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时间:2024-04-30 07:11:07 教案 我要投稿

《渔舟唱晚》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舟唱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舟唱晚》教案1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渔舟唱晚》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欣赏《渔舟唱晚》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

  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 :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教学后记: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1、课堂常规:学生上音乐课坐的姿势、拿书本的方法以及聆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2、学生的聆听:初听歌曲,学生不知道去听歌曲中体现的基本要素,要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告诉他们要怎样去听音乐。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最表层,旋律的变化,音高的变化等学生都不知道去听,去分析。3、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最基本的技能学生也是没有基础的,不能识谱;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不会念、拍节奏;不知道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概念。

《渔舟唱晚》教案3

  【设计意图】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重点难点】

  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活动准备】

  《渔舟唱晚》音乐CD、课件PPT、小鱼和渔夫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

  1.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

  2.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听音乐,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二)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

  1.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

  2.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3.学划船动作,调动幼儿的情绪。

  (三)幼儿相互配合学做动作

  1.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2.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四)分组进行“快乐小渔民”游戏

  1.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2.幼儿学划船动作;

  3.幼儿开展划船捕鱼游戏;

  4.教师激励评价幼儿,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

  (五)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活动课,总体来说我班的孩子对于这个音乐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请他(她)们根据故事情节和乐曲创编动作、表情时,他们惟妙惟肖,当然有些孩子在到前台表演时还是有些拘谨的。后来的“划船”音乐表演游戏还是满精彩的。 随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划船的和捕鱼的,我觉得这个环节完成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今后,我要多多设计学生喜欢的音乐环节,以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

《渔舟唱晚》教案4

  渔舟唱晚备课日期:

  备课人:

  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教案5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琴与古筝,通过对比欣赏,体会两种乐器的不同听觉享受。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古典音乐,了解世界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更美好的音乐,来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方法:

  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导入欣赏歌曲《太湖美》,营造气氛。

  问:乐曲主要采用了哪种乐器?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二、知识学习:认识古筝

  1、了解古筝的历史起源。(课件展示古筝图片及发展起源)

  2、时事新闻:“嫦娥一号”升空时带去的乐曲中有一首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欣赏此段录像,听辨古琴的音色特点。

  3、学生欣赏后,谈谈古筝和古琴音色的不同效果。

  4、教师补充介绍:用历史传说中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以及《三国演义》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十万大军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与古筝形成对比。

  三、作品欣赏《渔舟唱晚》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反馈、讨论。

  3、介绍作品:

  1)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2)了解电子合成版的《渔舟唱晚》被中央TV天气预报中的使用。

  3)简单了解古筝演奏的手法。(课件展示古筝的弹奏指法)

  4、分部欣赏,细节分析。

  (一)第一部分

  1)欣赏,体会第一部分的演奏效果,从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四个要素来讨论。

  2)教师总结,出示投影片,体会第一部分音乐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一幅画来表现此部分。

  (二)第二部分

  1)将此部分再详细的分成小部分来欣赏,交流,讨论,体会。

  2)教师总结,投影出示表格。

  (三)第三部分

  1)欣赏,让学生自己谈这段与前两段的区别:画面多还是心情多?

  2)教师总结音乐意境。

  3)尾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5、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教师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

  四、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1、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2、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兴趣入手,播放【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中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听此段音乐在哪里听过?(SHE《不想长大》),那么古筝这种传统的民族代表乐器是否也被流行音乐人所利用呢?欣赏周杰伦创作的歌曲《黄金甲》、《青花瓷》,体会流行音乐融入的古典因素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

  五、情感升华。

  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典音乐的基础。“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历经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能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来美好我们的生活。

《渔舟唱晚》教案6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 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 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

  第三段, 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案7

  《渔舟唱晚》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

  (二)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

  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

  2.对乐段的分析

  A.第一乐段

  谱例

  1

  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

  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

  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

  B.第二乐段

  谱例

  2

  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

  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

  的节奏形态、

  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

  C.第三乐段的分析

  谱例3

  第三乐段(见谱例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D.尾声

  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情况分析

  表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

  知识技能:

  在作品分析与学情分析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本课知识技能相关信息

《渔舟唱晚》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

  活动准备:

  1、录音:《渔舟唱晚》

  2、多媒体课件:《渔舟唱晚》

  3、图片若干幅

  4、纱巾、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部分

  1、了解“民族乐器”的概念

  出示古筝提问:这是什么?(它叫古筝)有谁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乐器?(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因为古筝音色特别好听,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你们有没有听过古筝弹奏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古筝弹奏的曲子。

  2、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就是民乐〈渔舟唱晚〉提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有的小朋友说古筝弹出来的'音乐真好听还想再听一遍,那么这次要请小朋友听仔细了,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

  2、欣赏乐曲第三遍跟着乐曲做动作,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有的小朋友说听了这首曲子有点想跳舞了,那么就请小朋友找一个空一点的地方用你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曲子的优美好吗?

  3、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接着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象,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一段描写这首〈渔舟唱晚〉优美景色的录象。

  三、艺术同构活动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副美丽的画,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b)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四、创造表现部分

  “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客人就是彩带宝宝,这些彩带宝宝看见小朋友们优美的舞姿真羡慕它们说也想来跳,那么请你们带着它们一起来跳好吗?”

《渔舟唱晚》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地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4.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渔舟唱晚》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 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古筝、 《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随同音乐唱熟旋律

  2.让同学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 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古筝、 《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同学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同学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局部呢?

  生:三个局部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局部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局部,请你们想一想这一局部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局部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局部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局部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局部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划船竞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局部,和第一局部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局部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局部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局部)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局部与尾声主要写景,二局部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局部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示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示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示热闹欢腾的劳动局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示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渔舟唱晚》。

  2、古筝一架,老师熟练弹奏乐曲。

  3、各种小乐器及纱巾、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部分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古筝音色悦耳动听,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提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师完整弹奏乐曲,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2、分段欣赏,跟着乐曲打节拍,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3、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三、艺术同构活动

  1、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2、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四、创造表现部分:

  1、 简单介绍小乐器和舞蹈道具,请每人选一件自己喜欢的道具。2、自由讨论。请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围在一起,试一试怎样使手里的道具随音乐发出优美好听的声音?有几种方法?拿丝巾类材料的`小朋友试一试优美缓慢的音乐怎么表现?逐渐加快的音乐怎么表现?3、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活动反思: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幼儿的摇头晃脑中就看出已经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视频上演员的现场演奏,响起了幼儿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幼儿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

  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一节课还是显得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案13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 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丰富表 现力的了解,激发喜爱民乐的情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 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民族乐器—埙,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古筝,首先请同学听一下那首乐曲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古筝音色,充分想象】

  2、认识古筝: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架古筝。(教室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 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 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是民乐之首,以优美典雅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古筝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色彩华丽、富有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涛啸。是一种具有独特神韵的独奏乐器,所响之处,烦念尽抛,宁静与松弛由心而生,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多数演奏的琴为21 弦,它的音域更宽广,表现 力更强。

  三、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渔舟唱晚》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 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教学意图:了解乐曲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 引入欣赏

  初听,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学意图:初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充分想象】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5、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 们分段欣赏。

  第1部分: 教师演奏通过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演奏第一部分音乐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出示谱例,让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对比加入技巧后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教学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 “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 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2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然后演奏第二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舸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 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 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 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3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然后演奏第三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来模仿拖劈,由慢渐快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哼唱这段乐曲开始的主题曲调,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观察发 现几个音回旋环绕层层下落,并认识五声音阶。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通过自己演唱发现 五声音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 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 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展示古筝的“刮奏”技巧,然后演奏尾声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右手刮奏,突出古筝 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 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 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5、完整欣赏,教师演奏,出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

  【教学意图:再次完整的欣赏,结合画面音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六、总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

《渔舟唱晚》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⒈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⒉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⒊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⒋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绘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幼儿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活动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音乐曲调优美,形象突出,对比鲜明,适宜幼儿欣赏。整个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音乐,唤起相应的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把握音乐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述、音画通感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部分,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乐曲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美好意境,让幼儿加深对美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

  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由的、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活动“重视了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感体验,重视了幼儿与音乐材料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可以体会到:音乐欣赏除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更具有开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活动资源

  ⒈作品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⒉教师的解说词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微风轻轻地吹着,湖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在美丽的湖面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悠闲地划着渔船。起风了,渔民们赶快划着渔船回家。湖面上的波浪越来越大,渔民们用力地划船,越划越快。风停了,渔舟靠岸,渔民回家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渔舟唱晚》教案15

  教学内容:ヱ鎏《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

《《渔舟唱晚》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渔舟唱晚》教案】相关文章:

渔舟唱晚的教案03-02

大班民乐欣赏教案:渔舟唱晚03-25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10-17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渔舟唱晚》含反思12-26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5

钻洞洞教案教案12-1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渔舟唱晚》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舟唱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舟唱晚》教案1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渔舟唱晚》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欣赏《渔舟唱晚》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

  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 :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教学后记: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1、课堂常规:学生上音乐课坐的姿势、拿书本的方法以及聆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2、学生的聆听:初听歌曲,学生不知道去听歌曲中体现的基本要素,要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告诉他们要怎样去听音乐。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最表层,旋律的变化,音高的变化等学生都不知道去听,去分析。3、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最基本的技能学生也是没有基础的,不能识谱;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不会念、拍节奏;不知道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概念。

《渔舟唱晚》教案3

  【设计意图】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重点难点】

  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活动准备】

  《渔舟唱晚》音乐CD、课件PPT、小鱼和渔夫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

  1.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

  2.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听音乐,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二)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

  1.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

  2.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3.学划船动作,调动幼儿的情绪。

  (三)幼儿相互配合学做动作

  1.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2.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四)分组进行“快乐小渔民”游戏

  1.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2.幼儿学划船动作;

  3.幼儿开展划船捕鱼游戏;

  4.教师激励评价幼儿,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

  (五)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活动课,总体来说我班的孩子对于这个音乐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请他(她)们根据故事情节和乐曲创编动作、表情时,他们惟妙惟肖,当然有些孩子在到前台表演时还是有些拘谨的。后来的“划船”音乐表演游戏还是满精彩的。 随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划船的和捕鱼的,我觉得这个环节完成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今后,我要多多设计学生喜欢的音乐环节,以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

《渔舟唱晚》教案4

  渔舟唱晚备课日期:

  备课人:

  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教案5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琴与古筝,通过对比欣赏,体会两种乐器的不同听觉享受。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古典音乐,了解世界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更美好的音乐,来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方法:

  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导入欣赏歌曲《太湖美》,营造气氛。

  问:乐曲主要采用了哪种乐器?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二、知识学习:认识古筝

  1、了解古筝的历史起源。(课件展示古筝图片及发展起源)

  2、时事新闻:“嫦娥一号”升空时带去的乐曲中有一首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欣赏此段录像,听辨古琴的音色特点。

  3、学生欣赏后,谈谈古筝和古琴音色的不同效果。

  4、教师补充介绍:用历史传说中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以及《三国演义》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十万大军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与古筝形成对比。

  三、作品欣赏《渔舟唱晚》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反馈、讨论。

  3、介绍作品:

  1)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2)了解电子合成版的《渔舟唱晚》被中央TV天气预报中的使用。

  3)简单了解古筝演奏的手法。(课件展示古筝的弹奏指法)

  4、分部欣赏,细节分析。

  (一)第一部分

  1)欣赏,体会第一部分的演奏效果,从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四个要素来讨论。

  2)教师总结,出示投影片,体会第一部分音乐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一幅画来表现此部分。

  (二)第二部分

  1)将此部分再详细的分成小部分来欣赏,交流,讨论,体会。

  2)教师总结,投影出示表格。

  (三)第三部分

  1)欣赏,让学生自己谈这段与前两段的区别:画面多还是心情多?

  2)教师总结音乐意境。

  3)尾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5、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教师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

  四、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1、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2、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兴趣入手,播放【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中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听此段音乐在哪里听过?(SHE《不想长大》),那么古筝这种传统的民族代表乐器是否也被流行音乐人所利用呢?欣赏周杰伦创作的歌曲《黄金甲》、《青花瓷》,体会流行音乐融入的古典因素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

  五、情感升华。

  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典音乐的基础。“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历经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能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来美好我们的生活。

《渔舟唱晚》教案6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 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 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

  第三段, 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案7

  《渔舟唱晚》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

  (二)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

  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

  2.对乐段的分析

  A.第一乐段

  谱例

  1

  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

  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

  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

  B.第二乐段

  谱例

  2

  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

  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

  的节奏形态、

  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

  C.第三乐段的分析

  谱例3

  第三乐段(见谱例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D.尾声

  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情况分析

  表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

  知识技能:

  在作品分析与学情分析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本课知识技能相关信息

《渔舟唱晚》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

  活动准备:

  1、录音:《渔舟唱晚》

  2、多媒体课件:《渔舟唱晚》

  3、图片若干幅

  4、纱巾、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部分

  1、了解“民族乐器”的概念

  出示古筝提问:这是什么?(它叫古筝)有谁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乐器?(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因为古筝音色特别好听,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你们有没有听过古筝弹奏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古筝弹奏的曲子。

  2、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就是民乐〈渔舟唱晚〉提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有的小朋友说古筝弹出来的'音乐真好听还想再听一遍,那么这次要请小朋友听仔细了,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

  2、欣赏乐曲第三遍跟着乐曲做动作,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有的小朋友说听了这首曲子有点想跳舞了,那么就请小朋友找一个空一点的地方用你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曲子的优美好吗?

  3、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接着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象,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一段描写这首〈渔舟唱晚〉优美景色的录象。

  三、艺术同构活动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副美丽的画,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b)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四、创造表现部分

  “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客人就是彩带宝宝,这些彩带宝宝看见小朋友们优美的舞姿真羡慕它们说也想来跳,那么请你们带着它们一起来跳好吗?”

《渔舟唱晚》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地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4.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渔舟唱晚》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 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古筝、 《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随同音乐唱熟旋律

  2.让同学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 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古筝、 《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同学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同学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局部呢?

  生:三个局部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局部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局部,请你们想一想这一局部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局部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局部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局部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局部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划船竞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局部,和第一局部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局部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局部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局部)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局部与尾声主要写景,二局部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局部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示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示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示热闹欢腾的劳动局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示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渔舟唱晚》。

  2、古筝一架,老师熟练弹奏乐曲。

  3、各种小乐器及纱巾、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部分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古筝音色悦耳动听,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提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师完整弹奏乐曲,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2、分段欣赏,跟着乐曲打节拍,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3、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三、艺术同构活动

  1、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2、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四、创造表现部分:

  1、 简单介绍小乐器和舞蹈道具,请每人选一件自己喜欢的道具。2、自由讨论。请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围在一起,试一试怎样使手里的道具随音乐发出优美好听的声音?有几种方法?拿丝巾类材料的`小朋友试一试优美缓慢的音乐怎么表现?逐渐加快的音乐怎么表现?3、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活动反思: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幼儿的摇头晃脑中就看出已经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视频上演员的现场演奏,响起了幼儿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幼儿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

  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一节课还是显得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案13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 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丰富表 现力的了解,激发喜爱民乐的情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 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民族乐器—埙,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古筝,首先请同学听一下那首乐曲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古筝音色,充分想象】

  2、认识古筝: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架古筝。(教室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 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 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是民乐之首,以优美典雅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古筝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色彩华丽、富有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涛啸。是一种具有独特神韵的独奏乐器,所响之处,烦念尽抛,宁静与松弛由心而生,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多数演奏的琴为21 弦,它的音域更宽广,表现 力更强。

  三、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渔舟唱晚》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 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教学意图:了解乐曲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 引入欣赏

  初听,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学意图:初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充分想象】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5、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 们分段欣赏。

  第1部分: 教师演奏通过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演奏第一部分音乐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出示谱例,让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对比加入技巧后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教学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 “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 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2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然后演奏第二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舸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 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 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 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3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然后演奏第三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来模仿拖劈,由慢渐快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哼唱这段乐曲开始的主题曲调,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观察发 现几个音回旋环绕层层下落,并认识五声音阶。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通过自己演唱发现 五声音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 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 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展示古筝的“刮奏”技巧,然后演奏尾声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右手刮奏,突出古筝 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 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 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5、完整欣赏,教师演奏,出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

  【教学意图:再次完整的欣赏,结合画面音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六、总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

《渔舟唱晚》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⒈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⒉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⒊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⒋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绘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幼儿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活动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音乐曲调优美,形象突出,对比鲜明,适宜幼儿欣赏。整个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音乐,唤起相应的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把握音乐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述、音画通感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部分,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乐曲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美好意境,让幼儿加深对美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

  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由的、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活动“重视了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感体验,重视了幼儿与音乐材料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可以体会到:音乐欣赏除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更具有开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活动资源

  ⒈作品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⒉教师的解说词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微风轻轻地吹着,湖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在美丽的湖面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悠闲地划着渔船。起风了,渔民们赶快划着渔船回家。湖面上的波浪越来越大,渔民们用力地划船,越划越快。风停了,渔舟靠岸,渔民回家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渔舟唱晚》教案15

  教学内容:ヱ鎏《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