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5.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
欣赏
鉴赏
16.“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具体的含义为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社个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19.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语文教案 篇2
,
3、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发现、研读、品位,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位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教学《小猫刮胡子》一文中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如课文第七自然段描写猫妈妈教育小猫的语言准确、生动,十分精彩。我要求学生边认真读书边细心体会,感受猫妈妈的耐心。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好比”说话,领悟到这段集中体现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的功力的精彩内容。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
4、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本课教学中,我扮演小猫,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机动地安排这样的说话训练:让学生告诉我(小猫),为什么会撞得头破血流?让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学生最感兴趣。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了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注重写字的训练。“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
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写字是学生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我们的写字教学活动离不开训练这个过程。训练是学生练好字的重要手段,没有训练是万万不行的。那么在本课教学中,我请学生上台来补完课题中的生字“刮”,同时点出“写字要认真看每一笔,仔细写每一画”的写字指导方法。学生兴致盎然,板书的认真,评讲的仔细。从而把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促进学生形成书写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一个主导的.作用,而把“舞台”留给了孩子们。孩子们的热情都十分高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活动,并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充分地展现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目标。
当然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尚有不足之处,如:在个别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
通过上这节课,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今后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3
但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会对周伯通印象尤深,这位身怀绝技,傲视群雄的武林前辈,却怎么也正经不起来,整天嘻嘻哈哈,跟什么人都打打闹闹。郭靖明明是他师侄的徒弟,他偏偏要与之称兄道弟,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怎的,最近总喜欢将于老师和老顽童给扯在了一起。
其一,大概因为于老师也是没大没小吧!你看他在课堂上全无一点师道尊严,十足一个大孩子。观摩于老师的课,只感觉是在享受一位出色的大演员和一群天真的小演员之间精彩的表演——那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真的将你带入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瞧,《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你听他气急败坏地喊道:“我也没到退休年龄,也没有犯错误,凭什么叫我下岗?”多有趣!而在《荷花》中,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又翩翩起舞,显尽“婀娜”身姿。只晓得他京剧唱得好,谁料他还有这个本领?唉,一旦到了课堂上,到了孩子中间,他就和“老顽童”一样,全乱了套了。可是,孩子们偏喜欢这样的乱,乱得没有距离,乱得没有压抑,而这不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课堂吗?
其二,于老师也是一位“绝世高手”,他处理文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小语界恐怕无人出其右(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诸位赞同否?)。于老师曾坦然自言,其“鬼点子”很多。确实,于老师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绝”。大到整节课的结构,小到具体的读文习词,他总能变着法儿让孩子“进圈套”。他极会煽情,似是很随意地就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欲罢不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身心和智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说到这儿,大家都会忆起于老师最拿手的经典之作——《小稻秧脱险记》。虽然过去了好多年,可如今我们在处理“有气无力”这个词时,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于老师当时的做法,你说怪不怪?
周伯通之所以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武功,完全得益于被困桃花岛的潜心修炼。在人迹罕至之处,他终日以涛声为伴,山石为友,排除一切干扰,始成大家。我想,于老师肯定没有这样离奇的'遭遇,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于让他心醉的语文教学中,却是不容怀疑的。几十年的探索,几十年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也终于造就出了于老师这位“武林高手”。
他们二位,都属于“山还是山”的世外高人,做他们的弟子应该是很幸运,很幸福的。“笨拙”的郭靖尚且被老顽童调教成一代宗师,于老师肯定早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写到此处,顿生奢想,何时能得于老师亲自指点呢?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了解作者:[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膨胀()挑衅()迷惘()澎湃()滑稽()
歧途()啮齿()苔藓()迁徙()繁衍()笃信()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拂”学习4个新词:圣洁脊梁迸发只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了解多少?要对地球说些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家园》。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教师梳理学生疑问:
1)什么是“地球信箱“?
2)地球信箱里会有什么信件?
3)地球信箱是怎样的信箱?
5.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都是后鼻韵母:箱圣梁
“脊梁“读为jiliang“仿佛”读为fangfu
2)注意自形,比较认读。
箱()梁()复()煤()
相()粱()腹()媒()
佛()进()
拂()迸()
3)读懂词语
圣洁:神圣而纯洁
脊梁:脊背
迸发:有内而外的突然发生。
炙热:极热。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阅读课文,提己的疑问,在课文上标出来。
2.交流
四.课堂。
略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语文教案 篇8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
吃、喝、洗、敷、熏、灸、逛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诗经》知多少1、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课前已布置预习)2、学生发言,补充。3、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三、四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到研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