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瑶族舞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瑶族舞曲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
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
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
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教学设备: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
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第一段: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
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速度对于音乐性格的体现有重要影响,例如:摇篮曲。优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回忆等一般运用较慢的速度,活泼的舞曲、欢快的节日场面和戏剧性的展开段等,一般是用较快的`速度。同一首乐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表现上和情绪上的不同。速度术语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国文字标写,一般都标
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复习歌曲,听《青春舞曲》录音,录音中的音乐运用了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瑶族舞曲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瑶族舞曲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
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案4
课题:欣赏课《瑶族舞曲》
年级:四年级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同学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示力,使同学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志;
2.让同学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局部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假如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示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示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局部第一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局部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假如第一主题表示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示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局部第二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局部主题
1)、第二局部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局部相对于第一局部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局部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乐曲的第三局部基本上重复了第一局部,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局部最优美抒情(第二局部),高潮是出在哪一局部(第三局部)?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同学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示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扮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示力,在表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能用拍手,摇手腕等身体动作表现。
2、掌握节奏型,指导幼儿用两种音色来表现这个节奏型。
3、教会幼儿在合作演奏节奏型的过程中,注意相互配合,并根据强弱规律,注意整体音响协调。
重点幼儿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能用拍手,摇手腕等身体动作表现。
难点掌握节奏型,指导幼儿用两种音色来表现这个节奏型。
活动准备
音乐。
大鼓一面,小铃,铃鼓,圆舞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倾听歌曲。
2、幼儿学习A段身体动作。
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动作。
鼓励幼儿带领大家随音乐做动作,做动作时注意提醒幼儿拍出乐曲的强弱规律。
3、分声部练习。
将幼儿分成两半,教师指挥两部分幼儿拍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交换练习。
4、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节奏型选配乐器。
教师根据讨论主题,随音乐指挥练习。
加入大鼓演奏。
5、集体随音乐练习演奏。
要求根据强弱规律,各声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瑶族舞曲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舞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一课时。
图片导入: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服饰以及文化艺术铺垫。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族服饰(屏幕出现瑶族服饰并配以文字介绍)。
2、瑶族长鼓(加以文字介绍)。
3、长鼓舞介绍以及欣赏(播放视频)。
4、《瑶族舞曲》简介(拓展:还有其他版本的瑶族舞曲)。
(二)初听《瑶族舞曲》全曲,了解全貌。
2、学生讨论。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
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姑娘和小伙子们正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缓缓地聚集在一起,姑娘们伴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情绪是(幽静委婉)速度是(舒缓)。
2、第二部分思考:与前者比较有何异同点。
速度开始加快,旋律也变得轻松活泼,小伙子们和姑娘们一起伴着轻快地音乐尽情地舞蹈,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感情。情绪是(热情奔放)速度是(轻快)。
3、第三部分:
速度再次变慢,旋律变得柔和委婉,仿佛是跳完舞的人们正在静谧的月光下亲密地交谈。绪是(平静柔和)速度是(舒缓)。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
瑶族舞曲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是和谁一起对话的`,用什么节奏。
(3)完整演奏。
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 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瑶族舞曲的配器方式,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同伴配合合作奏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欣赏感受过乐曲《瑶族舞曲》。
2.乐器若干(三角铁、小铃、木鱼、双响筒、响板、铃鼓、大鼓)。
3.瑶族舞曲配器音乐。
三、活动流程
(一)瑶族叔叔阿姨来演奏
1、欣赏配器乐曲
T:你们看瑶族叔叔阿姨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为我们表演节目,你们仔细地听,仔细地看,她演奏了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T:你们发现瑶族叔叔阿姨用了哪些乐器? (当幼儿说到哪个乐器,老师就把乐器举起并打出乐曲中的节奏,引导幼儿依次发现乐器说
(2)再次欣赏
T:我们来听一听是不是这些乐器呢?
(3)找找哪两个小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T:这么多乐器,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呢?谁和谁对唱? (当幼儿说到该乐器时,老师示范演奏一次,帮助验证。)
T: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T:哪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那种乐器唱歌多?(大鼓)
(4)听听小乐器用什么节奏对话(第一段分段欣赏)
T:乐器是怎么唱歌的? (老师利用游戏化的情景性语言帮助幼儿总结听到的节奏,例如:小铃和铃鼓在说话:你唱歌我跳舞,我们一起来表演。)
(5)乐器一起来演奏(第二段完整欣赏)
T:第二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来唱歌? (引导幼儿发现所有乐器一起唱歌,节奏相同跟着音乐。)
(二)我们来演奏
L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初步演奏第一段。
T:现在瑶族阿姨邀请我们来演奏,请你选一个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老师用指挥动作提示节奏,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整幼儿的节奏及乐器出来的顺序。)
(2)分解演奏
T: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和谁对话,用什么节奏。(老师随机把握幼儿的操作问题,如果发现哪两个乐器节奏或顺序有问题,就将这两个乐器抽出来再次分解操作。)
(3)完整演奏
T: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T:找个朋友交换乐器再来玩一玩。(请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做指挥。)
操作提示
通过让幼儿听配器版的瑶族舞曲,听辨音乐中的乐器和节奏,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在幼儿初步探索发现乐曲中的`乐器时,老师可适当对乐器如何发出好听声响进行引导,例如:你们听木鱼会发出两种声音,怎么回事?哪个好听?老师示范在木鱼孔的正面敲和侧面敲,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操作方式发出不同声音。
在最后环节——交换乐器,对于初次操作乐器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换了乐器相应的顺序和节奏就会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或者可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交换的去找朋友,不想交换的可仍然操作原来的乐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的要求不能太高,不是严格的乐队演奏,而是“玩”,在乐器操作中体验音乐表现的乐趣,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瑶族舞曲教案11
打击乐活动“加油干”
㈠活动目标:
1、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拟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会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㈡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用力做事情的体会;
2、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大鼓、钹各一个;
3、《加油干》挂图。
㈢活动指导:
1、观看“加油干”的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A、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到7小节创编歌词,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
B、让幼儿听辨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部分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快的部分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2、学习打击乐器。
A、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用合拍的拍手表示干活,较快地拍手表示劳动快乐,边拍手边跺脚喊“嗬嗨”表示很用劲。
B在全体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看指挥做分声部动作。老师的'手指到哪边,哪边的幼儿就随乐拍手。
C幼儿注意听前奏,认真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在节奏较快的部分,应敲得轻些。
3、最后一次演奏时,加上大鼓、钹演奏。
4、活动延伸:继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劳动场面。
瑶族舞曲教案12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平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幼儿教案《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习。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习。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 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瑶族舞曲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
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
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
分段欣赏、分析乐曲。(师生互动)
引子:
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
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遍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
第二部分(B):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发情感的.意境。
第三部分(A):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
(六)小结:
《瑶族舞曲》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
瑶族舞曲教案15
中班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迁移手铃舞中的有关线索,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用手铃,响板碰铃为《瑶族舞曲》伴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安静有序的收放乐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瑶族舞曲》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用手铃,响板碰铃为《瑶族舞曲》伴奏。
2、迁移手铃舞中的有关线索,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安静有序的收放乐器。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2、各种乐器放在椅子下边。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领着幼儿一起随《瑶族舞曲》的.音乐空手打节奏的动作。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瑶族舞曲》(一)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认识乐器及方法,引导幼儿迁移韵侓活动的有关线索,讨论乐器的配器方案。
师:今天赵老师还请来了三位乐器朋友,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小朋友依次来认识并向乐器打招呼)
师:刚刚我们在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想想看这3种乐器中那个乐器是摇着演奏的呢?
小手点击的动作呢?手指眼睛鼻子嘴巴的动作呢?
3、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指挥幼儿空手练习。
师:现在你们的小椅子下边都有一个正在睡觉的小乐器,现在请你轻轻地看看,不要吵醒她,看完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坐好。
师:我现在来问一问这边的孩子你们是什么乐器,哦,那你们就是碰铃队(依次总结乐器队)
师:现在让我们念着儿歌空手练习一遍。
师: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空手练习一遍好吗?
4、教师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并根据幼儿演奏的具体情况做出总结。
师:刚刚你们表演的非常好,现在请你拿乐器来演奏,但是在拿乐器之前我来考考你,请看我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准备动作)那我在做这个手势的时候请你们轻轻拿起乐器做准备动作好吗?(练习几次拿乐器)
师:听音乐练习一遍。(结束乐器放在小腿上),那如果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听音乐做第二次演奏)
5、亲子音乐游戏
师:今天赵老师还带来了另一种乐器,如果你想见识一下的话,现在请把乐器轻轻地刚到前边的筐子里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请他出来。
师:(出示乐器)你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口琴,今天他也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师:刚刚我们在点点摇的时候除了用手摇,你觉得还可以用哪里摇呢?谁来试一试?
现在请你起立把椅子放两边我们一起跟着小提琴来玩一玩点点摇。
师:除了点点摇可以怎么玩?哦,也可以转。
师:现在请你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面对面站好听音乐准备。
师: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呢?请你去邀请你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舞曲教案】相关文章:
瑶族舞曲教案03-23
《瑶族舞曲》的音乐教案10-23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09-04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01-20
青春舞曲教案01-22
青春舞曲教案10-27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08-17
青春舞曲教案优秀09-09
青春舞曲教案优秀[优]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