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分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
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1米=100厘米)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 展现例题)
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
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
二、新授
1、认识毫米
(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
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
(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那么1mm有多长呢?
(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
①从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
②测量感受1mm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
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
《分米的认识》教案3
第3单元测量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5、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6、实践活动。
(1)现在同学们互相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分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 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
一根筷子长20( )
课桌宽3( )
小蚂蚁身长5( )
5. 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笔
③ 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华字典》
② 一本语文书
③ 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分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 ) 一根黄瓜长2( )
一支粉笔长8( ) 一本数学书厚8( )
一张课桌高7( ) 一幢大楼高20( )
教室门高2( ) 一支铅笔长约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分米的认识》教案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知道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通过测量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目标。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析、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鼓励学生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卡片、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准备 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卡片,猜一猜。
师: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师: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师: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卡片复习,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激发求知欲望,为系统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1)提问。
师:如果老师让你测量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厘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米呢?
生:因为课桌的长度不够1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毫米呢?
生: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测量。
(3)汇报测量方法。
小组一: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长的纸条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还多出来7厘米,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4)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刚才在测量的时候,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生: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在第一种方法中,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30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10厘米。
出示课件。
师: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个1厘米)对,10个1厘米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1分米。
课件出示1分米的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10厘米?
生:9个。
师:9个10厘米是几分米?
生:9分米。
师: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9分米7厘米。
3.教学1米=10分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可以借助米尺,也可以进行计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小组一: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组二:我们小组是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如果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话,分米应该排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厘米的前面)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两根手指中间的部分大约是1分米。(反复两次)
(2)比一比。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获胜。请坐在南侧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侧的同学用直尺量一量,调换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间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长度哪个更接近1分米?(学生举手)希望你们能够帮助自己的同桌,让他们也能用手势表示出准确的1分米。
(3)估测一下,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请你的同桌帮你量一量,看你估测的数据准不准。(同桌活动)
(4)画一画。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厘米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画完后,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请你用直尺画出长度分别为2分米、3分米、5分米的线段。
(5)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学生思考后汇报)
《分米的认识》教案7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大约5厘米长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学生的学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长)
生:白色的小棒大约是5厘米。
师:是的,这根白色小棒大约是5厘米长,但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学生独自测量)
生:比5厘米长一点儿。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师:有同学说这根小棒长5厘米多3小格,也有说是5厘米3毫米,这说明现在我们用厘米已无法较精确地表示出这根小棒的长度。其实1小格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表示。(板书:毫米)
【评析】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建立表象。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为使测量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估计小棒长度、测量小棒长度的活动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些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主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片段二】认识毫米
师: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指完后,请一位学生到课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指着课件中放大的直尺图)这样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师:怎么有的同学说10毫米,有的同学说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选1厘米,数一数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师:你是选直尺上的哪个厘米来数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书:1厘米=10毫米)
生齐读:1厘米=10毫米。
师: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2厘米,20毫米。)从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学具有:1元硬币、电话卡等)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两样物品的厚度。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是2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长?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师: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吗?估计好后把结果填入表内。再用尺子量一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数学书的厚度
师:说说你的估计结果和测量结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计是1厘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计是5毫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师: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单位吗?
生:我爸爸去划玻璃时,玻璃的长度要用到几厘米几毫米。
生:工人师傅做的一些机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单位的。
生:一张纸(指着数学书的一页)的厚度是1毫米。
师追问:一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吗?(学生马上开始测量验证。)
生:一张纸没有1毫米。
生: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师:像我们数学书里的纸张,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课件出示小资料:a、铅笔芯。教师介绍铅笔芯的粗细规格一般用毫米作单位。b、眼镜片的厚度。c、播音员报气象预报:20xx年8月14日,第10号台风“珊瑚”带来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5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350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587毫米。)
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画长了1毫米,就是画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画短了2毫米,就是画了8毫米。
【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这一环节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创设了许多体验学习的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认识毫米的过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说一说(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估计)、画一画(不用尺子画一段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体验过程,充分体验到1毫米的长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确的表象。画一厘米长的线,把毫米的认识与厘米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
【片段三】认识分米
师:不用尺子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找出来与自己画的10厘米比一比,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学生拿出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
师:这10厘米(拿着小棒)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4页,从书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先估计课桌的宽,把结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长短的彩带,让学生选择后估计,测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课桌的宽
【评析】前一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多一些,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体现方法的层次性。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探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决问题
1、量一量
2、画一画。①1分米长的线段;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2)一枚钉子的长度约54()。
《分米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你要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你要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你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以此关注身边的事物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值的估测和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新的学年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三周多了,同学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都长高了不少吧?有没有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呀?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心自己的成长,刚才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表示了自己的身高,那么谁能用手比量一下一米和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呀?这几位同学表示的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两个新的朋友,通过预习,同学们一起说这两个朋友是-板书毫米和分米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卡,老师想知道它的厚度,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呢? 这位同学预习的很好,毫米还可以用字母表示是mm,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毫米到底是多少,同学们可以感觉出来,1毫米这个单位真的是非常小。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它在直尺上怎么表示呢?请大家拿出直尺,直尺上最小的一格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尺子,
1、请你指出直尺上的1毫米。
同学们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学习,相信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毫米的知识,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身边的那些东西的厚度或者宽度可以用毫米表示,请记下来。
(2)你能画一画1毫米、5毫米、10毫米吗?
2、通过刚才的画图和观察直尺,你认为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出示幻灯片。
1厘米=10毫米
通过幻灯片我们看出来了,厘米和毫米是相邻的两个单位,通常情况下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十进制,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在一年级的时候不是学过1米=100厘米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是因为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就是-分米(dm)也就是说厘米和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吗?厘米和分米才是。所以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应该也是10。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一分米究竟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多长是一分米?给同桌比量一下。跟小组内同学一起,看看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能不能解决关于分米的一些小问题。
(三)合作探究 认识分米
2、量一量你的手有1分米长吗?把小组内同学手的长度值记录下来。
3、画一画1分米。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 达标测试
1. 在( )里选择适合的单位打√
黑板长: 3(米、分米) 铅笔盒长:3(米、分米) 橡皮宽:16(厘米、毫米) 黑板
2、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课桌宽100毫米。( )
课本长2分米。( )
3、能力拓展:下面是小马虎写的一篇日记,你能找出里面的错误吗?
小马虎的日记 3月4日 星期日 晴
星期天,我背着 3 米宽的书包,骑上 8厘米高的自行车,去离家200厘米远的超市买学习用品。到超市后,我买了一支 2 米长的铅笔,一块4分米长的橡皮,还有一本18厘米厚的童话书。然后高兴兴回家去,路上我口渴了,又买了一支1厘米长的雪糕,今天过得真充实啊。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五、作业(全做或选做)
基础练习:
课本34页2、3、4
拓展练习:
1、你会用多种方法写一下你的身高吗?
( )厘米 ( )分米( )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身边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是一毫米和一分米长度或厚度的吗?
1毫米的有:( )1分米的有:( )
《分米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不到1厘米。
这根金箍棒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啦,要想准确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
【评析:变得更短的金箍棒,学生非常踊跃地猜测它的长度,当学生经过实际测量发现准备的学具金箍棒不到1厘米时,发现原有的两个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就产生了创造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这时告诉学生新的长度单位的名称毫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比米和厘米要小的多。】
(2)认识1毫米
那1毫米有多长呢?(一把直尺)请看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同样这1小格的长度也是1毫米(课件演示)。那你能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感受1毫米
现在请大家在你的文具盒中拿出1分硬币,然后测量一下他的厚度是多少?那你能借助这一枚一分硬币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指一生到台前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硬币,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通过比划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吗?看来1毫米很短很短。
【评析:先通过课件中尺子上的一小格来认识1毫米有多长,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再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来验证对1毫米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借助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进一步巩固了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观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举例,教师适时纠正引导)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毫米正确表象的认识,加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强化了估测能力的培养。】
(4)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直尺仔细观察,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厘米=10毫米。)
练习1:单位换算:3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你是怎样想的?60毫米=()厘米呢?你又是怎样想的?
(5)准确测量小金箍棒的长
学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准确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长度?动手量一量。全班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2:老师这里还有一根金箍棒(课件出示),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长度是多少?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3厘米3毫米来表示也可以用33毫米来表示。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尺子自主发现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并及时通过两种类型的练习进行了单位之间的换算,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第二个题目的处理更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认识分米
下面请同学们把小手里的东西放好,坐正。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从孙悟空的耳朵里出来并逐渐变长)老师也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同样长的金箍棒,它又有多长呢?看谁能快速准确的测量。(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齐读)
(2)感受1分米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一指吗?(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指一指)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找到了1分米,那你能用直尺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那就请同学们借助线段或金箍棒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那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3)单位换算:(课件出示)
1分米是10厘米,那3分米=()厘米呢?你怎么想的?80厘米=()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老师还想知道1米=()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评析:认识分米的教学路子与认识毫米大致相同,但是在教师告知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后,从认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到在尺子上找1分米,画1分米的线段,找1分米的物体,感知1分米有多长,基本上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让学生独立发现米和分米的关系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练习
1、知识梳理
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2、选单位
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那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课本34页第4题)
3、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这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各是多少呢?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填在课本34页第2题的表格中。
八戒的日记
3月12日星期六晴
早晨,我从________长的床上起来,拿起_________长的牙刷,挤出________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高的哥哥一起上学去。走了________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高的凳子上,拿出长的铅笔和________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谁能帮八戒完成日记。指生说。
【评析: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认识逐步完整,形成了明确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更是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身边的物体,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米的认识》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分米的认识》教案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分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分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归纳总结: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
(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零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教师小结】
为了测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来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要用米作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单位。
3.单位之间的换算。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你能将厘米和毫米、分米进行换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馈。
4.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几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米的认识》教案14
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22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
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反思:《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奠定了基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感知长度单位的意义,通过自主地探究和学习来发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注重“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在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特别是在学习过毫米时,学生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缜密的知识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自主学习和分析分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放手不够,担心学生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引导和提示过多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分米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毫米的学习自主研究分米与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学生研究之前给予一些研究方法的提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框架之中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其次是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混乱,这对整个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了影响。最后是在课堂组织方面,由于课堂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听课习惯,以及表扬语还应该更有针对性、具体性、丰富性。
【《分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分米的认识》教案05-15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13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02
《分米的认识》教案[优]05-15
(热门)《分米的认识》教案05-15
(荐)《分米的认识》教案05-16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案04-10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精选)05-15
(热)《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