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环境中独立认识"侍、棺、秦、腕、脉、厥、症、携、囊、拇"9个生字,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起死回生教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2、重点: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3、难点: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
2、反馈预习,识字正音,理解"起死回生"的意思。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心中默读并注意正音。(纳闷/胸口闷mèn扇shān动)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家,"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
扁鹊---→虢国太子
多媒体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注意书写
4、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3、辨析"起死回生"与"死而复生",并概括文章大意
师:文中有个"起死回生"的近义词,预习过了,谁能来说一说?(死而复生)
师:哪位同学能用"扁鹊、起死回生、虢国太子、死而复生"说一句话,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师: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啦:起死回生是(指课件)--(本领),而死而复生是事情的--(结果)。
师生合作读1--9小节,思考: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课文1-9节,在朗读中体会扁鹊扁鹊问诊过程及语气变化。
1、引:扁鹊是四诊疗法的祖师爷,他要看病自然少不了望闻问切。让我们来看看扁鹊是怎样问诊的。请大家快速默读1-9小节,边读边把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了解到关于太子的情况圈出来。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交流出示: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时死的
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四个"死"泛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先个别练习,再指名转述。)
多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太子一向好好的,但今天早上鸡叫的时候,突然间说胸口闷,后来就死了。到现在还没过半天,所以还未入棺。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教案《起死回生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1-9节。
师:当扁鹊听到行人说一向好好的太子突然死了,他感到很--(纳闷),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前了解情况,当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时,他又--(松了一口气)。请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1-9节,注意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朗读1-9小节。男女生分角色读。
朗读时抓住"忙赶到"领会无提示语对话形式可表现出扁鹊当时焦急的心情。
5、师:在行人和侍卫官看来,太子已经--(死了!)那在扁鹊看来,太子还是--(活的),也就是生。
三.学习课文10-11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引:所以他请求入宫,救治太子。接下来请大家默读10、11节,圈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看看扁鹊是如何施展四诊疗法,起死回生的呢?
1、默读11、12节,圈出扁鹊医治太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词。(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2、交流并引读10、11节
出示:按、切、贴、听、取、扎、拣
3、学习第11节
多媒体出示: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按住他的手腕切了脉,又把耳朵贴到他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这才起身说:"依我看,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1)切(qiēqiè),多音字。组词分辨--切菜,用刀加工;切脉/密切,贴近。
(2)多种方法理解"凝神"。"请同学们给凝神换个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3)补充厥症知识
师:字典里"厥"的意思是"气闭,昏倒",厥症就是突然闭气昏倒的病。没有了气息,难怪人们以为太子死了。
4、学习第12小节
师:扁鹊在问诊、切脉之后如何诊治太子的?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引读)
说完,扁鹊(先是)取出针来,(然后)在太子头上扎了几针。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接着)扁鹊又从随身携带的药囊里拣出几味草药来,叫人煎成汁。(最后)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1)扇(shān shàn),多音字。组词扇子/一扇门名称或者量词;扇风/扇动动词
(2)理解"拣"字。
师:能不能给拣换个字或者词?(挑/选/挑选)
(3)从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扁鹊医术高明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泛蓝
师: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扁鹊给太子扎了针、用了药,使太子恢复了健康,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高明"。
5、生做动作朗读11-12小节。
6、生根据多媒体动词提示复述扁鹊医治太子过程。
四、从人物对话,抓矛盾质疑、释疑,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1、人物对话中体会扁鹊医德高尚
(1)抓提示语朗读
师:扁鹊治好了太子,国王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呀,有起死回生的本领。",面对国王的啧啧称赞,请一位扁鹊来回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提示语。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时治好了他的病。"
(2)点评时抓"不过是",体现出扁鹊对此事的轻描淡写,在国王眼里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扁鹊却认为不过是件小事,不足挂齿。
2、抓矛盾质疑、释疑,进一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引:我们已经知道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那谁能用死而复生来称赞扁鹊?
"先生真是神医呀,使我的太子死而复生。"
1、揭示矛盾,引导质疑。
师:"死而复生"这个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扁鹊谦虚地说。
师:听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同桌讨论,合作质疑。
3、师:是呀,为什么扁鹊对侍卫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请四人小组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4、交流,小结。(板书:医德高尚)
五、串读板书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神医)扁鹊--→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使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读
2、背
3、听写
二、读音节复习拼读规则
1、jqx和v特殊的拼写。
2、复习标调规则
3、音节中的轻声的书写与读法
三、拼写音节
1、抄写音节词语i
2、听写音节词语
四、读拼音儿歌和课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东、南、西、北、雨、羊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都是关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有趣的数字诗要会填空。山青青主要写了哪四方面的景色?鱼儿游戏在哪儿?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课文。
6、默写古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女、心、鸟、鱼、生、手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是中国娃长什么样?
2、谁和谁在一起?
3、为什么地球妈妈真好?l
4、那里的小朋友想到北京?那里的小朋友想去天山?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弯弯的(&??nbsp;)遥远的`()
洁白的()美丽的()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笔顺与偏旁:星、在、飞、也乌——鸟来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妈妈的慈爱与温暖、小乌鸦的孝心与回报、老师的体贴与关怀、大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背诵《母爱》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了——字、子马——乌鸟太——大
反义词:来——去大——小开——关南——北
二、导入:这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本单元中我们感受了四季变化,看到了柳树姑娘、还有雪地里的脚印、雨后天空中的七彩虹。
三、复习
1、复习字表中的生字,组词、拼音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6、背诵默写《九九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
多音字:
同音字:
二、回顾课文:
每个人心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看到小草想到草原、看到……想到…。。一个圆圈会是什么?在那里感受到太阳的香气?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复习
1、学生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积累:甜甜的果子香喷喷的稻米五颜六色的鲜花
7、背诵《静夜思》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的笔顺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自——白木——禾升——开日——目
同音字:升生禾河又右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从小猴、小鹰、小鸭身上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力量大;小黄莺教给我们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三、复习
1、复习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词
2、听写
3、朗读课文,抄写有特点的句子,会填空。
4、归类识字:
鸟——鸡鸭鹅鸽鸣鸦木——树根杨柳松梅林
草——花草苗节——莲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4.了解五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和《己亥杂诗》
一、 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 学习《饮酒》其五
三、 1.请学生回忆陶渊明的有关情况
2.介绍写作背景:《饮酒》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弃官归隐的第20年(417年)写成的一组五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二十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指导朗读。(3)理解大意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就好像心静自热凉一样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4)课文研讨。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5)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己亥杂诗》
1、简介作者: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2、朗读全诗
3理解大意: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行路难》
1、 回忆李白的有关情况。2、简介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二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悲愤而写了这组诗。共三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4、探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义。(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三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大意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t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四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解题。2.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
3.积累古诗。
4.阅读《笋芽儿》,学习快乐读书吧。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
2.字词句综合运用第一部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出示导游图),看看小明他们游玩了哪些地方。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ɡuǎnlǐtínɡcèbǎotǎzīxúncān
管理处湖心亭厕所宝塔咨询处餐厅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湖心亭公园去玩,爸爸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询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了宝塔之后,我们上了厕所,洗手出来,时间已经到了十二点,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ɡuǎnzītínɡcètǎxúncānlǐbǎo
管塔亭理宝咨餐厕询
6.书写汉字。(课件出示)
底原处递
书写提示:
这几个汉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汉字。“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在收发室时包围部分的“撇”要写得伸展,能够包住里面的部分。
“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捺”要写得伸展,能够托住里面的部分。
学生练习
三、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
1.补充合适的词语。
()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
()的微风()的柳条()的草坪
学生试着填写。
汇报交流。
提示:天空:从颜色上可以填蓝蓝的天空;从空间范围来填,可以填一望无际的天空;从距离来填,可以填高高的天空……
阳光:从温度来填,可以填温暖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从阳光的属性来填,可以填美丽的阳光……
田野:从颜色上可以填碧绿(金黄)的田野;从面积来填可以填无边无际的田野……
微风:从温度上来填,可以填温暖(和煦)的微风;从状态来填,可以填吹来的微风……
柳条:从形状上填,可以填细长的柳条;从质地上填,可以填柔软的柳条……
草坪:从颜色上填,可以填碧绿的草坪;从面积上填,可以填宽阔的草坪……
2.大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①看到碧绿的田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
示例:田野是那么美丽,今年庄稼一定会丰收的。
②温暖的阳光照射在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示例:感受到春天就在身边。
③看到细长的柳条在河边舞动,你有什么感受?
示例:柳枝就像一个少女,跳着柔美的舞蹈,把春天打扮得那么美丽。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和写字,还学习了词语搭配,老师讲解了许多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
利用导游的方式引入课题,既扣住了本课要学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句子。
2.积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读两个句子,请同学们认真听,你觉得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他是北京人。②他是北京人。
学生回答。
师:第①句老师重读了“他”强调的是人物,是谁。第②句重读的是“北京”,强调的是哪儿。
下面有个句子,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进行新课。(课件出示)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1.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种子睡在哪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3.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学生读。
参考: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4.练习。(课件出示)
请根据提问,将下面该重读的部分打上着重号。
我今天有语文课。
①(谁今天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②(你哪一天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③(你今天有没有语文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④(你今天有什么课?)我今天有语文课。
5.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出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①借助拼音读古诗。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4)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5)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④学生读读背背。
⑤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子的读法,还学习了三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朗读中运用老师讲解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努力积累祖国的经典文化之一——古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笋芽儿》。
2.分享有趣的儿童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春笋图,春天到了,春雨沙沙,笋芽儿从土里钻出来啦,我们看看笋芽儿是怎样钻出来的,她又经历了什么。
二、进行新课。(课件出示)
笋芽钻出地面前:
(一)感知春雨的关爱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笋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笋芽的?找到后和你同桌说说!
汇报:先遇到的是春雨姑娘,在第一自然段,(生读)[板书春雨]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因为笋芽正在沉睡中,她怕惊醒笋芽。
2.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沉睡”呀?春雨姑娘怕吓到沉睡中的.笋芽,只能低声呼唤。
3.大家再想象一下,春天的细雨如果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手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轻轻的、柔柔的)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春雨的轻柔、温和吗?
(生读)――真是一位温柔的春雨姑娘;
谁再来试试
(生再读)――这是一位细心呵护笋芽的春雨姑娘!
4.现在男同学你们就是沉睡的笋芽,女同学也就是春雨姑娘们,请你们低声呼唤一下沉睡的笋芽吧!齐:(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二)感知雷公公严厉(课件出示)
1.除了春雨姑娘,笋芽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他跟春雨姑娘的呼唤一样吗?(她还得到了雷公公的帮助: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板画雷电)
2.为什么说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呢?
(因为打雷的声音很吓人,雷公公想让笋芽清醒、清醒),
3.对,雷声大作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害怕,那男同能不能学学着雷公公的样子呼唤一下笋芽呢?(能)读:轰隆隆!轰隆隆!……
4.这位雷公公你好像对笋芽说――
这位好像说―――
学生汇报。
5.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用不同的方式呼唤着笋芽,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
(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出示)
“娇”字是女字旁,看来女孩子最会撒娇了,那女孩子能读出它撒娇的样子吗?女孩子试一试,我们一起试一试。
6.春雨姑娘叫醒了笋芽,刚刚醒来的小笋芽,你又听到雷公公雷鸣般的呼唤立刻就--(精神了)(清醒了)
清醒了的笋芽(出示)“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句话你想怎么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突出“扭动着身子”说明“笋芽很用力的钻”)
如果不扭动着身子,不用力呢?(钻不出去,地硬)
(三)感受笋芽儿钻出地面的兴奋(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读读“我长大啦!”这个句子。
学生读。
提示:要读出兴奋的语气。
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啊!笋芽终于长大了,在她的成长中要感谢很多人!那我们同学,在你的成长中,你要感谢谁呢?(畅言)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人,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读给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也会像笋芽一样努力,长大成才的!好吗?齐读全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三、快乐读书吧。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下面,大家来分享自己所读过的故事,下面,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弗朗兹的故事》。
1.提示方法:看书的时候,要学会看目录,因为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在哪一页,从目录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课件出示)
2.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纽斯特林格尔(1936-)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20xx年获第一届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3.故事简介:(课件出示4)
《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克里斯蒂娜纽斯特林格尔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故事目录:
情急之下
母亲节的帽子
蒙人需要天才
“乞克察克”老师
莉莉的奇谋秘计
笑死不偿命
找奶奶
仔虚乌有的六频道
小小少年,大大烦恼
保护佳碧
3.你还阅读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请讲出来给同学们听。
学生汇报。
老师评讲。
4.介绍课外读书的方法。
摘录法:将你所读的书中好词、好句、写得最美的地方摘录下来。
批注法:在自己所买的书页旁边,将自己的感想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第23课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⒊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勾出生字,生词。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三个儿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检查预习情况。
① 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通顺。一小组读1—2自然段。
② 抽生说说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词?
⒉认记生字。
①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齐读。
② 自由读生字记住读音,自己觉得难记的多读几遍。
③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抽生说,师将词板书。生再齐读。
⑤ 记一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读一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⒊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① 生字朋友能帮你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课文。
②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③ 自由读课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横线勾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④ 抽生读,其他人评价,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前两位妈妈自豪的语气,第三位妈妈平稳的语气)
⑤ 师引读,自由读。
⑥ 听课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在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⑦ 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读,齐读。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样说?(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的话)
⑩ 四人小组里两人一组,互相评价,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⒋齐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⒌提出要求;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抽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 快速抢读生字。
3 齐读。
二 学写生字。
1 齐读生字。
2 范写容易写错的生字,生认真观察,认真听。
①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拎”字最后一点。“桶”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一点。
“荡”是上下结构的字。
②生回忆书空以上几个字。
3 写美观。请生自己观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更漂亮?抽生说师范写。
4 生练习写字。
三 课后练习。
1 齐读。
2 说说这段话的意思。三个孩子同时做一件事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
3 自己再读读,想一想你能用这个句式再说一句话吗?
四 四人小组排练表演课本剧。老师巡视,随机点拨。重点指导:
1 人物的语气。
2 人物的动作。
3 人物的表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03
语文教案12-03
语文教案11-28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