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积累、运用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汇仓库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指导书写6个汉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4.通过阅读欣赏,了解《泊船瓜洲》“绿”字用词的绝妙。
5.编写《狐假虎威》课本剧,培养学生想象、编排和语言创作、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选词写话。
2.了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用字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根据寓言编写课本剧。
教学准备
一个课本剧范例、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自由读题中的汉字,看看每组两个字有什么异同。
2.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分清并记住它们?
3.给这些字分别组一、两个词语。
二、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
2.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只需说出大意即可)
3.用超市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话。
4.再读词语。
5.抄写词语。
三、选词写话。
1.读词语。
2.找出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
3.选词说话。
鼓励学生尽量用上更多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生动、具体。
4.把自己选词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写字板中的汉字。
2.观察每个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交流:
(1)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怎样写最美观?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傻”“糊”“惭”“懂”的书写笔顺及间架。
5.学生练写。
6.优秀作品展示。
二、阅读欣赏。
1.自由阅读短文。
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
(1)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2)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洲》时对“绿”字先后作了哪些改动?
(3)为什么说“绿”字用得好?
(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4.小结: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用在这里可谓是点睛之笔。难怪数百年来,无数诗人、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绿”字改得好。我们从《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明白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交流中能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更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5.读背《泊船瓜洲》。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
回忆《狐假虎威》的内容,指名讲故事。
二、指导编演课本剧。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编演剧本。
(1)挑选演员,分配角色。
(2)设计人物对话。
(3)指导制作道具,选配乐曲。
3.分组合作编写剧本。
三、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选择优秀的小组在班级中表演。
3.评议。
4.小组内再合作表演。
第四课时
一、指导编写剧本。
1.了解剧本的格式。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
2.出示剧本范例,学习编写剧本的方法。
二、把自己编写的《狐假虎威》剧本写下来。
三、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交流评议。
拓展资料
“推敲”的故事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子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推”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语文教案 篇3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通过品读,感悟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和爱的神奇力量。
3. 借助旁批,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
同学们,当到了繁星满天的夜晚,遥望北方的星空,你看到的'最亮最亮的是哪几颗星?(生:北斗七星,出示幻灯片1)对,关于这明亮的北斗七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七颗钻石》(板书)。
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读正确。
2.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教师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3. 朗读课文,直到读得正确流利。思考:文章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小组合作研讨课文(要求:四人小组分工负责完成幻灯片上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2。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故事内容。
(2)边读课文边填表。人物的行动 水罐的神奇变化 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了什么
(3)课文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想呢?
(让同学们分小组尽情讨论后,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注意学生中出现不同答案可以争论,不追求答案的同一性,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验,并言之有理,教师都可以肯定。)
2.师生共同探讨:
(1)学生齐读第2段,问:
哪几个词反映出旱情特别严重?能再详细描绘一下当时的旱情吗?
(所有和两个都说明旱情严重,水已成为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2)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这时她做了一个梦,会是怎样的一个梦?请描述一下梦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生动一些,此梦可以是美梦,也可以是噩梦。)
(3) 素不相识的人出现是偶然的吗?他可能是谁?
(此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答案不唯一,只要想象合理有新意即可。)
四、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孩子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你们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都像小姑娘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语文教案 篇5
科里亚的木匣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