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9 09:04:0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正确的交通规则。

  2、让幼儿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标志行走。

  活动准备

  1、各种色彩的鲜艳的交通标志,视频短片。

  2、背景音乐、彩色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以视频短片《上学的路上》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明明要上幼儿园,看他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请幼儿仔细观看并回答问题。

  师:明明在路上遇到了红绿灯,他做的对不对?

  (幼儿回答意见各异,教师讲解正确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3、明明通过十字路口时是怎么做的,他做的对吗?请幼儿分组讨论。

  4、教师总结并告诉幼儿正确的交通规则。

  (二)以“小小交警”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标志以及交通规则的认识

  1、教师出示各种色彩鲜艳的交通标志,让幼儿说出名称(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请一名幼儿手拿交通标志,其他幼儿根据小小交警出示的标志,依据正确的'交通规则进行。

  活动结束

  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制作各种交通标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首先以视频短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孩子们看到明明的做法后,意见各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很活跃。在给幼儿讲解了正确的交通规则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小小交警。幼儿首次玩这样的游戏兴致很高,他们通过自己亲手指挥交通,制作交通标志找到了乐趣,加深了对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的认识。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大班数学活动七朵花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七朵花教案吧。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操作法作为幼儿学习编7的加法应用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表述交流———探索发现————小结提升等循环往复的操作练习中,让幼儿在观察这7朵花中进一步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了数学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逻辑性。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能完整、准确的表述,培养幼儿语言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图学习7的加法。

  2、知道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2、花园的图片1张: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的花朵共7朵;纸、笔若干,7的加法算式题若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加法。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问题导入:这是什么季节?这么美丽的花都是一样的吗?(教案来自:教案网。)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花朵的不同特征。

  三、看图列式

  1、算一算:花园里一共有多少花朵?

  2、幼儿尝试根据花朵的特征编加法题,并讲讲题目所表示的意思。(2+5=72朵花有叶子,5朵花没有叶子)

  教师:有谁也是找到这个特征,但是编的题目不一样?(5+2=7)

  引导幼儿理解: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换,答案是一样的。

  四、动脑筋

  1、教师:有几道题目都是1+6=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教师小结:花园里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题目的根据虽然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

  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六、做游戏:蝴蝶找花

  1、介绍游戏规则: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数字,蝴蝶听着音乐找花,音乐结束时,花和蝴蝶必须结成一对。检验:蝴蝶和花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7,就算胜出。

  2、幼儿选择角色玩游戏。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特点的规律,密切联系幼儿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七朵花研讨课,我运用幼儿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丽的花朵,设计花园图片进行教学,按花朵的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直观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加深幼儿理解加号左、右边的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能让幼儿在发展思维中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变换及学会分析问题,我的教学能做到让幼儿在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的练习中得到巩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和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重点难点

  在观察图片中,我班幼儿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力和完整表述方面还有待加强,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学习情况,确定了本节活动的重难点。

  这是《纲要》中所提到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地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要求体现的。

  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音频故事片段《小马过河》、多媒体课件、水槽、水、动物模型(松鼠、牛、马)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2分钟)

  师:听音频马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引出故事内容《小马过河》。

  (神秘的马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马上进入角色,引出今天的故事内容《小马过河》)。

  (二)欣赏PPT,理解故事内容(16分钟)

  1.出示PPT1图,幼儿观察。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2)师:“小马的心情如何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马,你会怎么办?”

  (3)幼儿跟随教师了解画面内容。

  2.出示ppt2、3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马先遇到了谁?”“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提问:“小马又遇到了谁?”“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

  (2)师:“如果你是老牛、松鼠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带领幼儿了解画面内容,请幼儿模仿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过程和对话语气。

  (4)提问:“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可小松鼠却说水很深,同伴被淹死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教师采用观察、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回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同时通过模仿情境对话,让幼儿投入角色,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故事中蕴含的美)

  3.实验验证,扩展经验

  教师出示水槽,把松鼠、老牛、小马分别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感知同样深的水和动物身高的关系(幼儿总结:小马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通过操作、观察,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师及时提问,并请幼儿总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深浅的印象。这部分采用观察、谈话、操作等多种方式促进重难点的完成。)

  4.观察PPT4图,了解故事结果

  提问:“小马最后顺利过河了吗?”“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3分钟)

  (本节活动教师有重点的讲解画面,为了让幼儿深入理解、完成教学目标。此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此故事产生美好的情感)。

  (四)小结(3分钟)

  (1)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2)师:小马过河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懂得遇事应该如何做的道理)。

  (五)活动延伸(1分钟)

  师:“小马顺利过河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回家请和爸爸妈妈一起讲一讲,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是暂时的,我们将活动进行了延伸。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达到家园共育,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对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感兴趣,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各环节衔接紧密,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开展活动,故事情节简单,易于幼儿接受。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与浅的含义,并使幼儿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多动脑筋想一想,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的道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 4+2=6 2+4=6 6-4=2 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 7 + 3 = 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 -?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 - 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

  书面练习;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划船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在划船中如何保护自己并能够遵守安全规则。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划船时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报纸折叠的小船1只、纸做的救生衣一大一小共2件。

  2、小男孩布偶和妈妈布偶各1个。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1)教师:小朋友都划过船吗?划船时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呢!谁来说一说划船时要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并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图夹文方式记录大家都同意的几点。

  (3)教师小结幼儿所讲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你一段表演。

  2、活动展开:观看布偶表演《划船》。

  主班教师操作小男孩布偶,配班教师操作妈妈布偶。

  (1)情境一:小男孩(布偶)跑到小船前,爬到船舱里的样子。妈妈(布偶)一边追赶一边喊:“慢一点儿,等妈妈一起来。“

  教师:刚才表演了什么?

  教师小结:要和大人一起上船,不要单独划船。

  (2)情景二:小男孩(布偶)扭着身子说:“不嘛,穿救生衣又热又难看,我不要穿。”

  教师:小男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救生衣有什么用?不穿救生衣可能会怎样?

  教师小结:划船时一定要穿上救生衣,万一掉到水里,救生衣可以使你漂浮在水面上,等救生员来营救。如果不穿救生衣,掉到水里,又不会游泳,就非常危险了。

  (3)情境三:小男孩(布偶)在船舱里东摇西晃跳个不停,妈妈(布偶)连忙说:“这样太危险了!”

  ①教师:为什么在船舱里不能跳?

  ②教师小节(4)情境四:小男孩(布偶)歪向船的一侧,一边用手撩水一边高兴地喊着:“打水仗喽,抓小鱼喽!”结果,小男孩(布偶)扑通一声掉到了水里。

  ①教师:小男孩为什么掉到水里了?

  ②教师小结:在船上探着身子玩水很危险,船身一歪,人很容易掉到水里。

  3、活动展开:学习安全划船儿歌。

  (1)教师:有一首儿歌把划船要注意的`事项都编了进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内容详见幼儿用书第19页)

  (2)教师出示挂图,完整朗诵一遍儿歌,一边朗诵一边用手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内容。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这首儿歌讲了划船时的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4)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朗诵这首儿歌。

  4、活动总结:鼓励幼儿总结和遵守划船安全规则。

  (1)将前面幼儿讨论的注意事项和幼儿用书的注意事项相结合。

  ①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书上讲的关于划船的安全注意事项,我们再来看看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把没有的内容补充上吧。

  ②引导幼儿对照一开始讨论的内容,将两者结合进行总结。

  (2)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划船要注意的安全规则,那么你们在划船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安全规则啊!

  5、活动延伸:绘画《划船》。

  请幼儿把自己和家长(或其他人)划船的情境画下来,并请幼儿分组讲述当时的状况和自己的心情,有意识的提醒幼儿讲述划船安全注意事项。

  小百科: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牙齿的分类与作用。

  2、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的笑脸照片、小镜子

  活动过程:

  1.播放幼儿的笑脸照片。

  每当我们笑起来的时候露出白白的牙齿真好看,牙齿是我们重要的器官之一,你有认真观察过你的牙齿吗?

  2.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引导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观察方法。

  (1)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

  (2)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3)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

  3.出示牙齿图片,了解牙齿的分类与作用。

  (1)门牙切牙 又扁又平 好像一把铲子 专门负责把食物咬断。

  (2)门牙旁边的几颗尖锐的牙齿叫犬牙, 又称为尖牙,它好像又短又尖的小刀,当你吃肉的时候用它来撕裂食物。

  (3)口腔后面有很多大牙,叫磨牙,好像一副小磨子的上下两片,这种牙齿最适合磨碎和嚼烂食物。

  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

  4.学习怎样保护牙齿。

  (1)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配合牙齿模型,教师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2)知道碳酸饮料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少喝碳酸饮料。

  (3)换牙时及时拔掉乳牙让恒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活动延伸

  坚持每天口腔牙齿保健,注意用牙卫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知道春季里的特征。

  2. 学会制作出地里的蚂蚁窝。

  3. 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并培养孩子们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印泥, 彩泥

  活动过程

  [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春天。

  - 它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 它是冬季的下一个季节,在这里季节里会开放许多美丽的花朵,它是什么季节呢?

  [展开]

  1、讨论一下你在春天里的经历。

  - 说到春天大家会想起什么?

  - 你在春天里都做了些什么?

  2、说说春天

  ① 说说春天有什么特征。

  ② 讨论一下春天里可以看到什么?

  3、描述一下昆虫的一生。

  ① 说说昆虫的一生都有怎样的变化。

  ② 用彩泥表现出昆虫的一生经历。 (卵-幼虫-蛹-成虫)

  4、观察活动纸。

  - 上面画了些什么?

  5、用活动纸中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蚂蚁窝。

  ① 用手指蘸上印泥。

  ② 用手指印出蚂蚁窝里面的样子。

  ③ 印完蚂蚁后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 说一说蚂蚁在地里都干些什么?

  [结尾]

  ①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它。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汽车植物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大班教案 篇9

  产生:问题——男孩有没有头发?

  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陈允颉摸到了自己的头发,一下子意识到男孩也有头发。

  第一阶段:男孩和女孩的头发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幼儿发现男孩和女孩的头发有很多不同之处:长短,扎辫子和不扎辫子,辫子还有很多的不同花样……幼儿就开始把自己看到过的头发或自己的头发画下来。

  第二阶段:卷发,染发的奥秘。

  在“理发店”里我摆了几个假发套,一本发型书,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他们都对卷发和染发感兴趣。于是我们来到了真正的理发店里,请阿姨为我们讲解卷发、染发的奥秘。

  第三阶段:设计发型

  幼儿对女孩子的各种发型感兴趣,通过绘画来表现各种发型。

  第四阶段:尝试理发

  当设计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后,幼儿想尝试帮别人理发(梳辫子)。于是,我们了梳子,发夹、摩丝等。幼儿在尝试中发现:怎么辫子扎不紧呢?卷过的头发过了一会儿就不紧了?自己梳的头发和画的怎么不一样呢?然后再集体讨论,反思失败的原因:手没力气,辫子的'花样太复杂等。

  预设(教师)

  生成(幼儿)

  主题

  午睡起床后教师开始帮孩子梳头,陈允颉说:“男孩都没有头发的。” 教师提出疑问:男孩有没有头发呢?孩子们众说不一,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头发……

  主题络

  男孩 没有头发 长

  男孩也有 与女孩不同 短

  各种各样的头发

  环境与材料

  1、发型书一本

  2、增设理发店用具

  3、假发套一个,自制的三个

  4、为美工区材料:纸、记号笔、蜡笔、塑料绳等

  1、俞逸菲、严影、朱琛楷从家里带来了婴儿时的头发照片。

  主题活动

  1、观察各种发型

  2、讲述活动:头发

  3、角色游戏:理发店

  1、参观理发店

  2、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头发

  表达分享

  陈允颉:好象头上有一点点头发。

  教师:一点点,是有头发吗?孩子自己肯定,男孩也有头发。

  姚心宇:为什么戴老师的头发是咖啡色的?

  教师:怎么会有咖啡色的头发?孩子们不知道染发,教师建议孩子去理发店看看。

  李轮家:外公的头发是白色的。

  刘蕾:爷爷的头发也是白色的。

  目标达成与经验获得

  1、在合作游戏时,幼儿能边玩边讨论:如理发店中各用具。幼儿先讨论用具的玩法,再玩,或向教师求证和请教。

  2、在讨论中,能力强的幼儿能主动他人的经验:如王心瑶说:年纪大了头发都会白的。

  3、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向家长或其他人获得资料:如主动将照片带到幼儿园。

  幼儿作品

  朱一琳:想表现卷发,就直接用单色笔画。(我问她为什么要画卷发,她说:“我的头发太短了,卷卷就长了。”

  龚孜诣:像花瓣一样的头发。头发像花瓣一样就多了。

  杨轲禹:黑头发。(表现的较为真实。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其他颜色,他说:“我的头发就是黑色的呀。”画中的圆圈表示卷发。)

  卢政峰:弟弟的头发很短的。

  陈允颉:染过的头发。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9

大班教案12-10

大班教案12-01

大班教案12-06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