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7 09:54:4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朋友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教师的责任在于让每个孩子学会怎样结交朋友,怎样融入群体,怎样为自己、为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友爱的情感氛围——从朋友那里汲取欢乐、给朋友带去欢乐。因此,结合我班正在进行的“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一学习活动。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活动中创设积极的环境非常重要,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获得经验的最佳途径。于是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节,使幼儿心情愉快,轻松自然,有真切感;制作中播放有关对话、歌曲,使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让幼儿亲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情节,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圆形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看表情图(看课件)

  1、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说说你喜欢哪一个表情,看了哪个表情能想到快乐的事情?

  2、拍照:小朋友甜甜的微笑

  二、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第一段

  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

  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

  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

  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

  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能为朋友做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2、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高兴的事情?

  3、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

  4、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

  5、师总结: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四、延伸活动:制作“微笑”标志

  1、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2、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熊的尾巴》本身就是一本充满童趣的故事书,很适合幼儿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以小熊的心理过程为主线的故事,从小熊一开始非常喜欢自己的尾巴到后来羡慕朋友们的尾巴而讨厌自己的尾巴,到最后重新喜欢上自己的尾巴。通过活动,能让幼儿意识到过分地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根据教材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故事感受故事的童趣

  2、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知道不要过分羡慕别人。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物的尾巴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具教材准备:

  1、每位幼儿都有一条短尾巴和小熊的装饰图像。(让孩子融入情节,激发活动欲望与兴趣)

  2、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我和幼儿一起以小熊的形象到草地上玩一玩,通过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孩子们合着音乐学学小熊走、碰碰小尾巴等动作,让孩子进入情境。我觉得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愉快!

  二、当孩子们比较欢快轻松的时候,让孩子们猜猜小熊想了什么?以此导入活动主题"尾巴"。从他的表情不满意自己的尾巴,猜猜为什么?大家一起来问问小熊想了什么?引入下一环节。

  三、我利用普罗米修斯电子交互白板的页面链接动能出示狐狸、蛇、小猪的画面,通过观察画面、提问等了解三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趣味性等。其中我通过自身的动作引领、语言启发让孩子们动一动、玩一玩、学一学,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通过音效、画面引入下一个环节:小熊羡慕别人的尾巴能干,我怎么就不行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当小熊醒来时,发现自己有了一条融合了狐狸、小蛇、小猪三种动物的长长的怪怪的尾巴。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突出了主题"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五、小熊带着这么长的尾巴怎么办呢?现在他怎么想的呢?孩子们会想到要变回自己的尾巴。接下来我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巴拉拉小魔仙》变魔术将小熊的尾巴去除,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普罗米修斯交互电子白板课件为载体的这一原则。小熊去掉尾巴很开心,从而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

  以上是我课程的大体构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有机会得到更高的提升!

  活动反思:

  在一月初,我进行了本学期的汇报课,在师父的帮助下,我不仅选好了课,而且师父把我的教案也是改的有声有色,把原本一节枯燥无味的语言课变成了一节生动活泼、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语言活动。

  活动初,我以玩猜尾巴的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猜尾巴,我自然地从小熊的尾巴导入故事,幼儿主要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大部分幼儿能自主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之后小熊变出长尾巴之后,虽然小熊当时玩的很开心,但是长尾巴也会给小熊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尾巴为什么会给小熊带来不方便,我采用了让孩子们向小熊一样玩一玩,从中体会到长尾巴确实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方便,随后引出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接着,幼儿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小熊的尾巴》,巩固对故事的印象。最后,幼儿讨论“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感知原来的自己才是最棒的。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具有教育价值,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幼儿也能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整个活动效果不错。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时间的控制把握的不是很好,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曲线跑的练习,发展幼儿运动中对身体的控制和奔跑能力。(重点)

  2、通过曲线跑的练习,发展幼儿贴近障碍物快速曲线跑的能力。(难点)

  3、初步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绳操练习

  2.绕场地环行跑,主要看交通标志杆跑步。(主要告诉幼儿今天学习的新本领)

  知道曲线跑的要领。

  3.再次绕绳练习S形曲线跑。纠正幼儿的动作。要求幼儿要快速跑。

  4、运动会开始,分成二组,告诉幼儿游戏的方法。

  方法是:开始时,对应两组的幼儿坐在椅子上,一发令,开始跑,谁先跑道谁胜利。

  (1)幼儿练习曲线跑:分成二组,各端各五个幼儿,跑到后坐下示意

  (2)幼儿两人进行小竞赛,对获胜人员发奖品。

  (3)团体竞赛2-3次,胜利的组红旗奖励。

  5、放松整理,总结活动的效果。并给予奖励。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曲线跑,本课的重点是对身体重点的控制,难点是弯道跑的摆臂动作和蹬腿的协调配合。课的开始部分,队列队型安排了原地四面转法和四列变八列横队的内容,学生基本做的还可以,四列变八列时前后组的距离太近了,没有及时调整好,学生出现了站错位子的情况,我马上调整了前后的距离,并讲解了动作要领学生在第两变练习时就做的很整齐了。

  韵律操本节课,采用了小鸡舞的音乐,学生都比较认真做的也很投入,效果也不错,以后做时要再多编几个对本课教学内容的专项性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教 学内容,为了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安排两人一组练习。第一个练习,一人站中间,另一人左手扶中间同学的肩身体左倾,以最快速度的绕着中间的同学跑。第二个练习,手放开以最快速度的绕着中间的同学跑。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说出感受,学生基本能说出跑时身体重心要内倾。这时我再引入弯道跑手臂的动作教学。前几天在期刊网上看了樊江波老师写的从动作约束视角弯道跑的教学设计,感到启发很大。技术动作的约束因素:个体约束:环境约束、任务约束

  个体经验:弯道弧度、速度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快速跑,那就从学生会的,就是所为“最近发展区”,教其不“会”,要从“会”入手,首先让学生练习直线快速跑,感受跑动中的摆臂动作和身体重心,(由于在篮球场上练习,圆的切线也就8-9米,学生很感受不出,下次练习时可以分成8组,进行25米跑),再在圆上进行直道进入弯道跑的练习,我设计了两个同心圆,从圆的`切线跑入8个小组同时练习,可是跑动中出现了交叉,有安全隐患所以我就上停止练习,进行了听哨音跑,问题马上解决了,就是感觉不是很顺。两组学生练习了一次后再交换位置,体验下不同弧度的跑,让学生说出跑动中的感受,练习效果不错。最后拓展练习中安排了圆上追逐跑练习,让学生了运用下课堂上学到的技术,学生个个跑的很起劲,就是感觉练习的密度太低了,只有4个人在跑,练习时间每人差不多为2分钟左右。如何提高这个练习密度设计还要改,在此也希望学体的各位前辈多给我提提意见。

  小百科:曲线,是微分几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直观上,曲线可看成空间质点运动的轨迹。微分几何就是利用微积分来研究几何的学科。为了能够应用微积分的知识,我们不能考虑一切曲线,甚至不能考虑连续曲线,因为连续不一定可微。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知散文优美、宁静的意境美,感受小笋娃的活泼、稚拙美。

  2、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散文内容,感受小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的亲切、可爱的情感。

  3、丰富词 “诱人”。

  活动准备:

  1、 课件。2、 竹子头饰2-3个,小笋娃头饰1个,小笋娃挂饰若干个。2、认识笋和竹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朗诵散文,幼儿欣赏。

  1、老师结合身体动作朗诵散文。

  2、提问:1)这首好听的散文叫什么名字?2)你喜欢哪些好听的话呢?

  (二)看课件,熟悉散文中的对话,丰富词“诱人”。

  教师导语:散文中还有哪些好听的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3、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1)春雨带着带着春天的问候来到了大地上,唤醒了谁?他们怎么样?(他们使劲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头顶上的泥土)

  2)谁第一个钻出了地面,是怎样钻出来的呢?(那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个子钻得最快) 请幼儿学一学小笋娃钻出地面的样子。

  3)小笋娃钻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美景呢?(大片诱人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缀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刚开的小花) a、 丰富词“诱人”,诱人就是很吸引人。b、请幼儿用“诱人”说一句话。

  4)好多的小笋娃钻出地面后他们说了什么呢?(“妈妈,妈妈,你在哪里?”)竹子妈妈又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妈妈在这儿呢。”) 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5)小笋娃们看到竹子妈妈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那穿着绿衣裳、个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妈妈?她怎么和我们一点也不像呢?) 幼儿一起复述一遍。

  6)妈妈是怎么对小笋娃说的?(“好孩子,别奇怪,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和妈妈长得一样了。”)

  7)听了竹子妈妈的话,小笋娃是怎么说的?(“是吗,那要过多久呢?我们好想快快长大,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好看见更远的地方。”)小笋娃为什么想快快长大?(好看见更远的地方。”)

  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8)你们想长大吗?为什么?

  9)笋娃们在慢慢地长大,终于有一天,当笋娃们能拉到妈妈的手臂了的时候,他们高兴地怎么样啊?(

  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们长大啰,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啰。”) 我们学一学他们高兴的样子吧。

  4、幼儿表演散文。

  请2-3个幼儿戴着头饰当竹子妈妈,一个幼儿戴着头饰当钻得最快的小笋娃,其他的幼儿当好多好多的小笋娃。

  散文:笋娃

  “滴答、滴答”,小雨带着春天的问候,来到了大地上,唤醒了躲在泥土里的笋娃们,它们使劲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头顶上的泥土,都争着想看看大地究竟是什么样的。那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个子钻得最快,他使劲吸了一口气,用力一顶,哇,终于钻出了地面。小笋娃争大眼睛,看着眼前的美景:大片诱人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缀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刚开的小花。没多久,好多好多的笋娃也钻出了地面。“妈妈,妈妈,你在哪里?”笋娃们大呼小叫着。“好孩子,妈妈在这儿呢。”笋娃们的头顶上传来了“沙沙沙”的声音,他们抬头一看,心想:难道那穿着绿衣裳、个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妈妈?她怎么和我们一点也不像呢?小笋娃们看着自己黑不溜秋、头上长着几根绿毛的身子,再看妈妈那一节一节圆圆的、长长的身子,非常奇怪。妈妈好像知道笋娃们的心思一样,低着头笑咪咪地说:“好孩子,别奇怪,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和妈妈长得一样了。”“是吗,那要过多久呢?我们好想快快长大,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好看见更远的地方。”

  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轻轻地抚摩着,笋娃们慢慢地在长大,黑乎乎的外衣太小了,已经包不住他们渐渐变粗、长高的身体了。不久,细细长长的竹枝上,又长出了绿绿的小嫩芽。阳光暖暖地照着,终于有一天,当笋娃们能拉到妈妈的手臂了的时候,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们长大啰,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啰。”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平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教幼儿初步学会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注意唱准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2、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用歌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3、在学唱绕口令歌曲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唱准字音。

  教学难点: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教学准备:

  自制图片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秋天多么美》做小跑步进活动室。

  2、出示图片,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3、发声练习

  1=C2/4

  1234|5—|555|555|5432|1—||

  兔子跳又跳,跳跳跳跳跳跳,兔子跳又跳。

  二、基本部分

  1、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回答问题: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

  2、学习听前奏:

  3、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听歌词,说一说歌词中说什么了?

  4、教幼儿朗诵歌词并理解词义,提出要求:朗诵歌词要清晰准确。

  5、教幼儿学唱新歌,用整首演唱的方法教唱,要求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6、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重点指导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7、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8、分组演唱歌曲,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9、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学习情况,对本节课守纪律的幼儿进行表扬。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而不再是学习的容器。在唱歌教学中最难的'解决的是幼儿机械记忆歌词的环节。以前很多教学中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有写歌词幼儿怎么听都不懂,只要音似胡乱唱一通的现象存在得不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在设法将自己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即利用视觉符号或运动觉符号,利用创造或利用教师暗示的线索等。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图例的运用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为下面幼儿创编歌曲作了准备,使幼儿的思维、记忆有了形象、具体的依据。歌曲结构中休止符的区别则用“红花”来代表,即帮助幼儿区分又帮助幼儿记忆对比,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区分结构中的难点。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是在唱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歌曲是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由此记忆歌词,熟悉曲调并不难,幼儿能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地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2、影碟机;3、奖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大班教案 篇10

  游戏目的: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增进男女间亲密的情感。

  2、倾听音乐,感受AB两段旋律、节奏的不同。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探索在双圈上如何交换玩伴的方法,创编二人游戏的不同玩法,增强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游戏:

  VCD,音乐选自《伙伴舞》,碟机,人手一个手腕花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声势律动,熟悉音乐ABABAB的结构。

  2、交代新游戏名称,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两小无猜"-------解释一男一女从小在一起玩耍,两人十分要好,非常亲密。

  3、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规则:A段音乐第2乐句停一定要找到朋友。B段音乐一男一女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音乐结束游戏停止。马上接着去找下一个朋友,游戏反复进行。

  介绍老师小时侯玩的几种游戏:《斗鸡》: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以脚落地为输。《掰手腕》:两人同时单腿跪立,右手相握放在各自的右腿上,可用左手托右下肘,比臂探索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推手平衡》: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跳马》: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臂的支撑力量从上面跳过去。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观看欣赏切勿模仿。

  4、师生一起探讨如何在圈上找朋友。

  5、随音乐,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前半部分主要是表演游戏,幼儿会把注意力放在听音乐的变化和模仿老师的动作上,但是音乐变化很明显,很快孩子就能掌握,慢慢他们的兴趣点会随着他们的熟悉程度而逐渐减低,因此增加的游戏难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和兴奋点,游戏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双圈上找到合适的同伴,这样的游戏难度幼儿通过尝试是可以达成的,而且有变化的空间,比如当孩子达成了很顺利地找到同伴这一层面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将活动难点放在和同伴创造性二人玩的方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拓展游戏:

  1、幼儿创编游戏的新玩法。

  两人一组,讨论后并展示两人创造的新玩法:如:炒黄豆、拔河、两人两足、蹬车、你推我挤、钻山洞、背靠背背人、迷迷转锤子剪刀布、摔跤、仰卧起坐,扫腿也说扫荡腿(用一只腿猛力横扫以绊倒对方。)

  2、按孩子们创造的新玩法进行游戏。

  3、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在圈上随意找个玩伴随兴玩游戏。

  温馨提示:后续游戏可以分别尝试游戏新玩法。不一定一次性进行。对孩子间的胜负不做评价,只重视游戏中快乐的体验,不强调游戏的结果。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9

大班教案02-29

大班教案02-29

大班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