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笋芽儿教案ppT最新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

时间:2024-05-08 08:33:5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笋芽儿教案ppT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1

  1、自主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及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笋芽儿成长的快乐。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词语卡片、词语果、cai课件一套。

  2课时。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

  (喜欢)

  春天也喜欢你们。你看,春天来了。

  (出示课件画面《春天来了》、轻快的音乐)

  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春天来了!大自然里的一切都醒了,有一位小伙伴也从泥土里偷偷地探出脑袋,他就是──学生齐读课题:笋芽儿。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

  2、抽读生字:

  老师点字,会读的一起读。

  3、你想提醒同学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4、识字:

  方法交流:

  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的小朋友。

  汇报:

  谁想把自己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呀?

  5、快乐传递读词语:

  把生字放在词语里,你还会读吗?

  我们来玩一个快乐传递的游戏:

  请每小组的第一个孩子拿好快乐果,音乐停下时,如果你会读果子上的词语,这个快乐果就送给你。准备好了吗?

  6、猜词语:

  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猜词语,谁愿意到前面来猜?

  (抽生)

  下面的孩子不出声,可以看老师处的词语做动作。看看谁的动作能让他最快把词语猜出来。

  7、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小组合作学习1~5段:

  ⑴ 请小组长同小组成员商量,选择最想读的段。

  ⑵ 小组长带领着一起读读选择的那段课文。互相说说,从你们读的那段课文里你读懂了什么?准备怎么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

  ⑶ 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没有汇报的小组仔细听,可以向别的`小组代表提问,当一位善于提问的小记者,汇报的小组成员要团结一心,以最快的速度让别组的小记者心服口服。

  ⑷ 汇报:

  6个学习小组分别作学习汇报,没汇报的小组对正在汇报的小组所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板书。

  2、情景感悟第6段:

  ⑴ 过渡:

  在妈妈不停的唠叨中,春天已经变得万紫千红,你看:

  展示画面:

  禾苗绿得发亮,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鸟欢快的歌唱。

  ⑵ 谁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

  ⑶ 笋芽儿看见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

  ⑷ 孩子们,带着你自己的体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⑸ 汇报:

  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大家也分享?

  (相机指导:评读第二句,赛读三句,齐读最后一句)

  3、引读第7段:

  笋芽儿想快快长大,这时候哪些朋友帮助了她?

  引读。

  谁帮助了她?

  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长大了。

  (板书:长大了)

  什么心情?(自豪)

  (板画长大的表情)

  什么时候你自豪过?

  (生说)

  自豪地读笋芽儿的话。

  4、配乐读全文:

  愿小朋友们也能像笋芽儿一样勇敢、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再次朗读全篇课文。

  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提示:

  1、桃花对笋芽儿说──

  2、笋芽儿对──说──

  3、我想对笋芽儿说──

  1、你想提醒小朋友哪些字的书写?

  2、学生写字。

  3、评价书写。

  让可爱、勇敢的笋芽儿永远和我们的童年在一起!让我们同笋芽儿一起快乐的成长!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2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两课时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2、画面导入。(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 ,可以鲜吃 ,制作各种菜肴 ;可以腌制 ,能吃上几个月 ;可以干制 ,能吃的时间更长 ;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 ,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2、竹子在夏天 ,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 , 躯干由嫩绿色转为青绿色。竹叶 ,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象 ,可是竹子 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 ,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 ,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东、南、西 ,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 ,所到之处 ,不管是石缝 ,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 ,都能穿过去 ,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 (本来是圆的 ,变成扁的 )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 ,是最顽强的植物 ,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 。

【笋芽儿教案ppT最新】相关文章:

《笋芽儿》教案09-18

《笋芽儿》的教案09-13

笋芽儿教案12-03

(精)笋芽儿教案07-05

笋芽儿教案(优选5篇)10-14

《笋芽儿》教学设计11-02

《笋芽儿》教学设计03-17

笋芽儿的教学反思04-22

《笋芽儿》的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