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2 13:23:09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经典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课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4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挂图 图形

  一、 引入

  小朋友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怎么来的'呢?(买的)哪儿买的?(商场)小朋友们去过商场吗?能说说商场里都有什么?(学生说)是怎样摆放的?

  二、 新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文具商店的各个柜台,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商场里的商品放得都整齐,为了让买的人看得很清楚,售货员把同样的商品放在一起。

  3、小结揭示课题: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4、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把相应的物品分类,然后小组讨论怎样分,并动手分一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5、让学生汇报分类的方法及理由。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三、 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38页“做一做”。先在组内交流怎样分,体验分类的方法,然后动手分一分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

  四、 教学不同的分类方法

  1、师出示用吹塑纸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分一分

  2、听取学生汇报分类的方法及理由

  3、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课桌上的文具。师巡视,说一说良好的生活习惯。

  4、巩固练习:

  a、完成39页“做一做”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

  b、完成练习六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了一般步骤和策略;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备内容

  9加几(1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

  8、7、6加几(1课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一)(1课时)→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5、4、3、2加几(1课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1课时)→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逆向”的加法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即“拆数凑十法”。

  2、能熟练运用“凑十法”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掌握用加法求总数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2、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正确、熟练地“拆数”。

  2、能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练习第5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完成练习其它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对个别进行辅导。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 3+2=5 所以13+2=15

  18-2=? 8-2=6 所以18-2=1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 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 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字交朋友,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数字朋友呢?比如说9,你打算怎样介绍它呢?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5:9里面有9个一。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教学反思

  1.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

  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6—10各数符号的表示方法。

  3.通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数量。

  教学重点:

  1.认识6、7、8、9、10,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6、7、8、9、10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感悟由数量抽象到数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印有小动物和数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找到的生活中的数。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

  2、集体交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如:我的左手有5个手指,用5来表示。

  我家有3口人,用3来表示椅子有4条腿用4来表示我在第2桌?

  (二)主动探究

  (一)数一数,认一认。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数,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小朋友总能看见它。黑板上也有一些小动物,你能数出来有几只吗?

  1、出示6只小熊

  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一说:黑板上有6只小熊,用6来表示。

  3、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板书。

  4、出示下面的小动物

  师;你能像这样找到下面有几只小动物,用几来表示,就和几用线连起来吗?

  5、拿出练习纸,学生数一数,连一连(注意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6、用投影展示并反馈。指名学生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对能一一对应去数的同学提出表扬)

  7、了解全班完成情况,对数错的同学了解错误原因,进行个别指导。

  (二)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不仅数出了小动物有几只,而且找出了用数几来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质疑激情 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1教学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3重点难点

  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显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时钟

  1、什么声音教师对,是闹钟。除了闹钟,它还有好多同伴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出示PPT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活动2【讲授】认识时针和分针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告诉豆豆6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了,我们和豆豆一起学习时钟认识时间吧。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时针(拼音shízhēn),走1格就是1个小时,还有分针(拼音fēnzhēn),分针跑的快,跑1圈才1个小时。时针短,分针长。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时钟的钟面知识

  活动3【活动】认识整点半点

  1、大家都认识时针和分针了,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使用实物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同样方法拨200、300、、、、、、让孩子们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以及整点的写法。

  3、幼儿操作请看看PPT,看看豆豆一天的生活,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PPT说出时间并拨钟,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课中休息我们已经看了很长的PPT,现在我们的眼睛需要休息一下,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5、学习半点师眼睛用的时间长了就需要休息,豆豆看动画片半个小时妈妈就让他眼睛休息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半点。[教师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幼儿操作看PPT说出时间并请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活动4【练习】游戏练习

  “老狼老狼几点钟”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开始啦!教师请豆豆的朋友灰太狼出时间如700,130、900,630、1030等,小朋友用长短铅笔摆出时间,摆出时间后让豆豆的朋友来检查,若灰太狼说1130,小朋友将钟反个面,不让灰太狼看,否则灰太狼会拿走时钟练习纸,摆错时间也会拿走。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习“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习“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7、练习一 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 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从立体图形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等)。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可是,图形王国里啊,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 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 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 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 评一评,送对了吗?

  c. 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设计意图:通过将这些图形送回家的环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每个图形的特征,并且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用图形进行创作。

  a. 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通过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会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b. 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 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60÷3÷4=7×7+1=21÷3+9=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

  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新授例题

  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团体操表演队的60位同学正在紧张的排练着。我们来看看团体操的队形,左边的这些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圈,右边的这些同学也围成了(一个大圈),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一个大圈,这几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小圈,这一个大圈里有几个小圈(5个),右边的大圈里有几个小圈(也是5个),那么从这一幅图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2、提问题完善解决问题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

  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说思路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总结:要求每个小圈的人数,可以先求每个大圈的人数,再用1个大圈的人数除以5就得到了,每个小圈的人数?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列算式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

  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

  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师:完成了的同学请用你的正确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要解决这一题必须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课堂训练。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师:青蛙和啄木鸟都是消灭害虫的能手,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保护他们。能做到吗?

  生:能。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20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2、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忙。

  让学生分别帮11~20各数在直尺上确定位置。由此认识11~20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先整体认识11~20各数,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的后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和19的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数中,哪个数离18最近、哪个数离18最远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有序、不重复也不遗漏有什么好办法?(使学生懂得要认真仔细,按照一定顺序去点数,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经验,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做一做第2题

  指导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习分段数数,让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数给对方听。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数数练习。

  3、做一做第3题

  指导学生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让我们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吧一一猜休息室门牌号。

  教师(课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动物):森林里,小动物们正要举行运动会,这是小动物的休息室,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动物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来猜,具体如下。

  (1)小兔子的门牌号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小兔子的门牌号是多少?

  (2)小猪的门牌号是11和13的中间数。小猪的门牌号是多少?

  (3)小羊的门牌号是16前面的那个数。小羊的门牌号是多少?

  (上面关于组成的练习也可以设计为本班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如给学生胸前分别配戴11~20各数的号牌,由教师或学生说组成,请学生猜是谁的号牌。以此吸引学生,并在游戏中强化对组成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1、展示生活中的数

  教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的资料。

  教师:生活中经常要用到11~20各数。如:温度计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标志;日历上的日期都会用到11~20各数。

  2、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11~20各数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各数,并充分肯定学生合理的发言,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五、全课小结

  (1)鼓励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时注重激发学生认识数、发现数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如下。

  11~20各数的认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指名回答,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1.想,2.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

  (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推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典型例题

  ☆例1.根据得数大小,把下面的算式从大到小排列。

  分析:这是算式大小的比较题目。得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根据得数大小 确定相应算式的大小。

  注意,写的时候,要写算式,不能写算式对应的得数。

  答案

  ☆☆例2.6=( )-( )

  分析:此题也可写成( )-( )=6.先想减数可以是几,再想几与6合起来是几,这最后的“几”就是被减数。

  此题答案多种,在目前所学知识范围,有10种答案。

  答案:

  6-0=6;7-1=6;8-2=6;9-3=6;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例3.从下面五个数中,选数写减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11 16 9 7 2

  分析:用11、9、2三个数:11-9=2 11-2=9

  用9、7、2三个数:9-7=2 9-2=7

  用16、9、7三个数:16-9=7 16-7=9

  答案:11-9=2,11-2=9,9-7=2,9-2=7,16-9=7,16-7=9.

  例4.6+6=□+5 □+5=8+3

  分析:解答这两道题时,先要计算出不含有未知数的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这个得数推算出□里填几。

  想几和5相加等于12,所以□里填7.

  想几加5等于11, ,所以□里填6.

  答案

  例5.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列共有多少人?

  分析:这一列学生共包括3个部分,一部分是小明前面的5个人,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6 个人,第三部分就是小明自己,因此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三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5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07-2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