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7 09:27: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经典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重点: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难点:开交流会。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二、万花筒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五、课堂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朗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本课的内容。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我们都见过春雨说一说他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快读一读课文重视怎样描写春雨的?

  二、学生自读课文,读准音,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

  2、再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读一读

  3、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线、争论、有趣、问题、到底、颜色、淋、洒、滴、油菜花、你们、红色、绿色(提示:淋、洒、滴、油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三点水,线、论、趣、题、底、颜、欢鼓励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

  ⑴ 当小老师

  ⑵ 开火车读

  ⑶ 同桌读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春雨是什么样的?

  2、读2、3、4、5自然段

  ⑴ 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分别怎么说的(春雨的颜色)

  重点理解:小燕子:绿色(柳枝绿了)

  麻雀:红色(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

  小黄莺:黄色(油菜花黄了,蒲公英黄了)

  ⑵ 2~5自然段分别用了哪些动作的'词语?

  体会春雨的特点:落、淋、洒、滴、

  ⑶ 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鼓励学生说。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想一想为什么春雨下的更欢了?

  四、赏读课文,加深理解

  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教师小结,实践活动

  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春雨的滋润下,动物、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能不能分角色演一演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狼狈bèi擦拭shì请勿打扰wù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

  环境jìng气候hu飘荡piāo

  2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多音字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六) 板书设计

  26* 蜜蜂

语文教案 篇7

  课题: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作业: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