犒劳;这表明奴隶们要求解放的心情愈来愈迫切,对自身价值、自身权利的认识也愈来愈明确。先仅要求照顾,最后就要求犒劳了。
四、研读。比较《伐檀》与《硕鼠》,能否得出以下结论?
1、两篇都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两篇都用了“重章叠唱”式,且所用方法完全一致。
3、因为都选自《诗经》中的“魏风”,故两篇的句式及语言风格基本相同。
4、两篇的主题基本相同,都表明了奴隶们反抗剥削,要求解放的心情。
教师明确:两诗都唱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揭露了奴隶主剥削的本质,这种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创作方法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即本单元所说的“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五、听录音,跟录音表情朗诵两首诗。
六、作业:
1、课本第一题第4小题。
2、课外改写《硕鼠》为散文。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快乐读书屋九 丑小鸭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积累词语,找出课文中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手偶:丑小鸭)大家好!我是丑小鸭。(出示手偶:白天鹅)嗨!我是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变成白天鹅的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纲,自由读课文
在老师大胆放手引导下,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你喜欢怎样读?――小伙伴读,同桌读,小组读,自已读等)
2、汇报读
3、读懂课文,理解感悟
4、学习生字及生字词(辅以游戏进行)
三、理解课文
出示小建议: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②是从什么地方想到的?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吗?
小组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师:丑小鸭心里怎么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四、拓展延伸,走进生活
师:学了《丑小鸭》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聆听歌曲《隐形的翅膀》
六、实践活动
回家后把《丑小鸭》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丑小鸭——白天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1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