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时间:2024-05-12 07:18: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

  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x(x十5)=15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2)x2—3x十4=0;(3)3x2-5=0

  (4)4x2十3x—2=0;(5)3x2—5=0;(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2章第2节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具体解题步骤:2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dm2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运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方求出一元二次方程解。

  (2)备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

  问题2:

  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cm,并且面积为16㎡,场地的长和宽应各为多少?

  问题2重在引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问题2应该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所以由我来具体的讲解。主要通过与完全平方式对比逐步解这个方程。再由这个方程的求解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加深映像。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场地宽x m,长(x +6)m。

  列方程: x(x +6)=16

  即: x2+6x-16=0

  x2+6x=16

  x2+6x+9=16+9

  (1)有实根(2)有两正根(3)一正一负

  变式题:m为何实数值时,关于x的方程x2?mx?(3?m)?0有两个大于1的根。

  例2. 若8x4+8(a-2)x2-a+5>0对于任意实数x均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3.关于x的方程ax?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应用因式分解的方法,会正确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等价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与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与理解分解因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和学生一起回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二)探究新知

  问题1: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展示三种做法。

  问题:小颖用的什么法?——公式法

  小明的解法对吗?为什么?——违背了等式的性质,x可能是零。

  小亮的解法对吗?其依据是什么——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等于零,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问题2:学生探讨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错的原因在哪?你会用哪种方法简便]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如果两个因式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反之,如果两个因式有一个等于零,它们的积也就等于零。)

  “或”有下列三层含义

  ①a=0且b≠0②a≠0且b=0③a=0且b=0

  问题3:

  (1)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来解?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关键是什么?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方程,必须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吗?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老师提示:

  1.用分解因式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

  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3.理论依旧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三)巩固提高

  1.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吗?

  总结: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四)小结作业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3.至少一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5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通过自学探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探究3并进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的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P48-49第8、9题(不精确,只留根号即可)。

  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则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9﹕7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则:

  由中下层学生口答书中填空,老师再给予补充。

  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

  设正中央的长方形长为9acm,宽为7acm,依题意得

  9a·7a=(可让上层学生在自学时,先上来板演)

  2.P48-49第8、9题中下层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先板演

  效果检测时,由同座的同学给予点评与纠正

  9.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

  注意点: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三、当堂训练:

  1.如图,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四周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画。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画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是多少?

  (只要求设元、列方程)

  2.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上底长100m,下底长180m。上下底相距80m,在两腰中点连线出有一横向甬道,上下两底之见有两条纵向的甬道,各甬道宽度相等,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六分之一,甬道的宽应是多少?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6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03-23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02-27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篇05-1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08-09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反思06-2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12-13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篇04-0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10篇06-18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设计优秀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