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阁夜》优秀教案

《阁夜》优秀教案

时间:2024-07-01 08:21:4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阁夜》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阁夜》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阁夜》优秀教案

  授课班级:xx班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 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

  艺术手法: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2、善于用事(用典)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

  (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二)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

  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节拍:读出节奏美。

  2、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2)押ao韵,偶句押韵;

  (3)节拍:2—2—1—2

  (三)三读: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分析诗歌内容加以概括。

  四、探究品味

  (一)内容赏析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首联点明时间,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夜晚来临了。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出阵阵寒意,衬托得这个夜晚越发冷寂了。

  “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寒冷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时值黎明前的长夜,远处的声声鼓角,在辗转难眠的诗人听来更显悲壮;俯仰天地,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银河倒映其中,随江水摇曳不定。悲壮的鼓角声,既暗示着紧张的战时气氛,也是诗人此时悲凉慷慨心境的外化;摇动的星河倒影,既象征着动荡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纷乱心绪的显现。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颈联,由景物转到了人事。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联想。他想到了漫长的战争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有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尾联,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因此作自我慰藉之语。

  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自己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而去吧。

  从作者的自我宽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

  “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二)思考探究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是写对日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诗人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明确: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三)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赏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组合成什么意境?

  明确:

  (1)听觉、视觉。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作者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之中已经惯于无眠,又一个寒冷的长夜在无眠中度过。五

  (2)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在作者听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异常悲壮。

  作者听到鼓角之声,起身走到户外,一片异常伟丽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星光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在悲壮的鼓角声和动荡的星河之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应,仿佛是鼓角声震动了江水,才会有星影的摇动,黎明前的鼓角之声和星河的动荡,在黑夜中别有一番惊心动魄的效果,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震动,静谧的气氛完全消失了。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同时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用典:“(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五、艺术手法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善于用事:

  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六、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阁夜》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阁夜》优秀教案05-08

《阁夜》教案02-16

《滕王阁序》教案【精选】02-29

《滕王阁序》教案01-28

滕王阁序教案03-22

滕王阁序教案模板02-17

《滕王阁序》教案15篇(优选)04-04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12-18

平安夜的教案12-10